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鐵杴,胳膊綁卡,一個多月回家澆麥,爲啥還邊澆地,邊拔草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就到了二月十五了,想起正月初六小麥澆過到現在,已經又一個多月了,地裡絕對旱了,一上班忙起來,把這事忘了。這不,星期天就急忙開車往家趕。

回到家,到地裡一看,還真是和自己想的一樣,旱的地裂開縫了,麥苗都無精打采。

於是,把水帶鋪到地裡。因為現在農民為了多種些地,再一個是方便省力,都不用壟溝澆地了。

鋪好水帶,扛上鐵鍁,把電卡裝在方便袋裡綁在胳膊上,到機井房那刷卡。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把卡拴在胳膊上,一會告訴你謎底。

在機井房的總電錶上,輸上自己機井的電錶號,把卡貼到感應區,聽到“啪”的一聲,機井旁的閘刀就通上電了。說到這,你可能看出來,這電卡為何用塑料袋綁在手腕處了,主要是以防掉在電錶下方,不少費事。

那邊合閘,這邊水就流到地裡了,

井水滋潤著裂縫的土地,為乾旱小麥補充水分。

現在,種地都打除草劑,這樣既省力又方便,但是打藥時間性極強,而在外的我們卻往往錯過了關鍵時期,年年打不上除草劑,都是用手拔,不過不打也好,少些農藥殘留不是更好嗎?

扛鐵鍁,拿著卡,就能澆地,這在以前可是農民想到不敢想的事情。作為內地,我們這裡不臨河湖,都是打深井,用拖拉機,或者拉發電機澆地,又慢又費時費力,如今,高壓線也架到地裡,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機井房建到田間地頭,讓用電澆地成為了現實。

澆完地了,再把電卡貼在刷卡區,讀取後斷電,語音播報你這次用的電費數,剩的電費數, 一目瞭然。不僅省時省力還省電 ,這真是不敢想象,農民澆地最基本農田勞作也用上了高科技。【版權所有,盜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