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濟寧——兗州

兗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介於北緯35°43′17″—35°43′17″,東經116°35′21″—116°45′01″之間。北鄰寧陽,西靠汶上,南、西分別與鄒城、任城接壤,東隔泗河和孔子故里曲阜毗鄰,總面積651.1平方公里。 [1] 截至2015年,轄7個鎮、5個街道,人口54.78萬人。

4000多年前夏禹劃天下為九州,兗州為其一;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講學;“詩仙”李白曾寓家在此。

下面小編帶領朋友們來看看兗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吧

1.興隆文化園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興隆文化園主體建築雄偉、氣勢恢宏、金世尊安然屹立在城市之巔。從金碧輝煌的舍利金瓶、寓意國泰民安的天王護法,到氣勢如虹的靈光寶殿、吉時升起拋灑甘露的觀音水法,再到暗藏神秘地宮、出土珍奇國寶的千年古塔興隆塔,精美絕倫的現代藝術創作與莊嚴悠久的歷史積澱相互輝映。

國內首創的室內大型佛教文化主題樂園,模擬仿真人間、天界、地獄、佛國淨土,堪稱世間最新理念與高新科技的完美結合,讓旅客在愉悅、歡樂、刺激的玩樂之中,體驗“由人到佛”的祥和、安定與愉悅。

其中,由世界頂級魔術大師大衛·科波菲爾的魔術團隊打造的巨型懸浮“須彌山”、高端聲光電多媒體交互環幕劇場,以及最新理念的智能感應人機互動科技,還有以融合武術、舞蹈與禪修的演出劇目走向世界的“兗·劇團”的精彩室內演出等,都將給遊客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及精神享受。

夜晚大型佛文化主題演出《菩提·東行》盛裝登場,在美輪美奐的演藝中,為八方來客講述佛頂骨舍利艱辛東來,終安奉於兗州的感人故事,

不錯吧 呵呵

2興隆塔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隋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頒發“隋國立舍利塔詔” [5] ,兗州籍高僧法性奉旨將建塔供奉的佛舍利從隋國京都洛陽護送到兗州普樂寺,兗州普樂寺供奉佛舍利寶塔始建,初為十三層木塔。

普樂寺初為尼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二月改名中興寺,神龍三年(707年)改名龍興寺。盛唐時期,龍興寺香火鼎盛,廟宇和寶塔進行了豪華的維修和裝飾。

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龍興寺改名興隆寺。宋嘉祐八年(1063年),興隆寺寶塔改建為宋代形制磚塔。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興隆寺寶塔在莒縣—郯城地震中被完全震毀,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版《滋陽縣誌》記:“震毀房屋,壓弊男婦多人,興隆寺塔毀”。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建。

1948年,兗州戰役爆發,興隆塔遭受炮彈襲擊所幸沒有造成較大破壞。

1985年,山東省政府撥款對興隆塔按修舊如舊的原則重修,1986年春節時對遊人開放。

2009年,兗州市政府撥款對興隆塔進行維修。

2013年,興隆塔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少陵公園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沿中御橋路北行,至護城河南側,你可見到一座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的門樓,正上方門額上四個鎦金大字“少陵公園”遇入眼簾。這處建於1985年的公園,佔地200畝,成為兗州2人民和八方遊客休閒、娛樂、觀賞的最佳景點。

公園名曰“少陵”,源自詩聖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他曾三次來兗省親,探望在兗州做司馬的父親杜閒,並與詩佩李白相會於兗州,傳留千古佳話,賦下不朽詩篇。杜甫《登兗州城樓》一詩,被人們廣泛傳誦,更被兗州人世代吟唱,並將其登臨賦詩的城南樓稱為“少陵臺”,以紀念這位偉大詩人。新建的少陵公園內也重築一高臺,上建亭碑仍稱“少陵臺”。雖此臺非彼臺,但卻表達了兗州人對杜甫的敬仰之情。步入少陵公園,青松翠竹相迎,在綠色拱衛下,踏上卵石小道,向左行去可見“一方園”。這處“園中園”,小巧別緻,四面環繞修竹 ,點綴奇花異草,中有樓閣亭榭,後有假山碧水,石凳石桌散佈其中,可供遊人歇足安坐,常見三兩學子,坐在凳上拜捧書閱讀。此情此景,好一幅優美安閒的圖畫。一方園內多次舉辦過書畫及奇石根雕展覽,為這處“園中園”平添了幾多藝術韻味。

一方園對面便是微波盪漾的人工湖,登船環湖遊覽,穿拱橋,拂煙柳,亭臺樓閣例映水中,如詩如畫。假若你在舉辦元宵燈展時前來,萬盞花燈如銀河飛落人間,在湖中游覽,更有龍燈噴珠、荷燈放彩,人行其中,置身仙境,悠哉樂哉,寵辱皆忘。

