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若成 国即清

浙江天台山,一座1400多年历史的隋代名刹--国清寺蔚然而立, 周围五峰环绕、双涧滢流、古木参天、风景怡人。

过了千年依然生机盎然的隋梅、巍然耸立的九级隋塔、胜迹长新的隋代国清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隋胜景。

寺若成 国即清

"国清寺"名称来源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大兴佛法,在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

国清寺本来叫"天台寺",建成以后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为巩固隋朝大业,隋炀帝就更名"天台"为"国清",即"寺若成,国即清","寺庙建成,国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即可安居乐业"。

寺若成 国即清

寺若成 国即清

隋代古刹照壁

天台山国清寺黄色的壁墙南面上书"隋代古刹"四个楷体黑字,壁墙东头转弯处才是寺门,斗拱承托歇山顶,檐下横匾是红底金字"国清讲寺"。楹联为:"古刹著城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三涧胜迹长新"。这些美好的诗句写尽了国清寺悠久的历史和美好的景观。

寺若成 国即清

天台宗祖庭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期间是全国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寺院,当时主要考虑到和日本加强民间交流促进两国建交,国清寺不仅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也是韩国、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是全世界佛教信徒们的圣地。

寺若成 国即清

千年岁月,古树参天

国清寺以"佛宗道源,山水灵秀"著称,整座寺院占地2公顷,四条南北轴线布列600多间庙宇,依山就势,规模宏大。

走进国清寺就会被参天古树与潺潺溪流所折服,斑驳的树影里是寺院的山墙,都在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

寺若成 国即清

国清寺里大雄宝殿右侧的这株隋梅,距今已经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寺若成 国即清

话说长寿难道是因为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亲手种植的缘故?

放生池--鱼乐园

园门内古木苍郁,鱼池如镜,这便是国清寺名园鱼乐园。鱼池是寺的放生池,呈圆形,周有铁栏,各色锦鱼,摇首摆尾,自得其乐,投以食饵,群鱼共抢,翻腾跳跃,情趣盎然。池旁有一小亭,曰"清心亭",亭居高临下,飞檐翘角,内有石桌石凳,亭柱楹联书:"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写尽了园内赏心悦目的景趣。

寺若成 国即清

寺若成 国即清

文物古迹荟萃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法器等珍贵文物。

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郭沫若、邓拓等文人雅士均有留下墨宝。三贤堂是为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寺内有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寺若成 国即清

寺若成 国即清

寺若成 国即清

饱经风雨的隋塔

饱经风雨的隋塔,经历千年而依旧巍然屹立,它是隋代隋炀帝为纪念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所建,又叫报恩塔。近观隋塔,塔身斑驳,古老苍凉,孤零零的矗立于国清寺前的小山上。唐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毁,塔亦受损,南宋建炎二年重修。原塔为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时日久远,飞檐斗拱腐烂,只剩中间的塔体,却愈发显得雄伟、壮观。民国初整修时,从塔中取出7方隋代线刻佛像,艺术价值很高,现藏寺内三圣殿前塔碑室。

寺若成 国即清

七佛塔与一行禅师墓

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在寺院山门前面,又称迎宾塔,日本著名的"国东塔",就是以我们国清寺的七佛塔为祖型而建造的。

寺若成 国即清

在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块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禅师的衣冠冢。一行禅师曾入国清寺拜师学习算法,对国清寺留恋万分,希望常住于此,因此后人就在此立了衣冠冢来纪念他,这是全国目前仅存的一座一行禅师衣冠冢。

寺若成 国即清

双涧回澜

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

两支涧水汇合于寺前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入溪。北涧从北山下来,清澈,西涧从映霞峰上直湍而下,浑黄。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的衬托,就形成了"双涧回澜"一大景色。

寺若成 国即清

寺若成 国即清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