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道德經》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一個人話說的太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裡。牢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生活中惡語傷人,好談是非,不但自傷口德,毀人名譽,還容易惹怨成仇,最終你會為自己的輕狂付出代價。所以為人處事,應該管住自己的嘴巴,掌握說話的時機和分寸。謹言慎語,不隨便在背後議論別人的長短和他人的是非,只有這樣才能不惹人腹誹,才會不被小人惦記。

《道德經》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言多必失,謹言慎語並不是不言不語,言多言少是相對的。正確的講話方式應該注意方式、注意時間、注意場合。應該講的要講,不應該講的要保持緘默,公開場合批評他人的事切不可做,而圓滑阿諛奉承的說話方式也要摒棄。

《道德經》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明清現代,文字獄盛行,那些做詩的、寫文章的,有哪個會認為自己的詩文有問題呢?可是一到別有用心人的手裡就會出問題,甚至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清朝有個名叫戴名士的人,有次他在看書的時候,恰巧有一陣風吹來,把他正在看的書頁吹亂了,他有些惱怒,但也因此有發靈感,於是脫口而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並把這句詩收錄在《南山集》詩集中。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偏偏有人拿此大做文章,硬說這句詩是諷刺清朝執政者的,斷章取義地誣賴他是諷刺大清皇帝自馬背上得天下,以蠻族的身份入主中原,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接受過孔孟之道的教化,是一群連字也不認識的野蠻人。經過這樣一解讀,這句詩便成為了反清的言論。於是,不但戴名士丟了腦袋,看過這首詩的人,抄過這首詩的人,評論過這首詩的人,都被牽連,前後被殺數百人……

《道德經》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可見,老子說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是多麼有道理啊!所以高明的人處世,從不多說話,他們寧願用細微的表情或者得體的肢體語言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也不願用語文把不應該說的話直白地表達出來。不要讓自己的情結左右自己的行為,不要讓自己的嘴巴左右自己的思想。心直口快的人往往會吃大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