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羣毆睪丸被踢爆?警察不作爲?警方通報案件詳情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聲稱“兩人因房屋漏水引發矛盾,男子把女鄰居砍死”的視頻,視頻內容非常血腥暴力,一時間再次激起廣大網友的獵奇心理。

然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對視頻內容的多重解讀:“此事發生在大同市某小區,女子家漏水把男子家淹了,男子上樓討說法,但該女子叫幾個社會人把此男子打了一頓,還踢爆睪丸。該男子後來去討醫藥費,又被打了一頓,而且多次報警無果,估計這女的黑白通吃,受警方庇護……”這段文字隨視頻擴散轉發,並在網絡上掀起輿論熱潮,網友在譴責施暴者手段殘忍的同時,“警察不作為”也成為了廣為熱議的焦點。

男子被群毆睪丸被踢爆?警察不作為?警方通報案件詳情

光天化日行兇,執法人員庇護?難道真如網傳內容那般讓老百姓不明覺厲嗎?

事實上,早在8月7日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警察公共關係科就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了關於大同市平城區嶽秀園小區發生一起故意傷害致死案的情況通報,通報稱,2018年8月6日上午9時30分左右,大同市平城區嶽秀園小區發生一起故意傷害致死案。受害人魏某(女,1970年出生,無業)與嫌疑人潘某(男,1992年出生,無業)系該小區一號樓鄰居,因鄰里糾紛曾發生過矛盾,嫌疑人潘某對受害人魏某懷恨在心。案發當日上午,兩人再次發生口角,潘某隨即返回家中取出菜刀欲報復魏某,在一號樓下找到受害人後,將其連續砍擊致傷。受害人魏某被送至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現該案嫌疑人潘某已投案並被警方控制,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男子被群毆睪丸被踢爆?警察不作為?警方通報案件詳情

然而該案發生後,犯罪嫌疑人潘某(男,住五樓)持刀砍擊受害人魏某(女,住六樓)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引起熱議。網上所傳稱犯罪嫌疑人潘某曾經被受害人魏某將睪丸踢傷、被魏某僱傭的三名社會人毆打、民警不及時處警等諸多情節,在一定範圍內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為切實讓諸多網友瞭解案件真實情況,防止誤傳,影響案件的正常審理。8月19日,大同市公安局城區分局在官方微信公佈案件調查結果。

男子被群毆睪丸被踢爆?警察不作為?警方通報案件詳情

1、網傳“兩人因房屋漏水引發矛盾,潘某(男,住五樓)找魏某(女,住六樓)理論,魏某的嘴不僅太毒,惡罵之後,還找三個社會人把潘某毒打一頓。”事實情況為:2017年5月22日,家住五樓的潘某報警稱六樓的魏某家裡漏水進其本人家中,兩人發生糾紛。出警民警到現場詢問,雙方均表示未發生肢體衝突,也未有第三方參與,更沒有所謂的“社會人”對潘某實施毆打。

2、網傳“魏某又一次和潘某發生口角並動手,且將潘某睪丸踢碎致嫌疑人憤恨終身。”事實情況是:2018年3月29日,六樓魏某(女)打電話報警求助稱,五樓潘某(男)以樓上聲音大為由與其發生糾紛,雙方發生揪扯。警方到現場後,只有報警人魏某和潘某父親在場,潘父稱潘某有事不能來,同時表示其子睪丸在兩人衝突中被魏某抓傷。8月6日案發後,平城分局對潘某執行刑事拘留,經醫院體檢和入所體檢,並未發現潘某睪丸有外傷。潘某父親提供了潘某的歷次醫院就醫病歷和診斷,同樣均不能證明潘某睪丸受過外傷。

3、網傳“潘某不止一次報警,希望尋求幫助,但未果。”實際情況是,潘某僅在2017年5月22日報警一次,其餘報警均為魏某。

每次報警均有民警及時出警處置,不存在無人過問的情況。辦案民警曾多次組織雙方調解,並多次與居委會共同參與調解。

4、關於犯罪嫌疑人投案情節的問題。嫌疑人在作案後,跑至新華街原大西供電段門口,給正在處警的派出所社區民警電話投案,後派出所民警與市局巡特警民警共同在原大西供電段門口將嫌疑人帶回。

至此,案件實情一目瞭然——根本沒有社會人毆打潘某;潘某父親稱其子睪丸被抓傷,但既沒有明顯外傷,也沒提供醫學診斷證明;甚至之前的報警也主要是死者報的,而且警方做了多次處理。

本案沒有神轉折,沒有情有可原,全然是兇手和看客們的一團戾氣。

這種情形並不陌生。近些年來,多起極端的刑事案件被人為塗上悲情乃至正義的油彩,強行洗白。今年年初,陝西張扣扣殺人案發生後,基於傳言,許多人大肆褒其為為母報仇的英雄。再早一些,2004年雲南大學生馬加爵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4個同學,但被生生演義成了:富二代同學看不起農村窮學生馬加爵,他備受欺凌,奮起反抗……把惡意殺人事件歸結為貧窮和歧視,以符合某種想象的正義。2012年,持槍作案10起,打死10人的悍匪周克華,被重慶警方擊斃,卻也有好事者無端編造故事:周小時候成績好講義氣,受到警方不公處理,才發生人生轉折。

基於不靠譜的內情,甚至謠言,挖空心思找出暴力行為的正當性,替行兇者叫好的社會情緒,值得高度警惕。公然宣揚暴力,讚揚復仇,可能會對社會安定帶來嚴重後果,導致社會法治水平後退。正如網友所言:有比案子本身更恐怖的,是微博下的評論。那種極端偏激和毫無思考的愚昧,簡直讓人崩潰。

當然,不為暴力唱讚歌,不是說就不能關注、挖掘案件肇因。另一方面,這麼暴力兇殘的案件,還有輿情想洗白,也說明權威消息應該來得更及時、更充分。政府部門回應熱點輿情,要直面問題核心,掌握輿情處置第一時間。

為暴力行兇者塗脂抹粉,只會助長社會戾氣,損害社會法治共識,這是必須警惕的,從馬加爵、周克成,到張扣扣,再到這次的兇殘的揮菜刀殺人者,這些兇手與正義無關。

(部分資料據澎湃新聞《對暴力行兇者,絕不能“塗脂抹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