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书友来信

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这句话讲的是因为秀才的文学功底扎实,所以学习起医学知识来就像在笼子里捉鸡,手到擒来。然而真实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在很多有道家传承的门派中,流传着一句与此截然相反的话——“秀才学医,足以乱医”。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着很多事实依据的,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书就是把“秀才学医,足以乱医”这句话论证得淋漓尽致的一本著作。

该书名为《中医难——现代中医学术史现状调查》,这里的“难”读作四声,意思为“问难”,“中医难”三个字的意思就是对中医的问难,从破折号后引出的副题目“现代中医学术史现状调查”可以看出作者把这本书命名为“中医难”的原因。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此书的作者想必有不少人听说过——路辉,先前中医家的“每周一缕书香”专栏推荐过他的《古中医悟》(点击查看《每周一缕书香 | 生生化化无极功 古中医悟天人通》),此人亦出版过《无极之镜》,其作品均称佳作,在每本书中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路辉,重光大渊献之年,圉壮之月,丙辰日之人。曾遍览群书,始得一丝之禅意;又阅尽春秋,方悟百代之过客。指天文,通历法,看地理,明日月,执一世之医,写万世之书。晓月风尘,帽落凌花,衣惹烟香,龙蛇晚来初过。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任狂游,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古中医,凭与谁说。青灯下,垦著医书寂寞。历至午岁,管变大吕,春满旧日山河。夜阑饮散,望北斗,话自说。醉江山,又重向运气里摹”。可见此人对古中医文化颇有研究,更掌握了音律、历法、天文、运气等等中国古代科学的众多分支学科,那么这本书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我看来,路辉的这本新作《中医难》无疑是一部试图探询、慰藉那一双双古圣眼睛的作品。本书的内容是对多年来的的中医学术研究、价值取向、继承取舍的一个反思和重构。书中仅仅提纲挈领般地罗列了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十八个乱,以抛砖引玉为目的,对于现代中医而言,可谓能起到刮骨疗伤的作用。

本书分为三大板块——乱道、乱理、乱术。

乱道分为三乱——天道不真、地道不善、人道不仁,“天道不真”论述了儒道五行、西学五行、哲学五行、天象五行;“地道不善”从道地药材、产地、引种、气候土壤水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论述了药材不再是“道地药材”的原因;“人道不仁”从背景、高潮、愚蠢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为因素对医学的影响,并且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述了六次医乱。

乱理分为十乱,包括整体观念问难、思维模式问难、体质学说问难、辨证论治问难、藏象经络问难、病因病机问难、症候研究问难七个问难,其他三篇论述了科学与伪科学、中医现代化、废医存药三个中医与现代科学联系密切的问题。

乱术包括五乱,每一乱的名字起的都很耐人寻味,第一乱为薪传,论述了中医师传的若干问题,第二乱至第五乱的名字分别为揆度、君臣、术乱、魑魅,揆度的意思就是诊断,术乱的意思则为学术态度与真实性的问题,君臣中主要阐述方剂中君臣佐使的混乱问题,魑魅一节痛心疾首地批评了如雨后春笋般的“大师”们的恶劣行径。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为本书作序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麻柔教授在序(一)中说道:“护佑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中医药现在究竟怎么了?有人说他退化了,有人说他不断取得成果在进步,孰是孰非?……今天欣喜地看到陆辉先生在《中医难——现代中医学术史现状调查》中说透了这些现象,《中医难》一书,列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中医今日之退化条分缕析,指出其缘由,利于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利于中医今后的复兴”。后他又说道:“爱之深、痛之切、责之也重,是我读《中医难》的感受”。这句话使人看后五味杂陈,爱之深痛之切,想必热爱中医的同道们阅毕此书后也会有和麻柔教授一样的心情吧!

西洲子作于沙丘古城

戊戌年戊午月壬辰日黄昏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书香君按:收到书友西洲子推荐《中医难》一书,本书问难中医乱象,不禁想起沈谦益先生说的“中医之乱,始于人心之乱。”

“中医之乱,不是现在的现象。自从唐宋以后,中医就乱了,只不过现在乱的更严重罢了。像数之不存,只留空理在,以己意解经的现象是乱中医之源。理、法、方、药不全,只存药与空理,曲解经义,不知病之来去而妄谈治疗,是当今之乱象。与其说乱,不如说近亡更恰当。”(摘自《谦益公片语》)

但是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中医复兴是时候否极泰来了,吾辈勉力作为!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路辉,重光大渊献之岁,图壮之月,丙辰之人,先天华盖绣太极,后天灵根显天髮。生于八五之地,长于山林之间。总角懵稚,垂髫发蒙,束发闻道,及笄志学,加冠而悟。性喜静思神游,不谙世上无穷事,只欲读尽人间书。尺牍三丈,一席陋室,凿壁偷光,秉烛夜读。虽朔望交替于鲁壁,常暗室生清辉虚白,吾信古书。

