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看過《逝去的武林》的朋友,想必都對書中這樣一段情節印象深刻。天津東邊兩個村子爭水,即將動武,“津東大俠”丁志濤趕到,一掌兜過去,打得動手的人直愣愣地“釘”在那裡,幾秒鐘動彈不得。他左一掌右一掌,連“釘”了十來個人,制止了這場爭鬥,這就是傳統武術獨有的內勁。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武術內勁怎麼練?

傳統武術有一套系統的內勁訓練方法,比如徒手的鐵牛耕地,類似於俯臥撐,不同的是做的時候先用足尖蹬地,把全身的重量逐步從腰背,貫穿到手臂以至指尖,再撐起身體。還有舉石鎖,不是簡單地舉起來,而是要蹬足裹胯塌腰擰勁,向上貫力,有一個甩的意思。這樣練的作用,是每個動作,都會自然地形成全身的整力,並且將這個力瞬間集中在一處。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還有一種罈子訓練法,一手抓住壇口甩起來,再用另一手凌空抓住。先用空罈子,後逐漸添水,指力、反應、速度,就都有了。1983年拍攝的電影《武林志》,在何大海的武館裡,有一場比較完整的傳統練功方法展示,非常值得一看。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俗話說:筋長一寸,力大十分。武術入門的柔韌性練習,也非常重要。除了在技擊中有放長擊遠的作用外,也是在為蓄力做準備。抻筋拔骨,全身貫通之後,沉肩墜肘,是蓄手臂之力;塌腰裹胯,是蓄下盤之力;含胸拔背,勢如狸貓,是蓄全身之力;站樁調息,是養先天真力。拳譜裡說,消息全憑後腳蹬,藉著這個勁趟過去,全身之力,就以腰為軸,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毫無阻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動則已,一動立刻能將全身內勁貫之於一處,瞬間形成炸力。以這種力量,擊敵之嗓眼、心口、腋窩、下陰、後腦等要害部位,敵人不死也殘。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武術打法的核心

武術兩字,其實有兩層意思,武是講功夫,術是說方法。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是功夫。打人的手段,這才是術。各門各派的拳法都有自己的功和術,功可以公開練,而術則秘而不宣,打法是不讓人看的,

武術的打法要求快速直接隱秘。佛經說:人命只在呼吸間。拳腳爭鋒,同樣在呼吸之間,就要決出勝負。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據中國最後一位鏢師李堯臣回憶,遇上玩命的劫匪,要是不能一招制敵,震懾住對方,麻煩就大了。海南省海口市特警大隊副大隊長,總教官劉成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海南服役期間,配合公安參加抓逃任務時,在民風強悍的儋縣, 曾被不明真相的上千名村民執械圍攻。劉成莊施展拳腳,徒手將其中64人打成休克,震懾住了局面。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比前面提到的丁志濤還猛。現實中真動起手來,最忌纏鬥,如果不能一招解決一個,始終保持以一打一,讓人家一擁而上,他也就回不來了。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武術的實戰就是這樣,動作務求隱秘、出手快捷,直奔要害。李連杰有句話總結的非常好:武術就是殺人最快的方法。拳經也講: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怎樣用最快速省力的方法讓敵人失去戰鬥力,這就是武術打法的核心。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為什麼保鏢不能用散打和搏擊選手

再說現代的搏擊,畢竟是一項競技體育運動,出於保護選手,對身體致命部位和薄弱環節的擊打,和反關節的擒拿技術都會所限制。這就和傳統武術專攻要害,一招制敵的理念有衝突。因為武術高手的打法不是以打倒打傷對手為主要目的,而是要在電光火石間迅速將敵制服拿下解決掉。所以那些名人要員的保鏢,很少用泰拳散打拳擊這些專業搏擊選手。馬雲的保鏢是練太極的,李連杰的前保鏢是練詠春的,都是武術高手。練泰拳散打拳擊的可以當打手,卻不能幹保鏢。

看看馬雲的保鏢就明白,關鍵時候,還是武術最管用

從另一個方面講。練習現代搏擊的人,太陽穴努努著,胸脯鼓鼓著,非常顯眼。而武術高手,看起來就如常人一樣,不顯山不漏水。你看郭雲深的相貌,土木形賅,敦厚似長者;孫祿堂面形清雋,循循如儒士。請這樣的人當保鏢,還能起到麻痺敵人的作用,讓對方過早地暴露目標,這就是保鏢要選用武術高手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