人工湖畔西側聳立著一座高大巍峨的高臺——新少陵臺。拾階登臺,俯瞰遠眺,滿園風光,盡收眼底。西北方動物院內,群猴戲耍,駝鹿奔逐,啼烏爭鳴,虎豹顯威;西南方老年活動中心院內,玩檯球桌球門球的,下棋、打撲克的,不亦樂乎;而東南方則是少年兒童的樂園,賽車、飛機、鐵馬、空中轉車,伴著孩子們的歡歌笑語在園中盪漾。至於少陵公園內的大佛迷宮、花圃、仿古城牆、“白雪公主與七矮人雕像”草坪等遊覽景點,都可給遊人帶來無盡的樂趣。

每當晨曦初露時,少陵公園內可聞畫眉歡歌、百靈亮喉,百鳥爭鳴;可見晨練者舒展矯健的身影,那舞劍者的飄逸,舞扇者的壯美,舞棍者的威武,展現出新時代兗州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如果你有餘暇,不妨去少陵公園一觀。

4.兗州博物館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兗州博物館,坐落於濟寧市兗州區東北部,新館始建於 1999年8月20日,佔地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萬平方米,由三部分組成:主展樓、“端信”廣場、興隆塔。主展樓建築面積7800平方米,漢唐風格,為斜面大屋頂式建築。四角各有一個漢闕,上有斗拱、尺吻等造型,瓦當滴水上有專門燒製的“端信”和“雙曜”字樣。門前臺階中部有“丹墀” 石,上刻《康熙字典》上記載的關於兗州的各種解釋,兩側為汪曾棋“白也詩無敵,兗為天下宗”的題詞。整個建築氣勢宏偉,古樸典雅,莊重大方,與興隆塔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博物館陳列了館藏的260餘件精品文物,展示了從商周時期的“索氏器”、“羊式器”以及各個時期的銅佛、銅鏡,到明代“兗府文廟祭器”、魯王世系墓中的金銀飾品及歷朝歷代的瓷器和精美造像石刻。

其中的辟雍硯、絞胎瓷枕和三彩馬是少見的精品。史前館陳列了本市王因遺址、西吳寺遺址和龍灣店遺址出土的彩陶等160餘件文物。天下第一劍館,劍是清朝兗州知府金一鳳為鎮水祛洪,資款鑄造的一把鐵劍——鎮水劍。該劍長7.5米,重1539.8公斤,舉世罕見,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李蒂藝根館,陳列了中國根藝美術學會副主席、中國根藝美術大師李蒂先生從自己幾百件作品中挑選的最精美的捐獻給家鄉的150件藝根作品。石刻館位於地下展室,有老子、孫子的漢畫像石,有唐碑、唐墓誌及北齊佛教造像,特別是北齊沙丘碑是李白寓居兗州20年最有說服力的史料。

5.金口壩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此壩始建無可考。《水經注》記載:“古結石為門,跨於水上也。”據此推斷,當始建於漢代。北魏延昌三年(514),兗州刺史元匡在此主持築堰修橋。隋朝開皇年間(581~600),兗州刺史薛胄在沂、泗交流處積石堰水,令其入黑風口而西流,以灌溉土地,因而城西大面積土地盡成良田,農業連獲豐收,百姓頌之為“薛公豐兗渠”。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慕容彥超據兗州叛,以金口壩堰泗河水入城壕中,作為兵防。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開會通河,乃修胄舊渠,為滾水石壩,引泗入運”。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疏為二洞,裝置閘門,視季節水勢而啟閉,自此定名為“金口壩”。明成化七年(1471),都有水主事張克謙“結廬督修此壩”,歷時九月,工竣壩在。計東西長50丈,下闊3.6丈,上闊2.8丈,高7尺。兩端建“雁翅”以殺水勢。南北跌水石直五尺,廣40丈,用石3萬餘塊,木樁8萬餘根,石灰百萬斛。壩身固之以鐵釦,嵌縫攔之以糯米,成為魯地著名的“金口玉壩”。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和清乾隆三年(1738)、三十六年(1771)都曾重修,將壩身加長增高,擴為五洞洩水。

治水千秋事 盡在碑上銘,另據《堽城堰記》碑銘刻的明代治水的經典之舉,碑文先記述了治水的歷史背景:“汶泗二水,齊魯名川。汶出濟南萊蕪縣,泗出兗州泗水縣,二水分流,南北不相通。自古舟楫浮於汶者,自兗北而止;浮於泗者,自兗南而止。元時,南方貢賦之來,至濟寧舍舟,陸行數百里,由衛水入都。至元二十年,始自濟寧開渠抵安民山,引舟入濟,陸行二百里抵臨清,入衛。二十六年,復自安民山開渠至臨清。乃於兗東築金口堰,障泗水西南流,由濟河注濟寧;兗北築堽城堰,障汶水南流,由洸河注濟寧;汶下流,又築戴村堰,障之西南流,南抵濟寧,北抵臨清,而汶泗二水悉歸漕渠。於是舟楫往來無阻,因名之曰會通河。”山東有三壩 一人修了倆

