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公司經營中會面臨哪些風險?(乾貨)

中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處於初期階段,風險管理水平滯後於貸款業務發展水平,首要原因是老闆們想急於佔領市場取得競爭優勢,其次原因是沒有深入瞭解自身風險構成,以為提著豬頭就能找到廟門,因此有必要總結歸納小貸公司的風險構成,給出正確的風險認識邏輯。

小貸公司的風險構成

1 、外部的政策風險、市場風險;

2 、內部的模式風險、管理風險;

3 、客戶的信用風險、違約風險。

這三者的關係是:

外部風險會影響到內部風險和客戶風險,內部風險會影響到客戶風險,客戶風險不影響到外部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不是小貸公司能夠掌控的,客戶風險能夠被小貸公司掌控一部分,完全能由小貸公司掌控的風險是內部風險,而實際上做得最不到位的恰恰是內控風險。

當外部、內部風險趨於平穩,客戶的信用風險是小貸公司風險的主因;當客戶信用風險總體(逾期率、違約率)不構成威脅時,管理風險就是小貸公司風險的主因。

我們在強調風險控制的時候,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雖然對每一類風險都積累了很多控制理論和經驗,但我們最先需要做的是分清所遇到的是哪一類風險,以便對症下藥、照方抓藥、合規制藥。

外部風險的構成:

1、 錯判宏觀經濟形勢

2 、誤讀監管政策導向

3 、缺乏市場調研分析

4 、盲目模仿競爭對手

內部風險的構成:

1 、組織機構不匹配,

2、 信息渠道不通暢

3 、模式調整不及時

4、 人才利用不到位

客戶信用風險的構成:

1 、天災人禍突發

2 、貸款用途不良

3 、企業管理不善

4 、擔保抵押無效

近一段時期的宏觀經濟雖然面臨下行壓力,但穩中求進的趨勢不可阻擋,改革紅利的潛力還很大,可以持續幾十年,不要以為國際壓力增高,中國就沒有化解的辦法,南海事件就是個很好地例子。

國內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永遠是常態,金融泡沫和房地產泡沫並行叫囂,雖然像達摩斯劍始終懸在腦袋上,但從概率論的思維方式想,它是扎不到小貸公司的腦袋上的。中國必發展,人民要吃飯,標準會提高,資本喜流動,機會總存在,因此小貸公司在當前形勢下不是收縮,而是積極發展,小貸公司的競爭障礙不是商業銀行,是跨界互聯網企業,趁著第二個第三個金融馬雲還沒出現,趕緊撈一把,或者索性把自己變成另一個馬雲。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按照2015年7月1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工商總局等10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2015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通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准予成立。小貸公司是否有必要加入該協會,要比較取得的資源和被監管的約束之利弊。

小貸公司最希望利用銀行的徵信系統,但其企業性質不具備接入徵信系統的條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徵信系統的管理要求,金融機構接入徵信系統,必須建立比較規範的信貸管理臺賬系統,開發符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徵信系統要求的接口系統,配備專門部門和人員。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銀行徵信系統裡的客戶對象是中高端客戶,未必有低端客戶的徵信資料,所以小貸公司不要盲目接入,避免提著豬頭進錯廟門。

很多小貸公司按照工商企業標準設立取得工商營業執照,但沒取得金融許可證,銀監會就沒有權力行駛監管。小貸公司按一般工商企業營業稅及附加5.55%(營業稅率5%,城建稅7%、教育附加稅4%等平均值)和所得稅25%的標準徵收,印花稅等則按週轉次數徵收,綜合稅費率超過30%。而商業銀行的徵稅範圍是營業稅5%(貸款利息收入、金融產品買賣差價、手續費和其他),企業所得稅33%,其他稅種(城建稅7%、教育附加稅4%,房產稅1.2%,印花稅),加起來超過了38%。另外提醒,加入協會還得交會費。綜合比較,某些小貸公司目前不宜過早加入互聯網金融協會。

小貸公司的借貸技術手段一般有4種類型:

1、 財務報表型;2、 抵押擔保型;3、 信用評分型;4 、關係密切型(主要獲得軟信息,緩解信息不對稱)。

財務報表型是針對企業的,抵押擔保型可以針對企業和個人,信用評分型和關係密切型主要針對個人。識別和評判風險是靠信息收集,信息包括硬信息和軟信息,硬信息易於編碼、量化、傳遞;軟信息缺乏標準、實證、系統。財務報表型和抵押擔保型靠的是硬信息,軟信息可以作參考;

