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巖板田是個很奇怪的地方,名人雅士偏愛駐足,欣賞它那份光涼,更好奇有那一灣石頭,然而被無數次叫喊的名字裡,是那裡數代人掙扎生活過的縮影。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七十年代,村子幾戶人家,只有幾棟像樣的木房子,姚師傅(有發)家算是房子最好的。那年只有十七八歲,高中畢業,算是有文化的人,有發有自己設想不敢告訴父親。有發父親早已託人四處講親,擔心這地方條件沒有吃的、沒有地種,難找媳婦,專門的談親事成了最棘手的事情。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在那個相對較封閉的年代,特講究個門當戶對。良田幾畝,土地幾方,山柴幾擔,是那個年代媒婆常掛嘴邊的指標。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有發父親是大隊書記,還是有點面子,但前幾次的談親總是嫌棄巖板田沒田沒土無法過日子而夭折,這事情成了父親心結。有發反而覺得輕鬆了,他把一直想學手藝念頭實誠的告訴了父親,父親態度大轉,反而支持他學藝。因為有手藝的人,好討飯吃,好找老婆。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跟著師傅學手藝一學就是兩年,走到哪師傅就誇這徒弟肯幹又好學。那是臘月初一,萬山小田坪村有一戶人家請到師傅,要急裝一棟房子的板壁結親事,有發與和師傅把原本十五天的活路到第十天就完工。主家老太太從師父進門頭一天就發現這個小夥子手藝好,人又勤快,嘴也甜,就與師傅攀談起來,問:小夥子成家了?沒有,我幫介紹一個姑娘,師傅當然說:好好好。其實這個姑娘就是主家哥哥的女兒。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這麼一來二去的,姑娘對小夥子瞭解得十分的滿意,彼此的認可很快得到師父推動,立馬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有發內心欣喜又忐忑。

認親的那天,有發特意說:“我們那柴火緊張,田土少,但是我有手藝,餓不到。”其實丈母孃早就打聽清楚,有發的擔心成了多餘。有發的父親這下可高興壞啦,召集家族馬上安排,挑個日子就接,怕孃家反悔。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出嫁的日子,孃家陪嫁東西就兩床棉絮,已經是父母很久的積澱了。

農村出閨都早,都打樅篙出門,母女哭嫁是地方的風俗,送女出門的剎那,母親從準備好的布袋塞到女兒手中,女兒抬頭,已經淚流滿面。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母親說:“妹崽,去了要聽婆家安排,要與有發一起把家搞好,我把我們家保肚子的洋芋種給你包在這,你去不會餓肚子,好好做啊!”女兒點了點頭,迎親隊伍匆匆的走遠,母親的心思是多麼的周全。

從結婚那年,有髮妻子就開始學著種洋芋,土窄就用石頭砌土坎加寬,一年又一年,沒有間斷。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如今,有發的岳母已經過世,每當妻子在洋芋地裡幹活,有發總要去幫著妻子鬆鬆土,拔拔草。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有發常對妻子說:“謝謝你當初看得起,不然我怕是打光棍,你母親把這洋芋傳到我們這,如今還紅紅火火,開始那幾年如果不是有這洋芋,也會把我們娘崽餓得老火,我們也讓妹崽學栽栽吧,雖然現在不靠它填肚子,這好東西不能丟啊!”

妻子笑笑的打趣:“你是無聊找話題哦,城裡那商品房裡栽到你腦殼上克啊。”

有發頑皮的鬥:“哈哈...哈哈...你這個婆娘.....那我栽到老去....專門給我孫子們吃。”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如今的洋芋還是長得一樣的好,屋後的這小方土隨便刨來就是滿滿籮筐,的大小適中,顏色黃韻,皮薄肉粉,怎麼烹飪都不為過。

嫁來30年,洋芋這份嫁妝她依然捨不得放下

想吃也方便,新晃城內光芒電商的4個小區點(桃林新村、梅林春天、柏樹林產業園、佳慧超市)目前只要買鄉憨豬肉均送著給你嘗,因為不是規模量產,嘗完購完也就是下一年的事情啦!


湖南新晃宣傳文旅+

圖文:江澄 生態鄉味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