金口壩、堽城壩和戴村壩被譽為我省水利史上的三大水利科技工程。除戴村壩為明永樂九年始修外,其它兩壩均為元代所修,明代重修。而據《堽城堰記》碑記載,明代重修兩壩的功臣巨擘,竟系同一人所為,他就是張克謙。

張克謙,名盛,今江蘇省宜興市人。明天順四年中進士,成化年間由工部主事改任都水分司。其任職期間,凡有益漕運之事,皆悉心料理、傾力而為,在古籍及民間皆留有其治水的許多佳話。

文中還非常明確地提到,“(張克謙)督夫採石,首脩金口堰,不數月告成。”由此推斷,金口壩、堽城壩應均為張盛所修。如此浩繁工程,張克謙獨建其功。其事在明萬曆二十四年修《兗州府志》中可得到佐證:元仁宗延祐四年,(金口壩)疏為二洞,裝置閘門,視季節水勢而啟閉,自此定名為“金口壩”。明成化七年,都水主事張克謙結廬督修此壩,歷時九月,工竣壩在。計東西長50丈,下闊3.6丈,上闊2.8丈,高7尺。兩端建雁翅以殺水勢。南北跌水石直五尺,廣40丈,用石3萬餘塊,木樁8萬餘根,石灰百萬斛。壩身固之以鐵釦,嵌縫拌之以糯米,成為魯地著名的“金口玉壩”。明嘉靖三十七年再修,將壩身加長增高,擴為五洞洩水。金口壩宏偉堅固,橫跨泗河,宛如臥波長虹。至此可以斷定,金口壩、堽城壩的重修確係張盛一人領銜建功立業無疑。他也因此而名聲大震,此後平步青雲,累官左參政

金口壩情況

金口壩宏偉堅固,橫跨泗河,宛如臥波長虹,自古即為遊覽勝地,被譽為“金口秋波”。每當夏秋之交,清波如鏡,綠柳成蔭。遊人到此,如入畫境。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賦詩云: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當年,李白、杜甫相會於兗州,魯門泛舟,石門宴別,賦詩酬唱,便在金口壩處。1994年該處出土北魏守橋石人二尊,其一背後銘文有“起石門於泗津之下……”數句,可知此地便是詩仙、詩聖“石門相會”處。金口壩這座水上石門,寫下了中國文學史上詩壇“日月相逢”的千石佳話;石老的金口壩、泗河水為兩位偉大詩人的才思詩情,提供了多麼美好的創作源泉!

由於建築年代久遠,大壩漸呈蒼老之態。解放初期,曾對金口壩進行過維修,但由於橋身長年負荷交通重壓,基礎已向河床下陷,原巨大石條之間已相互錯位。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此橋已不堪重負,幾處橋石塌落,壩基木樁裸露,如不及時維修,一遇洪汛,這座石壩將毀於一旦。鑑於此,兗州市文化部門在科學制定大壩修復方案的基礎上,採取“修舊如舊”的方法,對壩基進行整體修復。工程於1997年4月啟動,同年7月竣工,共用資金近100餘萬元。修復之後的金口壩,恢復了往日的秀麗風姿,成為反映兗州歷史與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觀。大壩修復後,立碑刻文紀念,以昭後人。

6.滋陽山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美麗濟寧——兗州

滋陽山坐落於魯西南大平原,是兗州境內方圓幾十裡唯一的一座山,就因方周無山,而在當地小有名氣,山高75米,兗州市也因此山曾叫滋陽縣,滋陽山也因滋陽縣而出名,至今青島仍有滋陽路。

滋陽山又名嵫山,又說金羊山(傳說《兩隻金羊的故事》講的是:山的東山和西山分別為兩隻金羊,由此而得金羊山,後傳為滋陽山、嵫山。是何年何月的事,未曾考究,只是傳說罷了),原有嵫山八景,現也不復存在了。有名的“萬丈滑石”和張果老因滋陽山偷長而踏斷了山脊留下的驢蹄印、腳印、柺杖印(傳說泰山、嶧山、嵫山為三姐妹,看誰長得高,長得快,但只能白天長,晚上正常休息。老大泰山靠“老嶽”稱腰,家底厚,長得快。老二嶧山有女媧的幫助——女媧補天所剩七彩石落於嶧山。唯獨三妹嵫山,家底薄且無特長,無人幫助,便晚上偷長,可偏偏張果老倒騎毛驢赴蓬萊過海從此地經過,知曉此事,認為老三違約,從山脊踏了過去,嵫山山脊被踏斷而不能再長,於是便留下的驢蹄印、腳印、柺杖印),近幾年因山體開採,也已銷聲匿跡,成了傳說中的傳說了。

好了就介紹這些吧 兗州好玩的地方太多了,希望大家多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