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滿園杯」徵文(40):老家的三棵大杏樹

「金满园杯」征文(40):老家的三棵大杏树

「金满园杯」征文(40):老家的三棵大杏树

漂亮女人的秘密都在這裡!「金滿園杯」徵文(40):老家的三棵大杏樹今年春天,正當春光浪漫、杏花盛開的時節,一場突如其來的霜凍讓甘州的杏花一夜之間花容失色,愛花的人都說可惜。栽植杏樹的果農更是痛心,不僅為美好景緻的消失,也為當年收成的減少,區電視臺籌辦的杏花電視藝術節也不得不取消,一場美麗的杏花之約變成了杏花之殤,讓人著實有些悵然。

說起杏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在甘州廣有種植,她不挑地,生命力極強。無論是房前屋後還是田間地頭,都可見她的身影,正可謂:“凡有人煙處,皆可植杏樹。”令人稱奇的是,就連甘州城南的神沙窩中也有一顆碗口粗的杏樹,每年都會如期開花,在那樣貧瘠和乾旱的環境中還能夠頑強生長,讓我不禁對杏樹刮目相看、心生敬意。

然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兒時鄉下老家後院的那三棵大杏樹。說她大,可謂實至名歸,其中一棵,兩人合抱尚顯吃力,樹冠如蓋,成為後院牛羊的遮陽傘。記憶中,每年農曆三月,三棵大杏樹會如期美麗綻放,整個後院一片春光燦爛,香氣沁人心脾,引得蜜蜂流連忘返,宋祁詩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也就是這般景象吧!杏花盛開的季節,爸媽叮囑我和弟弟不要折杏花,說是臉上會起癬,一向調皮的我們居然言聽計從,一來是怕臉上起癬,二來是男孩對花沒有多大興趣,我們更期待的是那黃燦燦的杏子。

天氣漸暖,在我和弟弟的翹首以盼中,在成群蜜蜂的嗡嗡聲中,後院裡落英繽紛,那叫一個美麗。杏花謝了不幾日,那毛茸茸如麥粒般大小的青杏便探頭探腦地睜眼看世界了。我和弟弟都高興極了,每天都到後院好幾趟,而爸媽又叮囑我們毛杏子不能吃,吃多了會鬧肚子,我們也會很聽話,從不偷吃。

轉眼到了農曆四月,春光漸濃,杏子長得飛快,已有蠶豆般大小了,正如俗語所言:“四月八,毛杏子大豆大”(鄉下稱蠶豆為大豆)。每到這時,我們就再也按奈不住嘗一嘗的衝動了。於是,我和弟弟就摘了一兜青杏偷偷吃,儘管青杏酸的讓我們齜牙咧嘴,但還是大呼過癮,畢竟小孩子們的新奇感很強。就這樣,我們每天都會偷吃青杏,牙酸的吃不了飯,依舊樂此不彼。爸媽為了給我們解饞,也為了調劑飯食,會把青杏下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那樣一頓杏子飯已經算是美味了,現在想起還是回味無窮。

在我們兄弟倆的不斷品嚐中,青杏由綠變黃,這也意味著我們大飽口福的季節到了。我和弟弟像猴子一般爬到高大的杏樹上,挑最大最黃的杏子吃,摘一顆放入口中,頓時口舌生津,整個味蕾都被激活了,酸酸甜甜的味道著實讓人難忘。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也不免會受到爸媽的責怪,吃多了杏子的我們經常鬧肚子不吃飯,更為重要的是,爸媽擔心我們不小心從杏樹上摔下來。儘管這樣,我們還是經不住杏子的誘惑,轉眼就忘了爸媽的叮嚀,依舊會穿梭在大杏樹枝杈間。等到杏子完全變黃,果肉就可以用手指捏開,那時味道最好,但偶爾也會看到果肉裡面藏著一條又肥又嫩的蟲子,這對於貪吃的我們,都不算什麼,去掉蟲子照樣入口,絲毫不影響我們的食慾和心情。值得一說的是,後院的三棵大杏樹都是不同品種,最大的那顆雖然果子小,但是產量大、成熟早、味道甜,另外兩棵,一棵果實很大,但產量少,一棵果實微苦,但沒蟲子。總而言之,三棵杏樹各有優缺點。細細想來,世間萬物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了麥收時節,後院的三棵大杏樹已是一樹金黃,黃橙橙的杏子招來鄰家孩子豔羨的目光,而我們兄弟倆卻在杏樹上大快朵頤,那種自豪的感覺儼然富翁一般。隨著杏子完全成熟,爸媽會讓我們摘下來送給親戚和左鄰右舍,讓大家共享大自然的饋贈。由於三棵杏樹產量大,除了鮮食之外還剩下好多,於是我們就把吃不了的杏子晾成杏脯,這成為我們兄弟倆一項重要的任務。

隨著暑期的結束,在我和弟弟的辛勤勞動下,收穫了很多杏脯。在那個缺少零食的年代,杏脯理所當然成為我們兄弟倆解饞的美味佳餚。農閒時候,爸媽會熬製一鍋杏皮茶,成為一家人的上好飲品。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兄弟倆在三棵大杏樹的陪伴下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令人遺憾的是,2000年春天的一場大火,讓三棵大杏樹變成了焦黑的木炭,成為了杏樹之殤。那場大火,讓我們全家人難過了一整個夏天,不僅因為財產損失,也因為從此再也品嚐不到美味的杏子了。

轉眼十八年過去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棟棟小康住宅拔地而起,一條條水泥路筆直通暢,一片片犄角旮旯的土地也被充分利用起來,用於種植農作物。由此,鄉下杏樹棲身的一塊塊“閒地”被農田取而代之,杏樹也因為歇地或影響耕作而被砍伐。如今在農村,看到一片杏花已經是一件有點奢侈的事情,“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美好景緻已經難覓蹤影。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兒時老家後院的那三棵大杏樹。

細細沉思,農村乃至整個社會的快速發展,是這個時代不可阻擋的發展大勢。我們在享受豐裕便捷物質生活的同時,也註定要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一些美好的事物慢慢淹沒在時代的浪潮之中。比如鄉下老家的杏樹、村邊的水塘,或者那所設施簡陋卻留下美好記憶的村小……但又何止於此呢?這或許就是我們這些根在農村家在城市的人心中永遠的鄉愁吧!

讓人欣慰的是,今年春天,爸爸在農閒之餘又在後院裡種了幾棵杏樹和桃樹,讓整個後院多了一些生機和綠意,也讓我每次回鄉下多了一些念想。相信用不了幾年,爸爸栽植的這幾顆杏樹和桃樹就會花開滿樹、桃杏滿枝,兒子就會品嚐爺爺的勞動成果,就像當年我和弟弟品嚐三棵大杏樹的果實一樣,因為爸爸說,那三棵大杏樹是我爺爺留給子孫們的一筆寶貴財富。

通訊地址:甘州區南環路679號市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