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仿真花顧名思義,就是以鮮花作為藍本,用布、紗、絲綢、塑料等原料加以仿造。仿真花的工藝愈做愈精,幾乎可以亂真。仿真花除可長久保持外,還具有可塑性強的特點,給了花藝設計師更大的創作自由。彎、折、串、剪等多種花藝製作的共同作用,為栩栩如生的花藝作品的出現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形象逼真的人造花加上搭配的多樣性、豐富性,給我們帶來有熱情、有驚喜、有震撼、有永恆的美麗。

仿真花在藏區的流行絕對不是偶然,大概是在八十年代,市場上出現了這類真花的替代品,並從此在西藏市場紮根,幾乎在每家每戶都可以找到一束仿真花的身影。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仿真花在藏區的風靡,首先是因為它的色彩之豐富投其所好。

民間對於色彩的審美無外乎受到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兩點影響。

在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中這樣形容距離產生美:越是脫離現實用途的越是被認為美。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本來無用的花草就是人類文化中經常被審美的對象,而在青藏高原愈是如此。惡劣的自然氣候下稀缺的植被,讓春夏曇花一現的花草更顯珍貴美麗。

而在常年荒涼的冰雪沙塵中,能看到五彩繽紛的色彩必然是無比感動的,對色彩的喜愛也情有可原。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與青藏高原自然特徵類似的南美玻利維亞高原也崇尚豐富的色彩,並且相隔大洋的兩地都喜歡飽和度高的色彩。

在高強度的自然光下,大概只有這樣的顏色能給視覺帶來衝擊和震撼。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文化因素對藏地民眾色彩審美的影響也很深厚,這其中包括宗教性和世俗性的作用力。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過去的西藏還只有礦植物染料,但代表著權威的寺院和官僚貴族就有途徑使用這些稀缺昂貴的顏料來描繪神靈的模樣和自然花草的紋路。

與富足的少數人所對應的大多數是很難享受到這些文化藝術的,極端的社會分層讓貧窮的多數人只能通過忙碌的勞動來果腹,難以上升到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這些精英階層的審美品位對大眾仍然有著作為模仿榜樣的效果。

當代生活水平大有提升的藏族家庭會像羅布林卡的庭院般在自家院落裡種上鮮花、在自家的窗稜房簷上也繪上多彩的花紋,這些過去代表特權的色彩成為了每個人都能使用的裝飾。

這些豐富鮮豔顏色必然在開始的模仿後也與藏族的民族性格中和諧交融,開放熱情的性格特質讓人們更善於接受不同的色彩。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諸如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高度開放包容的朝代,對色彩的接納度也是海納百川,王公貴族相比其他朝代衣飾繁麗多彩。

對佛教的全民信仰讓藏族普遍有一種開朗豁達的心態,對各種色彩也是來之不拒。也大概是地廣人稀,色彩這種充滿生命力的事物讓人們在廣闊的自然中多了一份溫存。

隨著後來現代顏料的普及,雪域高原上的顏色也愈加豐富起來。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在西藏你能看到的色彩斑斕是由每個個體對生活環境用心裝飾所形成的整體。

藏族有多熱愛色彩,就就多熱愛裝飾,為什麼會如此呢?

任何時代的人,都需要儀式與節慶從而逃逸出常規。

一個主要原因是在藏傳佛教中各種儀式儀軌數不勝數,而每個儀式都要用到不同的裝飾點綴。

無論是除舊迎新要換的窗簾或者象徵傳達祝福的五彩經幡,這種儀式感就從信仰儀軌逐漸承襲到日常生活中,也在裝飾個人生活空間的過程中得到圓滿。

對儀式感的追崇需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在拉薩一坐出租車你就能辨認出是否是藏族司機,他們會把車子裝點成一個移動的居所,車頂上貼著壇城、座位間有放水杯的手繪木箱、車座上是各色藏毯。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這種對生活空間的點綴也會反向提升幸福感,這也是我在每次母親拾掇園子裡的花草時的體會。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仿真花的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裝飾功能。

真花仍是在西藏的一種稀缺性事物,而我們對色彩和裝飾的熱愛讓家裡的裝飾物總是越多越好,一束五光十色的仿真花會讓暗淡的家裝瞬間鮮豔生動起來。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另外仿真花的形狀和真花相像,而鮮花的盛開卻十分短暫,在青藏高原更是如此,一場冰雹就能讓這脆弱的生命身陷囹圄。

我覺得藏族喜愛仿真花,其實也是喜歡它永不凋零的生命力的象徵。

畢竟在這片土地上,人們也一度是要有極強的生存意識才能在惡劣的自然氣候中繁衍生息。

西藏,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花

在五顏六色的仿真花身上,大概能看到人們堅韌頑強地生活的剪影。

其次,鮮花也被作為每家每戶佛堂裡的供養,但是長期擺真花的價格昂貴且不可多得,因此在寺院、佛堂裡擺上仿真花也算是一種更便捷普世的替代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