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公元598年,隋朝一统,佛法大兴,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就此诞生。

那时,开皇盛世,那时,国寺始成。

为巩固隋朝大业,隋炀帝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取义“寺若成,国则清”。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国清寺

历时1400多年,国清寺愈发幽深,寺院墙身略增斑驳,周围却依旧是五峰环绕、双涧滢流、古木参天、风景怡人。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国清寺有三景,生机盎然的千年隋梅、巍然耸立的九级隋塔、胜迹长新的隋代古刹,别具一格,充满禅意。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天台山国清寺的隋梅乃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除去黄梅县蔡山的晋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梅。郭沫若曾题诗“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

诗人邓拓写给隋梅的《题梅》诗更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国清寺的静谧仿佛是一个底色,让人听到一朵花开的声音。

在花开面前,我们太匆忙。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隋梅在历史光阴中开落,九级隋塔饱经风雨,经历千年而巍然屹立。

近观隋塔,塔身斑驳,古老苍凉,仿佛被世人瞻仰却不被理解的长者,独立于国清寺的小山之上。

它是隋代隋炀帝为纪念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所建,用砖头、木头修建而成,唐会昌法难时,塔身受损,南宋建炎二年重修。后飞檐斗拱腐烂,只剩中间的塔体,民国初整修时,从塔中取出7方隋代线刻佛像,藏寺内三圣殿前塔碑室。

夜晚天空深邃,星空浩瀚,在塔下抬头仰望,塔身巍峨,塔尖直指苍穹,呈现誓于天地斗的壮阔锋利之状,而同时斗转星移虚无缥缈,又令人略感悲凉。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傍晚时分,当落日晕染出一片昏黄的底色,塔身铺于其上,仿佛历史画卷的一角,古老得发烫。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在国清寺,有一扇山门别出心裁向东开,古黄色的照壁,四个遒劲的大字“隋代古刹”笔力千钧,警醒世人。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国清寺乃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韩国、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是全世界佛教信徒们朝靓圣地,一年四季佛音袅袅,香火不断。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也许,该抽个时间来这里走走,即使不懂佛法,不懂深处的历史,来偶遇一处黄墙绿木画卷,倾听一角门环斑驳轻叩门扉的古音也好。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寺若成,国即清」隋帝赐字,古刹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