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佛在拘屍臨滅時,囑弟子婆伽曰:吾滅去七百年,爾往震旦。有霧中大光明山,山脈從崑崙來,有七十二峰、一百零八盤,實系古佛彌陀化道之場,為菩薩所都宅,保護嚴密,俟後聖者來居。至東漢明帝時……有攝摩騰、竺法蘭二尊者,遵佛囑來到此山,卓錫建寺。

——明上川南道布政司右參議胡直

大邑霧中山《開化寺碑記》

“永平年間,土官申表朝廷,明帝派付英與騰蘭二士同開此山,永平16年,創建大光明山普照寺,是為霧中山建四方之寺,惟茲山始。”

據此碑記,我們得知開化寺建寺,僅晚於我為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了。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霧中山寺廟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僅晚於京城洛陽的我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六年。始名大光明山普照禪寺;晉代永和年間(345~356年),西域高僧佛圖澄到此住持擴建,敕名天誠山顯應寺;唐高宗時(650~683年),王子僧伽、僧護住錫,又奉敕復還霧中山普照寺原名;直至明宣宗時(1426~1435年),始更名為開化寺,沿用至今。霧中山極盛時期,兩河口以北,龍窩以南,方圓數十里都是棟宇錯落、絕無雜居的寺廟,僧眾達幾千人。後毀於明末張獻中之亂。清代曾大部分恢復,但“文化大革命”時期又遭破壞。儘管如此,目前石建文物和古建殿堂仍有不少存世。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明代蜀中第一人”之稱的狀元郎楊升庵,曾與霧中山有大因緣,其在贈霧中山開化寺高僧貞著的詩中,有“山房請我題雲寮,碧雲詩和白雲謠。雲耶霧耶遠莫辨,禪湧山中昏復朝”這樣的句子,可見這座以雲霧命名的佛教名山,自古以來便蒙著一層幽玄莫辨的神秘面紗。

霧中山古稱大光明山、天誠山,位於成都大邑縣城西25公里處的霧山鄉境內,為古蜀經雲南通往緬、印等國的蜀身毒道上的鎖鑰之地。此山因“山恆孕霧”,明代御史王圻謂之活似“李唐范寬一幅煙雨奇畫”,故更名為霧中山。據明代《開化寺碑記》、《霧中山記》等文獻記載,早在西漢時期,此山便是異象奇觀頻頻,令時人稱歎不已,謂之“金色布地,玉砌天巒,異象無窮,庶甿驚罕”,“為古佛彌陀的道化之地”。至東漢明帝時,初來中華的印度佛教憑籍著蜀身毒道這一交通線,向南北傳播,在西南川滇之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漢明帝十六年,經朝庭士官奏請,皇帝特派朝臣付英,與古印度首度來華傳教的“東漢二大士”——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一起來到此山,興教建寺,以佛法甘露,普潤四方。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據教內相傳,釋迦佛祖在拘屍那揭羅城臨入涅槃時,曾對弟子娑伽說:“我滅去七百年,爾往震旦霧中大光明山。山脈發源於崑崙,有七十二峰,為古佛彌陀道化之所。嚴密保護,嗣後聖者來居。”此傳說正與迦什摩騰、竺法蘭二大士到霧中山建寺興教一事遙遙相符,故霧中山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聖地,便具有了一種更加宗教神秘化了的傳奇。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明代,霧中山佛教達到了極盛時期,全山七十二峰、九關、一百零八盤,共有一百八十寺、四十八庵。據《霧中山記》載:“兩河以北,龍窩以南,方數十里,棟宇錯落,皆緇舍,絕無雜居。”“僧廚佛宇,鱗次星斗,列寺四圍,不可勝數。”以現在的概念來說,其建築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的規模。且在明正統年間,皇帝特別在霧中山敕建都綱院,敕封高僧圓曦為都綱史官,管理寺廟的一切事務,每歲徵收二州八縣的錢糧賦稅,以供山上僧眾之用。當時,全山佛寺香火之鼎旺,規模之浩大,以致當地民間有“大和尚萬萬五,小和尚不可數”的盛傳。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當年楊升庵遊歷於霧中諸山時,曾在“天國名山”坊,信手題聯雲:“天下無雙地;霧中第一山”。以楊慎狀元郎的淵博學識和深邃見地,敢放言霧中山天下無雙,並且在《霧中開化寺碑記》中說此地為“禪教之總持”,可見在有明一代,霧中山佛教地位之崇高,的確是他方諸山所難以撼動的。

由迦什摩騰和竺法蘭興建的這座佛寺,比同為此二大士所創建之白馬寺——中國佛教歷史上的第一座寺廟,僅晚了6年,因此,算得上中國佛教有史以來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佛法南傳的第一寺,漢明帝敕賜寺名為“大光明普照寺”。自漢以後,歷代均有著名的高僧大德卓錫弘教,敷演宗乘。晉永和年間,著名西域高僧佛圖澄中興霧山,改寺名為天誠山顯應寺;唐高宗時,僧伽、僧護二位大師住錫於此,奉敕復還大光明山普照寺原名;宋孝宗時,圓澤老長奉敕擴建增飾,使之蔚為大觀;明宣宗時,蕃僧普達舍耶、釋噶叭再度奉敕重建,並請額御賜為霧中山開化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這期間,霧中開化寺歷時近兩千年,寺廟旋圮旋葺,飽經滄桑,卻延遞至今。從中亦可見佛法之艱韌,人心之堅貞,信仰之綿恆。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如今,開化寺的眾多的古代殿宇樓閣早已不見其蹤了,清代重修後遺留下來的二十來間偏殿僧舍,也變成了周圍農民的住房,或鄉村小學的教室。新建的大雄寶殿、經堂、佛祖殿、僧舍等屋宇,雜處於農戶田疇之間,並無院牆相隔。時常有牧人耕牛,或學童村婦為就近還家,從大殿祖堂前若無其事地招搖而過,為此,僧俗之間也少不了為一些日常瑣事,而引起無關痛癢的口角事非。

整個開化寺中還尚存一息古風的,惟餘殿前的石屏、石碑、石坊、石獸等古物,以及大殿前那幾個罕見的巨型盤龍柱基。但這些古物在光陰的磨蝕下都已是斑駁陸離,傷痕累累,不堪注目了。其中至為珍貴的文物,當數殿前的五通題為《開化寺碑記》的明碑。其一為明代大學士鬍子衡撰文,陳家謨篆額,梁奕書丹;其二為明成化年間文淵閣、武英殿、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眉山萬安撰文,繼任萬安的大學士新都楊廷和書丹;其三是新都狀元楊慎撰文,成都梁奕書丹,據說這塊名碑曾淪為農家的磉磴。另外兩塊古碑,碑文已剝蝕難辨,學者推測量為明代以前的古碑。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介紹」中國唯一阿彌陀佛道場:大邑開化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