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智能經濟產業發展報告》將發布 成都智能經濟產業全景圖展開

《成都智能經濟產業發展報告》將發佈 成都智能經濟產業全景圖展開

8月17日,在智能經濟發展50人會議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融合與智能製造研究部副主任劉釗首次就《成都智能經濟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進行了預解讀。

通過這次交流,劉釗對《報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業界對《報告》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也印證了我們的分析。”劉釗表示,接下來,要吸取此次會議的成果,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為《報告》最終編寫完成打下良好基礎。

事實上,今年3月,《成都市推進智能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發佈,提出到2022年,成都智能經濟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其中核心產業達到2000億元,成為全國智能經濟發展的城市樣本。

《報告》和《實施方案》有什麼異同?又有哪些核心研究成果?“《報告》通過分析成都1500多家智能經濟企業,編制了成都智能經濟產業全景圖,更加聚焦產業,是對《實施方案》的深化。”劉釗表示,通過開展大調研,最終形成了《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成都智能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近期,《報告》最終成果將由成都市經信委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對外發布。

從企業數量、產業鏈完整度等指標

分析成都智能經濟發展狀況

“通過對成都市4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業務篩選,統計出相關企業1500多家,從企業數量、產業鏈完整度、是否有領軍企業等指標,將產業發展情況分為發展較好、有基礎但仍需提升、發展較薄弱三種類型。”劉釗介紹。

劉釗介紹,成都智能經濟發展較好,表明企業數量多,並且已經形成產業集群,具備行業領軍企業或獨角獸企業;有基礎但仍需提升的,表明在該領域有一定數量,但還沒有形成產業集群,或沒有行業領軍型企業,還有明顯的提升空間;而發展較薄弱的,則表明企業數量少,行業競爭力不強。

比如智能基礎技術方面,集成電路發展較好,成都與重慶、武漢、合肥等同屬第二陣營,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園,在緊追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第一陣營;設計領域達70多家企業;製造方面有TI、格羅方德、海威華芯生產線等;封測方面有英特爾封裝廠等。半導體光電發展較好,光電顯示有BOE、熊貓、天馬等多條產線投產或建設中;光伏有通威、漢能、英發等龍頭企業。而在人工智能算法發展較薄弱,相關企業有曠視人工智能研究院;幾家早期公司如通甲優博、易瞳科技、準星雲學等。

“成都市在智能經濟各領域發展呈現不平衡狀態,需要針對不同發展狀況的產業,制定不同狀況的發展策略。”劉釗建議,應強化優勢產業集群,佈局新興方向;補足劣勢產業,強化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大力推動智能製造,重點發展工業互聯網;壯大企業力量,重點培育獨角獸等。

繪製成都智能經濟產業全景圖

提供更加清晰的產業發展路徑

“今年4月,我們就開始做基礎性研究。”劉釗表示,通過比較梳理企業,篩選調研,最終確定哪些屬於智能領域企業。通過統計,最後確立了“三區一環雙翼”的產業總體佈局。其中,三區以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和雙流區為主體,構建智能經濟三大綜合集聚區。一環,以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錦江區等為主體,覆蓋十一箇中心城區及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構建智能經濟“軟實力”功能圈。

雙翼為城市東側以青白江區、金堂縣、龍泉驛區、簡陽市,西側以郫都區、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蒲江縣等地為主體,構建全市智能經濟“硬實力”產業帶。

“《報告》最核心的亮點是繪製了成都智能經濟產業全景圖。”劉釗介紹,全景圖包括相關領域國內外龍頭企業,能夠更加直觀瞭解到智能經濟產業的全貌。他表示,此次全景圖涉及領域非常廣,為成都智能經濟產業提供更加清晰的發展路徑,為決策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通過與本地企業召開座談會,深入企業調研等,《報告》提出在人工智能算法等領域,成都還比較薄弱。”劉釗表示,這些結論也得到企業充分認可。“通過這次會議,讓我們有機會吸納更多本地企業意見建議,也為我們寫好《報告》打下了基礎,下一步將在此基礎上修改完善,力求早日推出,推動成都智能經濟產業加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