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身不散场——记我经开区新车站社区太极拳队

这是一群热爱生活、向往健康的老年人,他们选择了打太极拳这种健身运动方式,面对没有专业的老师、缺少固定的场地,甚至连队员的组成都很难固定等一个个难题,他们不但没有放弃,还将队伍越发展越大,拳法、剑法、刀法等各种太极健身运动也日益多起来,这支太极拳队已经成为该社区的一张充满活力的名片。

她是这支队伍的灵魂,15年来,她坚持不懈练太极,即使整支队伍只剩她一个人,她瘦小的身影也依旧会每天准时出现;她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太极,不仅为大家请到了专业的老师,还是全队练得最好、身体最棒的队员,更是为大家找更好的练功地点、操心各种琐事、认真负责的队长。如今,她所居住一带可能要拆迁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这一棒交给新一任队长,让这支队伍继续发展下去,让更多的人爱上太极、收获健康。

他们就是活跃在火车南站附近的新车站社区的太极拳队,故事的主人公就从老队长任玉娥说起。

让健身不散场——记我经开区新车站社区太极拳队

让健身不散场——记我经开区新车站社区太极拳队

路子不再野

“现在回想起来,15年前,我那太极拳水平最多就是看着像太极。”老队长任玉娥笑着调侃起自己当年的“糗”事。

眼前,这位66岁的老太太,身材瘦小但身手矫健,声音不大却清晰柔和,谁能想到15年前,比现在年轻得多的她却是一身病。当年,在铁路工作了一辈子的任玉娥检查出了双肾衰竭,血压更是高得吓人,想给亲戚缝一床被子发现连弯腰居然都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看着一家老小还等着自己,她意识到:再不锻炼,这身体真完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在马路便道上打太极拳。任玉娥心痒了,她觉得这种慢慢悠悠的方式正适合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完全不会,连站都站不好,更别提什么推手、云手了,听着就像天书一样。

站在队伍的最后跟着练了几天,任玉娥发现自己还是跟不上节奏,于是她买来了光盘,开始在家自学。“学上了才发现,真难啊!手刚跟上节奏,脚又乱了,腿上没劲儿,一套拳没打够三分之一就站不住了。”任玉娥说。

就这样,任玉娥天天在马路便道上“瞎练”着,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傅盯着看了好一阵,笑着对她说:“你这打得是太极吗?”

“怎么不是?我跟着光盘学的!”任玉娥说。

“我姓马,是体校的老师,专业学太极的,我看你打得虽然动作各种不对,但是状态很对,我教你吧。”这位老师傅说。

就这样,马老师从拳到脚,逐个给任玉娥纠正,手把手教起了这位“老徒弟”,在任玉娥自学的杨氏太极85式基础上,又教她杨氏太极24式、游龙拳等。勤奋好学的任玉娥每天虽然只能学三个分解动作,但是她反复背口诀、写口诀,思考动作要领,在家时走着练、坐着练、炒菜时比划着练,躺在床上还要练,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的,任玉娥的太极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有提高的不止任玉娥一人。在马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很多原来只在路边看热闹的居民,陆陆续续加入到这支健身队伍中,先后有好几位专业教练义务为队员们指导、教学,太极练习的种类也丰富到刀、剑、棍、扇子等,大家动作轻柔、身姿矫健,如行云悠悠、流水绵长,一招一式都越发正规了。

让健身不散场——记我经开区新车站社区太极拳队

队伍渐稳定

“现在我们队伍稳定在30人左右,可是当初最艰难的时候,只有任大姐一个人。如果当初她放弃了,也许现在这支队伍就根本不会有了!”队员郭建秀深有感触地说。

原来,当年任玉娥虽然跟着练过几天,可是很快的,那几个人因为各种原因陆陆续续都不练了。直到有一天,任玉娥站在老地方等了很久,一个人都没来,她意识到:也许以后想练就只能自己练了。她问自己:还练吗?看着越发硬朗的身体,她告诉自己---练!就剩自己也要练下去!

这一练,就是10年。10年里,任玉娥每天清晨都出现在南站附近的小绿地、小广场或者马路边。有时候,有感兴趣的人跟着练一阵子,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就不再出现了。固定练习的始终只有不足5人的规模。这种状态的打破从郭建秀的加入开始。

2012年,同样生活在火车南站附近的刚退休的郭建秀加入了太极拳队。每天早晨七点左右,几名队员就开始了锻炼。郭建秀自嘲“笨得没救了”:“那时候老师跟我说‘松腰松胯’我就不明白怎么才能‘松’,‘松’了不就站不住了么?”沮丧的郭建秀三个月居然一个动作都没学会,不仅气得老师拒教,自己也灰了心。这时,任玉娥和另外几个老拳友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利用下课时间、延长练习时间,想尽办法不断的鼓励、耐心地纠正,几个月后,郭建秀的拳法终于有模有样了。

此后,很多原来只看不练、没信心学的居民纷纷鼓起勇气加入进来,一些学过几天、觉得学不会的居民也加入进来,大家都觉得有这样耐心细致的老拳友指导,不愁学不会。

世博广场建成后,楼前的大片空地成为拳友们的好去处,冬天时,每天固定练习的有20多人。遇到下雪天,大家就自带工具,扫出空地来继续练。天气暖和时,规模可达40多人。队员们多为60至70岁的老人,年龄最大的队员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

今年7月,太极拳队正式搬进了新车站社区专门改造建设的场地,成为社区里一张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的名片。

让健身不散场——记我经开区新车站社区太极拳队

让健身不散场——记我经开区新车站社区太极拳队

健身不散场

“我在这里打了十几年太极拳,想到要搬走了,心里最舍不得的就是这支队伍。”任玉娥说。

自去年开始,任玉娥、郭建秀等人居住的地块陆续接到了因高铁站建设即将要拆迁的消息。住了几十年,最舍不得的就是这支好不容易才发展起来的太极拳队。“我们走了,队伍也不能散!”带着这样的信念,任玉娥和拳友们一起推选出了新一任队长---刘道广。

半年前,56岁的刘道广加入了太极拳队,心痒已久的他学习热情特别高,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到广场,给大家安装好音响设备后,就自己比划着练起来了。拳法、剑法、棍法样样学得认真,每天都打得一身透汗。“那段时间我看别人打得好,心里着急就想速成,结果因为动作不规范,不但没速成反而还伤了膝盖,在家养了半个月才好。”刘道广笑着说。

因为刘道广相对年轻,人又热心,还居住在社区所在的小区,不久前,他从任玉娥手中接过了队长这一棒。刘道广表示:“以前都是任大姐给大家指导动作,现在我当队长了,可是我打得还不好,所以我要抓紧时间用心学。不光如此,我还要帮大家联系一些比赛、演出什么的,让我们的队员一起走出去,跟更多的人交流健身心得,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因太极而改变的不只身体状态,还有精神状态。总之一句话,即使老队长、老队员们搬走了,不能一起练了,这支队伍还要坚持下去。健身,我们不散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