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在創客教育中能發揮哪些作用?

阿童木人工智能常常將設計思維引入創客教育課堂,之所以用此,除了STEAM教育理念所強調的“A”,即藝術,在長期實踐中,阿童木認為,該思維方式,還能發揮一下幾點作用。

1、設計思維促進學生全腦發展

設計思維強調對右腦的開發,這與科學思維培養形成了互補,有利於全腦發展。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不得不先提到,設計思維,為何能在商業、設計、工程等領域引起廣泛關注。

傳統科學思維,更加強調分析性、邏輯性等左腦思維,通過分析現有的模式和事實來確定問題解決方案,而設計思維則更多地強調直覺性、發散性、想象力等右腦思維,其不拘泥於現有的模式,通過促進新模式的發明創新來實現新的可能性。

與傳統思維相比,設計思維改變了人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傳統意義上科學思維的逆轉。

創客教育所強調的設計創新,正是一個典型的全腦思維活動的過程。正如國際設計大師約翰·赫斯科特(John Heskett)所述,設計是實用性和意義性的結合體,實用性強調的是左腦思維,意義性強調的則是右腦思維。可見,在複雜問題的設計創新層面,僅靠傳統意義上的左腦思維未免略顯單一,需要設計思維有效互補其在創新思考上的不足。兩者的科學結合,共同培養學習者的全腦思維能力,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習者創新能力的提升。

設計思維在創客教育中能發揮哪些作用?

2、設計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元認知

元認知為何?

即關於認知的認知,良好的元認知能力能夠有效地促進智力的發展、增強學習能力、彌補認知能力的不足等。正如一位教師這樣描述:“我不關心你(學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的全部知識,但是隻要你(學生)知道如何在書本里找到你(學生)所需要的知識,這比你(學生)知道一大堆事實性的知識看起來更明智……”。

元認知的重要性,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中早前已有介紹。

設計思維作為一個可以有效培養學習者元認知的工具,在具體方法策略上,其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套系統的模式,學習者通過它能夠學會如何換位思考、創意構思、原型迭代等技能,使創新設計變得簡單、透明、有“法”可依。

設計思維模型有很多,比如包含同理心、定義問題、構想、原型和測試等五個階段的,經典的斯坦福設計研究院的EDIPT模型,與之類似的還有IDEO教育工具包的五步驟模型:發現(Discovery)、解釋(Interpretation)、構思(Ideation)、實驗(Experimentation)、評估(Evolution);Brown主張的三階段模型圖:靈感(Inspiration)、構思(Ideation)、實施(Implementation);英國設計協會的雙鑽石模型:發現(Discover)、定義(Define)、開發(Develop)和交付(Deliver)等。這些模型種類雖五花八門,但其核心內涵基本一致。

設計思維在創客教育中能發揮哪些作用?

3、設計思維培養孩子核心技能

在創客教育中,學科知識的教育是次要的,比之更具深遠意義的,是培養孩子的創客思維及21世紀核心技能(如系統思考、團隊協作、語言表達、興趣等),這也是阿童木人工智能的教師一直強調的教學目的。創客思維強調“你能用你所掌握的知識和擁有的能力去做些什麼”。創客思維形成的核心要素有動機(積極參與創造性活動)、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相應的創造性挑戰)、興趣(我喜歡這樣的創造性活動)。它可以很好地鼓勵人們想出點子,幫助人們尋找創造力自信及創造興趣。

實踐證明,設計思維可以幫助學習者應對21世紀挑戰。在設計思維活動中,當學習者被給予像設計師一樣思考的機會時,創造力自信便油然而生。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小組活動,更喜歡主動地參與探究性學習而非被動式聽講,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並發現身邊的可用資源等。此外,設計思維非常強調同理心、原型迭代、跨學科團隊合作、可視化、系統觀等能力特徵,這些特徵也都是優秀設計思維者應該具備的特性品質。

設計思維在創客教育中能發揮哪些作用?

阿童木人工智能專注於3-18歲孩子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專注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