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路,忆起母亲(至深的情,至美的文)

乡间小路,忆起母亲(至深的情,至美的文)

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路两旁种植的各种蔬菜和盛开的各色野花儿以及田野里已经抽穗的稻,一些年代久远的画面会慢慢浮现于脑际。

近来,我常常会忆起一个人——母亲。

我经常走的那条路,旁边是一条很长很宽的沟渠,人们集中住在沟的对岸。于是所有住户都在沟上搭一座宽宽的桥,可走人可通车。

有的桥还有栏杆。于是就有人在两岸种几株葫芦,葫芦藤也很善解人意,它们就攀着栏杆向前漫延着,很快就占据了整个桥栏。在那里抒写着属于自己的妙曼诗行。然后,开花,并结出一个个“8”字型的葫芦,可爱极了。像一幅画。

乡间小路,忆起母亲(至深的情,至美的文)

我的母亲也很会种葫芦。老屋的面积极大,门前有一个宽阔的场地。在场子的右前角有一个养猪的小房子。母亲的葫芦就种在猪屋的后面。那些藤蔓像个乖孩子遂着母亲的意攀爬到矮小的猪屋上,在那里恣意地开花结果,自得其乐。

结的葫芦多了,母亲就送给左邻右舍。也叫我们回去拿,可惜她的女儿都不怎么会炒葫芦,总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母亲就炒给我吃。我有些羞愧,因为当时父亲已逝,母亲孤身一人住在老屋,已经八十岁了。可是母亲却觉得做饭给自家姑娘吃理所当然。我那要强的妈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很老很老了。

母亲在家门口场子的左侧点了几粒南瓜籽。后来,南瓜秧就不管不顾地向四周扩展自己的地盘。然后,开花、结果。我每次回去,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个个妖娆的南瓜,它们把自己长成弯曲状,就像一个个静卧的美女。

“妈,你咋种啥啥都长得好呢?”

我搂着母亲的肩头由衷地赞美她。

忽然,我发觉平时在别人眼里很娇小的自己此刻在母亲面前竟显出了高大。我的母亲好小好小。可是,她那双小手却犹如魔术师,能变出许许多多美妙的东西。

母亲常年种南瓜的地方有两棵杏子树。这是父亲和母亲以前精心栽种的两棵果树。每年杏花开的时候,美丽的花朵把母亲的老屋妆点得有点梦幻。杏子酸酸的,引来几个孩子驻足仰望,看样子有点迫不及待了。

“莫慌着吃,还酸得很,把牙酸得掉,等成熟了,我喊你们来摘。”

母亲亲切地对他们说。

后来,母亲的杏子全部让一群孩子给摘了。她一个也没有吃。我可以想象母亲安详地看着嬉闹的孩子在她的领地里快乐着自己快乐时圣洁的神情。

乡间小路,忆起母亲(至深的情,至美的文)

与杏树相对而立的是门前场子右侧的那几棵香椿树。每年香椿发芽的时候,母亲就叫我回家采撷叶子,洗净、剁碎了,煎鸡蛋吃。非常香。当然,多数的叶子,母亲叫隔壁采下拿回家炒菜了。

离形态各异的葫芦世界大约三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压水井,母亲每天就是在那里汲水用来洗漱、烧饭。压水井旁边有一棵槐树。长得特别茂盛。叶子肥肥大大的,开花的时候,总是比别处的槐花要香要甜。因此,这里也是大伙儿最爱聚的地方。

夏天里,我每次回去总能看到这棵槐树下坐着许多人,有老人有青年也有孩子。在槐树庞大的阴凉下,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母亲手里总是有活儿。择菜是永恒的主题。母亲会把从菜园里摘回来的菜带到这棵树下择好。

有时候,我也挺纳闷:到底是槐花香吸引了他们,还是母亲的亲和力吸引了他们?

乡间小路,忆起母亲(至深的情,至美的文)

老屋门前有一条水沟。我小的时候,沟里的水特别清澈、干净。那时,人们在这条沟里清洗衣服。我家的埠头是用一块光滑的石板搭成的。这光滑完全是母亲几十年捣衣所致。

我常常会忆起一个镜头:那个时候我大概才六七岁吧。母亲洗完一大盆衣服后,就把衣服端到埠头去清理。她拿起一件衣服在水里使劲摆弄,然后平整地放在石板上。左手捉着衣服的一头,右手拿起棒槌,一下一下地捶打着。边捶边往上叠衣服,直到把衣服里的脏水都捶得差不多了。这时,母亲会站起来,把衣服拧干,然后放入水中使劲地左右摆动,再拧再摆,再放在石板上捶打,直到衣服完全干净为止。

偶尔,母亲会喊我一声。我知道,那必定是一件沉重的床单,母亲一个人拧不动。于是,我便像箭一样奔到母亲身边待命。为母亲大人效力是我的荣幸,得母亲者得天下。当年的母亲还年富力强,小小的我觉得她就是我的天,有了她的庇护,我可以天下无敌。

她叫我捉住床单的一头,她抓住另一头,我们站成一条直线。因为我体弱瘦小,母亲叫我只管紧紧地抓住。只见她使劲地向着另一个方向拧着床单。我看着许多水从衣服里跌落下来,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

于是,我就学着母亲的样子,从与母亲相反的方向拧。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有时还把身子转个360度,看着我这边床单上的水也被挤出来,我开怀大笑。

母亲对我投来爱怜和赞许的目光,我竟快活得无法形容。

现在,埠头还在,埠头旁边的那棵皂荚树依然挺拔。

可是,母亲,却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

拓展阅读:

赵静:妈妈,我看到你了

赵静:朝霞满天,虔诚仰望

赵静:写给我的生日:春三月,花满枝

赵静:交给自己的年终总结

赵静:花开并非偶然

赵静:两个“我”的较量

赵静:母亲,娘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