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水團團包住的台灣島,人類如何做到跨越寬廣的海洋來到這裡呢

20世紀70年代初,在臺灣省臺南縣左鎮鄉發現了一具灰紅色的骷髏頭,當時的人怎麼也沒想到,這具骷髏頭的主人竟是臺灣歷史上“年齡”最大的一個人,他的歲數已有兩三萬歲,而他應該是臺灣歷史上的第一個人。 在臺灣島這樣一個被海水團團包住的小島,為什麼會有早期人類的足跡呢?他們是在島上自然生長的,還是移居過去的呢?臺灣的自然環境並不具備人類生存繁衍的條件,難道在數萬年前,古人類已經會製造大船漂洋過海了嗎?

被海水團團包住的臺灣島,人類如何做到跨越寬廣的海洋來到這裡呢

不過在兩三萬年前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這位始祖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男子。大約只有20歲,我們將他稱做“左鎮人”。他和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山頂洞人”是同一時代的古人類,體質形態上極為相似。不過和山頂洞人不同的是,左鎮人的出現之地非常貧瘠,能代表他們文化的遺物少之又少,而伴隨著山頂洞人出土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石製品,甚至還有令人稱絕的“縫衣針”,雖然二者生活在一個年代,不過很明顯,山頂洞人比左鎮人“富裕”得多。

被海水團團包住的臺灣島,人類如何做到跨越寬廣的海洋來到這裡呢

但是,即使如此,這位青年人仍然深深地獲得了我們的尊敬。因為迄今為止,他是我們發現的最早開發祖國寶島臺灣的先驅。他的出現,把臺灣原始社會的歷史在長濱文化的基礎上,又向遠古推溯了兩萬年左右。左鎮人揭開了臺灣人類歷史的第一頁。但是,以當時的技術條件,人們根本不可能駕馭船隻從大陸駛向臺灣島。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跨越如此寬廣的海洋來到新的島嶼呢?

被海水團團包住的臺灣島,人類如何做到跨越寬廣的海洋來到這裡呢

人們猜測,在距今三百萬至一萬年前之間的“更新世冰河期”,臺灣島曾有幾次與中國大陸相連。當時,由於海水下降,東南大陸架浮出水面,這樣,臺灣島與大陸之間就形成了陸地,成為一個遼闊的濱海平原,臺灣海峽也就成了“陸橋”。在此時機中,少數居住在大陸的史前人類隨著這一條新生的道路遷往了臺灣,成為了臺灣的第一批祖先。不過,又一個疑問產生了,這批古人類為何要從自己的故土上搬離,千里迢迢去往臺灣呢?這一問題也與地球的“更新世冰河期”有關。

被海水團團包住的臺灣島,人類如何做到跨越寬廣的海洋來到這裡呢

在這漫長的300萬年之中,地球上曾發生過五次以上的冰河期。在冰河時期,氣候非常寒冷,大量的冰雪堆積在陸地上,當時生活在華北周口店地區的一些大型哺乳動物無法承受如此嚴酷的氣候,於是,它們開始向著溫暖的南方遷移。而當時的古人類主要以獵捕哺乳類動物為食,所以,他們緊隨其後,跟著南遷動物的腳步來到了華南地區。此時,海水下降,與臺灣相連的“陸橋”出現,他們順著此路來到了臺灣。而當海水上漲後,他們再也無法回到以前的故居,只有在臺灣定居下來生存繁衍。左鎮人的到來將沉睡了億萬年的臺灣島喚醒,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海島的亙古長夜。

被海水團團包住的臺灣島,人類如何做到跨越寬廣的海洋來到這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