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時隔近20年,《萬王之王》作為手遊被複活了,儘管壓根沒有多少中國玩家記得這個遊戲原本長得什麼樣子。

1999年生於臺灣,並於次年被引進大陸市場,作為端遊的《萬王之王》誕生於一個即使在中國的一線大城市,接入互聯網也是個價格不菲的超前消費的年代,你必須要通過電話線連接上一臺滴滴怪叫的MODEM,撥號上網,甚至要按分鐘計費,玩網遊,真的是一種比較奢侈的娛樂形式。

對絕大多數在那個年代就玩上了電腦遊戲的一小撮中國玩家而言,《萬王之王》也只是一個它們在《大眾軟件》或《電腦商情報》上瞥到過的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名字,隨著文字也許附帶幾張黑白遊戲截圖,即使你要考據也是頗為困難,彷彿在翻閱抗戰時期的泛黃老相冊。

《萬王之王》在中國大陸的第一批真實玩家,如今少說也都在40歲上下,多半是肝不動網遊的年紀,連這樣一個“IP”都要挖掘出來重新開發,你就覺得近兩年中國遊戲圈風風火火的端遊IP向手遊遷移的大轉型運動,是否終於要走到盡頭了。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中國第一款圖形網遊,中國網遊鼻祖,這名頭還是挺唬人的不是?

也許當祖龍娛樂與騰訊遊戲簽下《萬王之王》正版授權的時候,看中的也就是這個名頭,未必是《萬王》作為IP會帶來的情懷玩家。

反正真玩過的不多,真玩過的多半也健忘了,這就讓《萬王之王》改編的自由度變得更加廣闊。

所以祖龍直接就給你改了個《魔獸.萬王.世界》出來。

就看這遊戲ICON,人家一點掩飾的意思都沒有。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這個《萬王之王3D》在世界觀構架與玩家身份多樣性上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人類、精靈、獸人、矮人,四大種族,男女可選,分別配置9種職業,每種職業再衍生3種進階發展方向,總計27種,相對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絕大多數MMO競品而言,選擇空間寬闊得出奇。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遊戲上來就想讓玩家體驗一下什麼是端遊化的大格局,大場面,設計了一個玩家跟隨數十個NPC組隊下團本,殺大龍的場景,非常大氣,隨後的CG劇情過場也堪當“電影級”的美譽,讓人覺得這即使是“抄襲”WOW,應該也會是個抄得很不錯的作品。

首周就能打到60級封頂,沒有無限的數值成長空間,滿級僅僅是遊戲的開始,這一切看起來確實非常《魔獸世界》。

不過你接著往下玩,嗯,自動尋路,嗯,站樁自動輸出,嗯,打擊感基本沒有,甚至你圍著敵人跑圈,也能看到操控的角色向空氣揮舞著雙刀,片刻後敵人身上跳出白字傷害。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面前一條大龍揮舞前爪猛地拍擊了一下大地,未能逃出警告圈的你閃避不及,此時你看見手中操控的角色“升騰”了起來,對,不是跳躍,也不是被擊飛,就是那麼直直地往上拔升了那麼一點,又緩緩落下來,玩家角色揮舞的雙手全程沒有停止輸出。

在筆者個人的遊戲歷史中,這確實可以算作某種船新的體驗。

如果說新手上路的過程中確實有什麼特別能打動遊戲批評的地方,那麼只會是騎上獅鷲翱翔空中俯晰身下遼闊的叢林山川雪原與河流的場景,無障礙的自由飛行似乎總能成為魔幻MMO中最令人神往的部分。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不過即使是這個閃光上,《萬王之王3D》與同出騰訊發行體系,早生一個月的《我叫MT4》,做得也實在是太像了。

區別僅僅在於,《我叫MT4》的表現更卡通一些,《萬王之王3D》則更偏向正牌WOW的視覺感受。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萬王之王3D》本質上與《我叫MT4》是同類,核心賣點定位於大兵團協作的地城BOSS副本,你搞10人團本,我就可以升級到25人,打本必須開語音,實時交流仇恨動態,一個嘲諷斷了BOSS可能就會把脆皮輸出或治療秒掉,險象環生,刺激非常,最好的裝備必須是這些大型團本才可能ROLL出來,逼著你去投入社交,逼著你每天晚上準時出勤,跟公會小夥伴一起下本,否則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還記得去年暑期前後,蝸牛與網易兩家廠商先後推出了《太極熊貓3:獵龍》與《光明大陸》兩款產品,在遊戲批評看來,這都是國產魔幻MMO手遊反向端遊化的嘗試,去嘗試更開闊的格局,無縫拼接的大地圖,10人級別的大型副本,跨服匹配組隊等等。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遊戲批評會將這兩款作品看作《魔獸世界》的“精神續作”,玩著玩著你感覺這個遊戲的格局已經非常接近WOW,但具體的美術風格與細分玩法,蝸牛與網易各有各的想法與表現。而如今祖龍這個《萬王之王3D》,從視覺、格局,到3V3小戰場亦或是推車對抗這樣細分的PVP玩法,幾乎完全照搬WOW,如果祖龍與騰訊能夠拿到暴雪授權,把世界觀和NPC改一改,同一套遊戲代碼,就叫作“《魔獸世界》授權正版手遊”,好像也沒什麼違和。

《萬王之王3D》與《我叫MT4》這兩款大同小異的《魔獸世界》仿品先後推出,就好比年初那兩款《絕地求生》正版手遊,都是騰訊系內部的盅鬥遊戲,只不過這回仿品無法得到正牌的授權祝福,只能各自拉來一個看起來很大氣的IP傍身。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我叫MT4》顯然已被市場認證為一款極為成功的產品,上線近一月,在Appstore暢銷榜穩穩壓住網易的回合制MMO霸主《夢幻西遊》,勢必會成為騰訊遊戲接下來一段時間最主力的現金牛之一,“MT系”的品牌力量由此印證。

而《萬王之王3D》呢,雖然這個IP怎麼看都不怎麼靠譜,但27種職業選擇(相對於MT4的8種),40人超大團本(相對於MT4的10人團本),確實展現了更加貼近於《魔獸世界》的格局,後續在營收面的表現似乎也能讓人期待,或許可以成為測試移動端玩家在超重度社交與高難度協作等維度承受閾值的範本。

從《我叫MT4》到《萬王之王3D》騰訊2018的第二場盅斗大戲

然而就中國遊戲的整體大盤而言,《萬王之王3D》如若能夠持續火爆,卻未必能是一件美事。如果《魔獸世界》在移動端的“精神續作”們沒有一個能夠長久流行,而一個幾乎抄得一模一樣的《魔獸世界》仿製\品卻能在騰訊系渠道勢能的加成下大行其道,勢必會進一步打擊中國遊戲開發者作為一個集體原本就不多的創新熱忱。

同時,MMO手遊社交玩法重度化做到《萬王之王3D》這個程度,真的不會吸引監管部門召喚防沉迷系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