信用評分型和關係密切型靠的是軟信息,硬信息可以作參考。這些技術手段建立在硬軟信息的基礎上,就必然存在識別風險和評判風險,因為即便是硬信息也有造假的成分,軟信息也有可靠的成分,交錯在一起,是無法事前驗證真偽的。貸款用途和抵押擔保那個更真實可靠呢?或者說哪個更重要呢?事實經常讓我們看見的是:當貸款用途調查的基本靠譜了,抵押擔保的平臺卻意外地坍塌了;當抵押擔保的手續都坐實了,沒想到貸款用途卻跑偏了;這兩種風險帶來的災難都同樣嚴重,有時候,我們真不知道該更相信哪一個,風險們在不顧疲勞、指東打西、力避單調地逗我們玩。

貸款產品所決定了小貸公司的經營模式,經營模式決定了小貸公司的組織架構,組織架構決定了人才配備,而人才配備的資源有限,不是唾手可得的,所以小貸公司內部風險的根源是人才匱乏,我們所指的人才還往往不是說人的能力和業務水平方面,特指道德人品方面的匱乏。老闆們面臨的困境是,身邊的人有忠心的沒能力,有能力的沒忠心,由於企業內部制度、流程的不完善和貫徹執行不到位,往往給有能力沒忠心的人謀私利創造機會,而有忠心沒能力低能高位佔坑不拉屎,更嚴重的是,老闆身邊的人既沒有忠心又沒有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以毀老闆江山的結果而退出,他退出不要緊,把老闆的事給耽誤了!所以中國的家族企業往往很少有能成大事的,透明公開的民主法治思想沒有生存的基礎,職業化精神和公眾道德信仰沒有被尊重的地位,用權力來委託的管理責任,可以在瞬間被土崩瓦解,而且用不斷更換新的權力來補救,始終走著惡性循環的管理老套路。

有些小貸公司可能暫時還沒遇到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的困擾,他們的精力主要放在與客戶風險的博弈方面,但也不要羨慕他們,因為客戶風險也不是省料的驢,各家自有難唸的經。小貸公司與客戶博弈主要結果是:

1 、客戶違約,按合同執法懲戒客戶,終止合同關係,列入黑名單;

2、 客戶沒違約,信用提高,如再合作,可給予降低貸款利率等優惠;

第一種結果雖然懲戒了客戶,可是對小貸公司沒有任何好處,屬於雙敗,從客戶方面說,他也不想遇到天災人禍,也很想把企業經營管理好,但事與願違,風險的本質就是不確定,從哲學的範疇說,偶然中含有必然;從小貸公司方面說,客戶風險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跟蹤和預判,基於信息是否對稱條件下的綜合判斷因素主要是6點:客戶方面是:1 、貸款用途,2、 擔保條件,3 、客戶資質;小貸公司方面是:4 、額度大小,5、 貸期長短,6 、利率高低。

我們試著把雙方不確定因素攪合在一起計算一下,看看最後出來啥結果,計算方法採用模糊數學的計算原理,模糊數學說是模糊,其實是更達到精確的一種計算方法,因為它處理的對象是不精確的,理念完全不同於古典的解析數學,它的特點是把模糊不確定的因素限定在一個範圍內,然後計算出最終的結果也在一個範圍內,這樣就符合人們量化觀察事物的習慣,舉例如下:

例一:

某客戶在事業單位工作,收入穩定,打算大件購物,手裡有股票可做抵押,欲貸款4萬元,1年內還清,接受年化利率24%,按風險概率論的習慣,設定風險等級的數值在1~0之間,數值越大風險越小,詳見下表:

小貸公司經營中會面臨哪些風險?(乾貨)

經上表確定參數,計算結果如下表:

小貸公司經營中會面臨哪些風險?(乾貨)

在6個結果中再取小(0.7,0.7,0.6,0.7,0.7,0.6)=0.6,最終結果0.6表示的意思是:該貸款項目的綜合風險中等偏小,可以放貸。

例二:

某客戶是自由人,社會關係資源廣泛,在外有欠款打算還清,有社會名人作保證人,欲貸款10萬元,半年還清,接受年化利率32%,詳見下表:

小貸公司經營中會面臨哪些風險?(乾貨)

經上表確定參數,計算結果如下表:

小貸公司經營中會面臨哪些風險?(乾貨)

在6個結果中再取小(0.5,0.5,0.3,0.3,0.5,0.5)=0.3,最終結果0.3表示的意思是:該貸款項目的綜合風險偏大,宜暫緩放貸,需重點調查保證人的情況是否屬實再做決定。

在實操中最難的是判斷和選擇,難在無法100%證實客戶的信息的真實性,小貸公司掌握的客戶信息是調查得到的,千萬別100%當真;客戶得到貸款額度、貸款期限、貸款利率的信息是小貸公司提供的,也未必是最佳方案;以上舉例演示了風險構成理論的實際應用,給出了不確定因素綜合評判的解決方案,給決策者一個量化的實用工具。

風險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應對的正確方法;方法雖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的人;人才或許難尋,但為什麼別的老闆就能找到呢?所以,最根本的風險是找不到合適的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詳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