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少想鍛鍊沒去處?河南將全覆蓋打造15分鐘健身圈

場地少想鍛鍊沒去處?河南將全覆蓋打造15分鐘健身圈

據河南省體育局公佈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省經常參加健身鍛鍊的人口已達3200萬,約佔全省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隨著加入健身行列的人越來越多,我省健身場地不足的“硬傷”顯得越發突出,去年發生在洛陽的“廣場舞大爺大媽搶佔籃球場”事件,更是將這一矛盾變成了全國熱議的焦點。

現狀 場地少想鍛鍊沒有去處

8月13日,像往常一樣,家住鄭州市南陽路黃河路附近的魏真,騎車來到位於天明路和東風路交叉口東北角的綠蔭公園進行晨練。雖然魏真到達公園時才早上6點半,但健身步道上已是人滿為患。喜歡健步走的魏真,更多的時候只能無奈地“繞樁行”。

據綠蔭公園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園是周邊較大區域內,唯一可以提供健身場地的公園。從1999年開放之日起,公園就一直處於滿負荷狀態,練習太極拳、廣場舞以及健身氣功的群眾,時常會因為場地而發生糾紛。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雖然“十二五”以來,我省各級體育部門先後投資20多億元用於“六個身邊”工程建設,短短几年時間,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就從0.96平方米上升到了1.35平方米,但這依然不能緩解健身場地過少的矛盾。

以省會鄭州為例,近幾年,該市已投入巨資打造了“兩環三十一放射”生態廊道,航海健身園、西流湖公園、植物園等公園都建有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等設施,但這也只是勉強跟上了城市擴張的步伐。在傳統意義的老城區,幾百萬鄭州市民健身還是隻能守著“兩場四公園”。

根源 欠賬多規劃佈局還不夠

“實際上,目前健身難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過去的欠賬太多。”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趙峻表示,由於老舊城區在設計時大都沒有規劃體育場地設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體育部門只能在“金角銀邊”鑲嵌式地安裝一些健身設施,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群眾健身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至今一些地方政府對全民健身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沒有將體育設施建設列入議事日程,並將其上升到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承載力的高度來抓。

破局 全覆蓋打造15分鐘健身圈

針對全民健身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2017年,由省政府牽頭,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等20多家廳局共同成立了河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領導小組。通過這一領導小組,各廳局在全民健身方面加強了溝通與協作,保證了政策方面的一致性。與此同時,各級體育部門也先後列入了省、市、縣的城鄉規劃建設委員會,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初步有了話語權。

對於舊城區運動場地不足的困局,從目前的情況看,要求學校開放體育場館設施,是提升健身場所利用率、增加健身場所數量唯一可行的辦法。除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等部門外,還需要從更高層面,去解決相關學校在安全隱患、健身意外方面的顧慮。

全民健身的開展,可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省體育局副局長楊中軍表示,該局將依託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通過“六個身邊”工程的建設,爭取到2020年,協助各省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建成“兩場三館”,實現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的全覆蓋,並讓鄉鎮、行政村的體育設施覆蓋率能達到100%,讓群眾真正做到在“家門口”健身。

相關鏈接

“六個身邊”工程:健全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豐富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支持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賽事;加強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指導;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文化。

“兩場三館”:即體育場、室外體育活動廣場和體育館、游泳館(池)、全民健身綜合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