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道德经》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一个人话说的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牢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生活中恶语伤人,好谈是非,不但自伤口德,毁人名誉,还容易惹怨成仇,最终你会为自己的轻狂付出代价。所以为人处事,应该管住自己的嘴巴,掌握说话的时机和分寸。谨言慎语,不随便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和他人的是非,只有这样才能不惹人腹诽,才会不被小人惦记。

《道德经》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言多必失,谨言慎语并不是不言不语,言多言少是相对的。正确的讲话方式应该注意方式、注意时间、注意场合。应该讲的要讲,不应该讲的要保持缄默,公开场合批评他人的事切不可做,而圆滑阿谀奉承的说话方式也要摒弃。

《道德经》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明清现代,文字狱盛行,那些做诗的、写文章的,有哪个会认为自己的诗文有问题呢?可是一到别有用心人的手里就会出问题,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清朝有个名叫戴名士的人,有次他在看书的时候,恰巧有一阵风吹来,把他正在看的书页吹乱了,他有些恼怒,但也因此有发灵感,于是脱口而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并把这句诗收录在《南山集》诗集中。这本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偏偏有人拿此大做文章,硬说这句诗是讽刺清朝执政者的,断章取义地诬赖他是讽刺大清皇帝自马背上得天下,以蛮族的身份入主中原,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接受过孔孟之道的教化,是一群连字也不认识的野蛮人。经过这样一解读,这句诗便成为了反清的言论。于是,不但戴名士丢了脑袋,看过这首诗的人,抄过这首诗的人,评论过这首诗的人,都被牵连,前后被杀数百人……

《道德经》教你沉默是金寡言多福

可见,老子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多么有道理啊!所以高明的人处世,从不多说话,他们宁愿用细微的表情或者得体的肢体语言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不愿用语文把不应该说的话直白地表达出来。不要让自己的情结左右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嘴巴左右自己的思想。心直口快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