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美帝搞垮日本经济?根源在日本自身!

■文|王福重☞经济学教授


真的是“广场协议”唱衰了日本经济吗?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部长,以及中央银行的行长,在纽约开会,达成了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因为协议的签署地点是纽约的广场饭店(plaza hotel),因此被称为“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让美元有计划、有秩序地贬值。

广场协议之后,五个国家的央行联手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引发全世界投机者跟风,美元对主要货币明显下挫。

以日元为例,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报240.1,到9月底收报216.5,12月31日收报200.25。极端的情况是,1995年11美元兑79.7日元,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时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201.26%。

王福重:美帝搞垮日本经济?根源在日本自身!

美国逼迫日元等升值,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初,里根总统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美国在出口商的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经常项目贸易赤字急剧上升。在今天看来,这点儿赤字,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美国曾经是贸易顺差大国,一下子出现这个情况,感到比较严重。

而整个80年代,正是日本制造大行其道的时候。质优价廉的日本货,在全世界受到追捧,美国人大呼日本人要和平占领美国了。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国会当时认为,正是日元等货币被人为低估,导致了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应该打一场汇率战争。

日本经济放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人们通常认为,正是因为美国搞阴谋,让日元急剧升值才导致日本出现所谓的90年代“失落的十年”,有人认为是失落了20年。当然我从来认为日本没有失去10年或者20年,而是得到了这10年或者20年,实际上日本经济的实力一直在提升。

阴谋论之说缺乏根据,日本经济的增速确实在其后有所放缓,但是,放缓的原因,不在于此。很简单,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但是原联邦德国、英国法国的货币也同样升值了,从1985年1月到1987年,马克升值了101.27%,法郎升值了100.55%,英镑升了66.98%。但是,他们并没有出现,国内学者所说,失落的10年或者20年。

日本经济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五年,总体是增长趋势,日本经济真正放缓是1990年之后才开始的,日本的对外贸易并没有恶化,日本的工厂大量撤离国内,比如在泰国大量建设工厂,而泰铢与美元的汇率固定的,所以日本产品在美国的价格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日本的贸易顺差一直在增加,外汇储备一直世界第一,直到很晚之后才被中国超过。

王福重:美帝搞垮日本经济?根源在日本自身!

如果说美国的初衷,或者说日元升值最直接的不利后果,是打击日本的出口的话,这样的结果从来没有出现。日本后来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是日本央行的超低利率政策,或者是说日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出了问题。

在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中,日元面临升值压力,使得日本中央银行难以提高利率。因为套汇资金大量流入,本来就对日元汇率上升产生了压力,如果提高利率,势必会诱导更多的套利资金流入日本。

1987年,美元过度弱势,引起美国的担忧,当时的G7开会,要求共同行动,稳定美元汇率,10月26日美国发生股灾,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对日本施压,令日本央行降低利率,这样美元的利率无形中就提高了,套利资金将回流美国股市,日本照此办理,将基准利率一下子降低了50个基点,到2.5%。

利率降低之后,日本人觉得借钱的成本很低,就蜂拥向银行借钱,炒地皮炒楼炒股票,催生了后来的资产泡沫,到了1989年,发现情况不妙,又急速的提高利率到6%,刺破了泡沫,日经指数暴跌,9个月就跌了一半;地价也开始暴跌,土地价值消失了800万亿日元;很多人还不上按揭贷款,房子被银行收走,过上了负债的日子。

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当时不是什么大新闻,过分严厉的紧缩政策,流动性的急剧收缩,让投资者消费者恐慌,才是真正的让日本经济从1990年起下降的原因。

日本政府优柔寡断,是日本经济放缓的又一个原因,在泡沫开始形成的时候,犹犹豫豫,不敢提高利率,抑制泡沫的形成,在泡沫已经很大,又过分着急,武断刺破。

当银行出现支付危机的时候,本应该立即出手救助,实行国有化,比如2008年奥巴马政府就采用了这样的手段救了危机中的花旗银行。可是,日本,当时也出现了所谓的“姓社姓资”式的争论,让日本政府很是为难。

美国从“广场协议”中得到了什么?

美国在“广场协议”中,其实也没有什么阴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可以随便开动印钞机,美元流动性一直充裕;不过因为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强,衍生出了很多的新产业,吸收这些流动性,新产业又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所以美国经济,起码表面看来是相安无事的。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但到了80年代,美国没有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劳动力成本却大大上升了。同时,日本人善于学习,也善于进行模仿创新,比如卡拉ok,方便面,都是日本人,在别人创造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王福重:美帝搞垮日本经济?根源在日本自身!

比如有些技术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经过一段时时间之后,这些技术,就开始迅速扩散。这时劳动力成本就是最大的制造成本,谁的劳动力成本低,产业就归谁掌握,因为当时的关贸总协定也就是GATT已经开始有效运行了;那个时候日本就渐渐取代了美国的制造业地位,美国制造业的工人开始失业,美国必须得找出替罪羊,这就是“广场协议”的美国原因。

现在看来,美国人当时是想搞一点贸易保护的,但是里根总统时,美国向全世界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日本产品以及后来的中国产品,大举占领美国市场就是证明。因为美国人的比较优势,早已经不是制造业,不买日本的就买中国的,总之比自己制造要好得多。

美国人从“广场协议”中,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直接的好处,美国的贸易逆差一年比一年多,还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市场的动荡。真正令美国经济好转的,是美国那个时候正在酝酿的新技术革命,也就是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革命,以及类似微软、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企业的出现。

王福重:美帝搞垮日本经济?根源在日本自身!

所以不能武断地说日本,经济失落的10年或者20年,更不能说日本经济放缓的原因就是“广场协议”,即使没有“广场协议”,日本的经济的放缓也是难以避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国内的政策没有进行审时度势式的调整。

这对当前处于与美国贸易争端中,并正在经历增速放缓的中国,是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的。因为据说,美方有意逼迫人民币升值,而国内舆论认为这是让中国重蹈日本“广场协议”之后的困局。其实,关键不是外界压力,而是国内的经济结构和政策的适当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