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很多人都知道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的

事实上

大部分残疾也是可防可控的!

大部分残疾是可防可控的!

大部分残疾是可!防!可!控!的!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残疾、消除残疾,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小编将陆续为大家介绍有关残疾预防的知识。

不管您是不是残疾人,都认真看看吧,为自己,为亲朋,防患于未然!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残疾预防的概念和成因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残疾预防“从我做起。”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致残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

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

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

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看上去,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残疾的因素,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客观的必然。

前者如遗传、发育缺陷、意外伤害、疾病、环境和行为因素致残;后者则主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后生理功能衰退而导致功能障碍。

残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残疾人。残疾的发生率在各国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风险,因此残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重视残疾预防工作

树立起“终生预防残疾”的理念

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万~250万人,平均每15~20秒钟就将新产生一名残疾人。

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给个人、家庭、社会的压力,也附加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有学者直言,“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避免残疾的发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康复和保障是对残疾人“一点都不能少”的关怀,而预防并减轻残疾是“一直在路上”的努力。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人类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疾,但可以防止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应是并行不悖的双轨。

在观念上,不少人以为“残疾预防只是残联的事情”,而实际上关联医疗、教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多领域。

《行动计划》要求,孕前健康检查率80%以上,产前筛查率60%以上,已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6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均下降10%以上,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80%以上……

这些指标性规定,就是要从出生缺陷、发育障碍、慢性病、生产事故、精神疾病管理等方面控制致残风险。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所谓“治未病”“防未病”,不仅要将预防工作在各领域内前移,也要让更多人树立预防残疾的意识,从检查身体、健康生活开始。

事实上,如果把生命的时间轴分解成不同阶段,残疾风险既不会因年轻活力而远离,也不会因年老体弱而溜走。

婴幼儿时的先天性残疾、学龄阶段的传染病致残、工作过程中的创伤性致残、老龄时期的退化性疾病致残等,都容不得任何侥幸,我们应该树立起“终生预防残疾”的理念。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听听专家怎么说?

★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编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郑晓瑛指出: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慢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增加等因素,我国已经进入残疾人口规模增大、残疾人结构变动、致残风险提高的关键时期。残疾预防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社会战略。”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说:“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避免残疾的发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

残疾预防工作一定要重视

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残疾预防

从我做起

「残疾预防」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