庚午读于中医药高等学府,浑浑噩噩五年,转瞬即出。毕业之时对于中医竟一片茫然,不知所学之术。为谋生路,遂遁迹于三甲西医院,执业西医术。为晋级加薪,积年以来发表朽目数篇,获奖若干,竟无一正经门路。

偶然之间,目睹现代中医一百年学术史之怪现状,不由嗔怒。自俞樾、章太炎、余云岫之流,自诩通晓西学物理之精华、掌握国学古典之奇葩,遂以一已之见、自造文字体系以中医现代化。赵钱孙李之辈、周吴郑王之流,浩浩荡荡、浑浑沌沌,至今一路中西结合而来,南辕北辙路,终人不归途。终使岐黄掩面、卢扁痛哭,还自以为是,知乎?岂不知,中西两学,本自歧路。中学秉天人之观以效法天地四时,西学执物我之法以分解形神脏腑,现代中医始终不悟。

余遂奋笔,而立落拓捉刀,不惑付梓成书。总《古中医天文学·无极之镜》《古中医运气学·天地之机》《古中医藏象学·不朽之身》《古中医内算学·伤寒方术》《古中医学术史·天之门》《古中医悟》《中医境界》《四时五行之药食同源养生研究》之序列而出。

今取《古中医学术史天盤之门》之九牛一毛而成《中医难:现代中医一百年学术史之现状调查》。十八乱,乱乱惊心;十八难,难难惑人;十八掌,掌掌猛醒。阳货常比于仲尼,自以为炼山成铜、煮海为盐,雪泥爪印,不自量力,期待古中医(甲子中医)之破立有期。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评 价

《中医难》以一双通天手眼,撤去以“科学”名义覆盖在中医上的遮羞布,让他暴露于阳光之下,揭掉并彻底粉碎强加于中医身上的花岗岩,再除去斑斑锈迹,彻底让影些伪中医抱头鼠窜,无所遁形,真正的中医才能熠熠生辉,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与乾坤。

——元道

《中医难》是一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从中医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法论、中医认识论、中医本体论等多个角度来认识现代中医真实状况的诚心之作。希望读者能心平气和地读进去、醍醐灌顶地读出来,也不枉作者对中医的一片赤诚之心、一腔肝胆之意。

—— 一夫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张序

《说文》释“医”:“古者巫彭初作医。”巫彭何人?《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丰泪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许子释医,未知何据,然证之(山海经》,若合符契,乃知巫医一源,信而有征。巫者通邮人神鬼;医者,亦必负仰观俯察之能,秉惠生济世之志,庶几名实相吻,不至凿枘抵牾。然今之医者,无论中西,咸以操器运材、辨症开方为职志,以为此即毕医者之事,尽医者之学,甚者,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视人命为草芥,牟利润无底线。呜呼,其弊亦大矣。

路辉君有惩乎此,傍中医之本业,骋逸群之智力,考究天人,融贯今古,曩撰(无极之镜》一编,揭今医之流弊,导后学以先路,读者嘉赏,叹为观止。

今者,路君复撰《中医难》一编,于今时域中中医界之乱理乱象,痛下针砭,理直气壮,无所避忌。然

是作绝非泄愤之谤书,允为严谨之著述。引用事例,必具出处姓字;证诸先典,必录经传篇名。说理透辟,论议骏发,左抽右旋,面面俱到。匪特划疆定界,厘正岐黄之畛域;亦且指陈得失,厉斥医界之弊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路君,博闻强识,穷经有年,仰观俯窥,莫不以岐黄为本;追源溯流,莫不以济世为怀。堂庑阔大,论议发庸愚之聩;研精覃思,著作拭凡鄙之目。大医精诚,此之谓乎?

予不通医,观书有感。敢比鸿毛之益,庶免蛇足之讥。言有未当,尚祈路君及博雅君子有以教之。

是为序。

甲午仲冬

张德恒于山西大学文瀛四公寓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麻 序

护佑我中华民族五干年的中医药,现在究竟怎么了?

有人说它退化了,有人说它不断取得成果、在进步。孰是孰非?

我无大眼界。

不知我从事中医药事业近五十年的经历、感受,对回答这个问题是否有所裨益。

我是本书中提到的1970—1975年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两年以上的164个人中的一位。

西医学中医时,正好是本书描述的“第六次医乱”时期。老师讲课时,阴阳一带而过,五行学说因是否槽粕未定,所以不讲。重点讲授的内容是“脏腑辨证”中药学”和“方剂”。结业后的好处是可用中药处方。虽然貌似多了一个中医手段,但是,别人治不好的病,我也治不了。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由于到西苑医院来看病的病人,都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这更增加了中医的治疗难度。没办法,只好重新学习中医。我曾经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中医学院教材和中药药理学进展的资料都念遍了,然而,治病开药还是效果不佳。彷徨中,决定从根儿上入手,认真学习《黄帝内经》,寻寻中医的根。

问题来了,开始看《内经》时,根本看不懂。为了读懂《内经》就念了好多书,凡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我都看,比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韩非子》《山海经》《道德经》《庄子》《道原经》《易经》等。我甚至念了佛教的几本经典,如《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念这本不懂再念那本。其间,学习了李阳波、倪海厦先生的相关著作。

