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僑聯慰問海南唯一健在的文昌百歲南僑機工

三级侨联慰问海南唯一健在的文昌百岁南侨机工

三级侨联慰问海南唯一健在的文昌百岁南侨机工
三级侨联慰问海南唯一健在的文昌百岁南侨机工

張修隆切生日蛋糕。張茜翼 攝

“感謝大家過來幫我過生日,你們有心了!”8月17日下午,在文昌市抱羅鎮裡隆村的一座農家小院裡,海南最後一位健在的“南僑機工”張修隆正在度過100歲生日,他精神矍鑠,笑眯眯地吃著生日蛋糕,接受賓客們的祝福。

三级侨联慰问海南唯一健在的文昌百岁南侨机工

張修隆老人接受賓客們的祝福。張茜翼 攝

當日,張修隆的家人從各地趕回來為老人過百歲生日。當問起生日願望時,老人笑著說:“黨和政府把我當‘國寶’一樣關心、照顧,現在生活好過,我很歡喜,也很知足。”

1939年,3200名風華正茂的南洋華僑子弟放棄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加入了一支特殊的部隊成為汽車司機和修理工,他們通過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搶運了50多萬噸物資,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级侨联慰问海南唯一健在的文昌百岁南侨机工

“南僑機工”張修隆從新加坡回到海南的相關證件。張茜翼 攝

此時,年僅21歲的張修隆瞞著舅舅,和文昌同鄉一起報名參加了第九批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到達昆明後,張修隆在最短的時間裡接受了汽車駕駛及維修培訓,加入滇緬公路的運輸車隊,將一批批物資運送到抗戰前線。

在張修隆的記憶裡,往返無數次的盤山公路有多驚險自可想像,但更令他記憶深刻的,是隨時可能出現在頭頂的日軍轟炸機。“我在車隊負責運輸的是汽油,這比其他軍用物資更加危險,只要有彈片火星,汽油隨時會爆炸。”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張修隆回到了新加坡,即便見到了舅舅和朋友,他也未曾提起自己這6年到底去了哪裡。1949年新中國成立,張修隆選擇回到故鄉海南開始了農耕生活。

養著一隻會叫“阿公”的鷯哥,喜歡每天喝一杯黑咖啡,這些在南洋養成的習慣,依舊是張修隆的最愛。

三级侨联慰问海南唯一健在的文昌百岁南侨机工

“南僑機工”張修隆珍藏的勳章。張茜翼 攝

“爺爺以前常常跟我說起抗戰往事。”張修隆的孫女張春戀說,如今老人生活安逸,早上六點多起床,還會步行到鎮上趕集,平常還喜歡聽瓊劇。“有時候他閒不住,還會做家務,給菜地除草。”

在老人臥室靠床的抽屜裡收放著幾個盒子。“南僑機工歸國服務團”綬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功勳章”,那些證明過他曾經為國奉獻的物件,都被老人家珍藏。

2015年年中,一份來自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典禮的邀請函寄到張修隆家中。他的家人還記得,打開邀請函的剎那,老人兩眼含著熱淚,久久不語。遺憾的是,因為身體原因,張修隆最終未能成行。

老人告訴記者,抗戰時期和戰友們一起出生入死的經歷、滿腔熱血的愛國情懷,是他一生最難忘的記憶。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國內僑務處處長劉光新說,從1939年2月起,在“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和僑領陳嘉庚先生的號召下,先後有3193名南洋華僑青年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分九批遠渡重洋,回到祖國。其中瓊籍南僑機工有800多名,有400多名犧牲在滇緬公路上。國務院僑辦、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及當地政府一直關注著南僑機工,不僅為其發放生活補貼費,還常常看望慰問他們,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