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不重要?別傻了,學歷不高是曾國藩一生的痛

高考結束完,有關“學歷是否重要?”的話題再次引起爭議。

“大叔/大媽靠賣燒餅買幾套房”

“大媽賣煎餅月入3萬!”

...

學歷不重要?別傻了,學歷不高是曾國藩一生的痛

這些新聞經常出現在熱門話題上,引發了人們對於學歷重要性的思考。人們不禁會問:“學歷有那麼重要嗎?”

大媽賣煎餅月入3萬是不是事實?的確是事實,但卻是不能作為辯論依據的事實。邏輯學上有一個謬論,叫倖存者偏差,新聞上的這些都是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如果賣煎餅這麼好賺,大家早就擺攤去了,賣煎餅發家致富的都是幸運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

那些鼓吹經歷比學歷更重要的大企業,HR在篩選簡歷時定的最低標準可能就是985高校。

學歷不重要?別傻了,學歷不高是曾國藩一生的痛

而且學歷的重要性在古時候更加凸顯。

清代每科考畢,殿試結果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人就多了,明清時代都在百人以上;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人數就更多了。

擱到現代來看,大概就是清北、一本和普通本科的的區別了。同進士的這個“同”字,其實就是“不同”的意思。稍稍自尊自愛之徒,都會將“同進士出身”當作一種不能一洗了之的難言之隱。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當年的科考成績就是三甲第四十二名,他一直糾結的就是這個“同進士出身”,一個“同”字,在字面上來看,有一定的侮辱性。古人把小妾稱為“如夫人”,說到底還是“不如”的意思,同樣“同進士”也可以理解為不是真正的進士,這件事,曾國藩終生視為心病和遺憾。

學歷不重要?別傻了,學歷不高是曾國藩一生的痛

唐浩明所著的《曾國藩》裡提到這麼一段:這一日早飯後,曾國藩與幕僚們休閒扯淡,出個上聯求對,聯雲:“如夫人”。“如夫人”就是小老婆。“如”者,實“不如”也。引申之,此聯其實有七個字:“如夫人不如夫人”。如前所述,同者,即不同也;可以揣想,在座才子腦中閃現的佳對,十之八九都是“同進士”;明擺著,同進士非同進士嘛。只是,吳汝綸口舌伶俐,一舉搶答成功,脫口而出:“同進士”。自保和殿傳臚以來,幾歷三十年之久,曾國藩從未聽人當面說過這三個字。當即面色大變,不過他還是很快就恢復了常態並誇讚了吳汝綸才思敏捷。

還有一種說法,曾國藩挽大清帝國基業於既倒,功成名就,但每每想起同進士三字,就心生不快,老有做了如夫人的酸楚感,於是,就做對聯自嘲,上聯曰“同進士”,下聯曰“如夫人”。

無論是那種傳說,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一生對自己的出身耿耿於懷,鬱郁不歡都是事實。

千萬級暢銷書《曾國藩》,全新策劃六卷本無障礙暢讀版。唐浩明親筆增補數萬字,二十多年親自修訂升級!

一改三卷本傳統版式,依據曾國藩六大人生階段,劃分六卷精讀本,深度還原曾氏從一介書生到中興名臣,以中人之姿成就聖人之業的精進人生。

新增曾氏生平大記事、重大戰役戰事圖、27位關鍵歷史人物小傳、100多項歷史難點註釋、十大歷史知識詳表(湘軍建制表、清朝文武官制圖並官職別稱表、清朝功臣爵位示意圖、太平天國官制圖並軍制表、清代科舉制度表等)。紛繁複雜的政局亂象,盤根錯節的歷史細節,一目瞭然,通俗易懂,是三十歲以下年輕人必讀的《曾國藩》版本。

學歷不重要?別傻了,學歷不高是曾國藩一生的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