念了十来年,思维改变了。我不是学到某一个特效方子、某一个秘藏技术,而是临床思维改变了,慢慢地,能用中医的思维来指导开方子了。我找到了中医的根——“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中医影响世界论坛(2012.6)北京专题会议发言题目)。

我通过以上学习认识到:中医学、西医学都是人类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生命科学,但两种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不同。

“西医的机器人观则决定了西医人体只是一部机器,顶多算是一部超级精密、超级复杂的机器而已,还是机器。机器人没有情感和思维,机器人只有不同空间尺度的零件,哪个零件坏了,就修理,修理不好,换掉,查缺补漏、疏通管道,仅此而已。看看西医的治疗手法和治病逻辑,就是如此。西医认为,心理性疾病、精神性疾病,也只是蛋白质机器人零件发生故障的表现而已。西医蛋白质机器人观与中医天人观的生命观是完全相反的,中医天人观是从源到流,西医机器人观是从流到源。这一点与二者的宙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路辉语)。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中医学在“道”和“阴阳”的统率下,站得更离,已被证明能解决一部分西医尚不能解决的问题。生命,在时间上表现为生,长、壮、老、已的运动展开过程:在空间中,人体生命之“气”时时刻刻与天地之气进行着交流、沟通,实现着内外之气的动态平衡统一,人自身也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与天地自然之气息息相通。

人体是一个小字宙。生命系统对其环境是开放和不断相互交流的,中医以“出入”和“升降”描述生命系统和环境的交流。“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色。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旨大论》)。

“中和”是天地自然和人体的正常状态,人体有巨大的自我修复和恢复的能力(自愈能力),中医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正气”战胜疾病。气之“和”乃是中医治疗的最高价值目标,也就是求得人体这个自组织的开放性复杂巨系统的“有序”,应重视恢复和重速人体自身抗病能力。

中医气化的形成机制是”升降出入,自然界与人体的气化都“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应“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无论医病或养生,都要“各从气化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医生的作用仅仅是因势利导、调整阴阳偏胜,顺应这种修复、恢复能力而已。在养生、治病过程中,始终要把人摆在第一位,着重强调人体的“正气”,“正气存内,那不可干”(《素问·刺法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人应顺应自然、顺应四时。“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素问·五运行大论》)。对待用药治病如同对待战争一般,是不得已而为之,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道德经》),用药中病即止,余者“必养必和,待其来复”(《素问·五常政大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经典的自学,自觉于真中医刚刚得窥门径,尚未登堂入室。正准备计划下一步要再花费十余年弄明白“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之所以然,今年初,我发现了路辉先生的《无极之镜》,如获至宝,初读之下有醍醐灌顶之感,这不正是我想再花费十余年想要学到的东西吗?不正是“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的所以然吗?路辉先生首次证明阴阳不是“朴素的唯物论”,五行也不是“初级辩证法”,阴阳五行不是什么哲学名词,而是以中国古天文学为基础的科学。

以上的经历让我觉得,现代中医把中医的核心和灵魂当作封建迷信丢掉了。路辉先生说:“古中医体系有两种思维:一种是定性思维,就是我在前文所说的中医思维模型,不再赘言啰嗦;一种是定量思维,就是中医理论中天干地支、五运六气、四时五行理论,在年月日时的时间与空间层次上的内算系统,这也是我要在后续的《古中医运气学·天地之机》《古中医藏象学·不朽之身》《古中医内算学·伤寒之术》《古中医宇宙学·众妙之门》《古中医史·天毉之门》中所要详细说到的。”这两种思维模式的有机互应、有效结合,就是古中医体系的本来面目,这个认识过程就是真正的古中医思维方法。

我们期盼着路辉先生的《古中医运气学·天地之机》《古中医藏象学·不朽之身》《古中医内算学·伤寒之术》《古中医宇宙学·众妙之门》尽快出版,并能验之于临床。

每周一缕书香|中医十八乱,乱乱惊心;降龙十八掌,掌掌猛醒

2013年6月,我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北京专题会议上曾说过:我们的“国学大师”们在外来侵略的坚船利炮面前,偏激地否定传统文化,有人还要废除汉字啊!汉字没有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怎么去继承啊?还有一些“国学大师”对我们中医有不少的非议。当时,我提议或者是建议我们中国文化界,适当的时候应厘清这些问题。今天欣喜地看到路辉先生在《中医难——现代中医学术史现状调查》(以下简称《中医难》)中说透了这些现象。

《中医难》一书,列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中医今日之退化条分缕析,指出其缘由,利于正本清源、拔乱反正,利于今后中医真正的复兴。“爱之深、痛之切、责之也重”是我读《中医难》的感受。

我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中华民族自有史以来,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只是近几百年来落后了,近几十年我们正在奋力赶上并已初步达到预期目标。当下对中医药,国家支持、人民需求,加上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奋发图强,我看好中医药的复兴!

丙申年初冬

搜索“renpeng_swxt"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资料。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APP,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