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關係的5大風險、4類識別方法、3項防範措施!

信貸實務中,銀行貸前未能有效識別企業關聯關係,導致用信後信貸資金失控,形成風險的案例時有發生。關聯企業信貸風險的主要表現為信用膨脹,資金挪用,擔保虛化,關聯交易,逃債廢債等,是威脅銀行債權的主要殺手。如何有效甄別企業關聯關係,規避關聯企業授用信風險,是信貸風險防控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關聯企業特點

形式上,關聯企業分為兩種,即顯性關聯和隱性關聯。顯性關聯主要是指股權被他人或第三人控制,被主要投資人或近親屬直接間接控制的方式,產權關係可以從公司章程、持股比例中得到驗證。隱性關聯是企業之間一種表面上不顯露關聯關係而實際上隱含有投資關係或在經營決策、資金調度、生產經營存在控制或影響關係的關聯方式,如通過隱名出資、交叉持股、委託代理等形式達到間接控制公司的目的。

關聯企業普遍存在資金混用,關聯交易,股權與資本運作,過度融資,主業偏離,跨區經營等現象。

二、關聯企業風險

(一)准入風險:因具有隱蔽性的特點,銀行很難識別關聯方企業數量,貸款總額,行業分類及風險狀況,難以全面、準確瞭解關聯企業全貌,風險把控力較差。在貸後管理中也難以對關聯企業實施有效監管。

(二) 授信風險:

關聯企業在多家銀行融資,不能信息共享,經營行很難把握整體授信額度,極易造成授信過度、多頭融資的現象。

(三)監管風險:企業關聯交易頻繁,真假難辨,信貸資金挪用現象突出,銀行很難進一步跟蹤企業資金真實流向。

(四)互保風險:企業互保現象普遍,關聯企業出現風險具有聯動性,會迅速傳染到其他成員,引發系統性風險。

(五)逃廢債風險:當成員企業出現風險時,為保全利益,利用關聯交易轉移資產,虛化企業承債能力,捨車保帥,轉嫁風險。

三、關聯企業識別方法

1

投資關係識別

一是釐清公司股權結構,股東持股比例,判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股東與股東之間的資本聯繫,是否存在迂迴投資、交叉持股、受同一股東控制情況。

二是關注企業股權變動情況,收集查閱公司公告、章程、股東名冊、董事會會議記錄。股權變更登記,瞭解註冊資本變更、股權結構調整情況,分析變動原因,若發現連續增資與生產經營不匹配、股權變動頻繁、股權轉讓不合理情況,則進一步延伸調查,企業可能存在資本運作行為。

三是瞭解企業對外投資情況。若發現投資收益過高,營業外收入佔比過大,需進一步落實企業資金投向。四是分析財務報表相關科目,企業常在預付款、其他應收款科目對佔用款進行掛賬處理,掩蓋投資信息,發現異常情況應進一步查實。

2

人事關係識別

一是加強對公司法人代表的調查,通過公開信息和座談、實地調查等方式瞭解法人代表從業經歷、資金來源、奮鬥歷程,詢問其對企業發展現狀、發展理念、上下游企業信息和行業前景認識及授信方案意見,若法人代表過往經歷和認知判斷與企業實際情況不一致,或在授信條款決策上不能當場決定,則要進一步調查,看是否存在委託代理,另有控制人情況;

二是與企業高管、財務人員、重要崗位人員交談,進一步瞭解股東關係、對外兼職、交叉持股情況,與掌握信息進行比對、甄別,判斷是否存在隱性關聯情況;

三是調查企業主近親屬在企業或上下游企業入股、任職情況,近親屬開辦企業與借款企業業務往來、資金往來、擔保情況,判斷兩者之間的隱性關聯關係;

四是關注資金流向,如果企業交易對手非上下游企業,對手經營範圍與企業無關聯,之間有資金往來或短期內有資金迴流行為,則有可能存在隱性關聯。

3

融資關係識別

一是關注企業融資需求,若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充裕,經測算不需增加貸款的,要考慮企業資金用途,是否存在向關聯企業輸血情況;

二是關注資金流向,跟蹤貸款資金實際用途和還款資金來源,情況異常無合理解釋的,需進一步核實其間關係;

三是梳理擔保關係,查詢徵信系統,釐清企業擔保圈、擔保鏈關係,判斷其隱性關係;

四是在貸後監管中核實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款的真實性,對出現非經營性大額資金流進流出,主營業務收入下降但現金流量不減反增現象的,進一步查清是否存在隱性關聯。

4

交易關係識別

一是分析交易真實性,資金支付必須有相關證明資料佐證,無相關資料的,要懷疑隱性關聯;

二是分析交易價格公允性,審查企業交易價格的是否符合市場行情,故意抬高或降低交易價格,偏離正常交易價格的,存在隱性關聯的可能性較大;

三是分析交易持續性,企業交易對手一般存在穩定性、連續性、趨勢性特點,大起大落情況較少,如企業在貸款申請前突然出現大額資金交易,則有可能是關聯企業以購銷方式提升貸款企業利潤,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

四是分析交易對等性,關聯交易的發生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通常是為了調節利潤、轉移資金或粉飾財務報表,獲取銀行融資,一旦發現有利益輸送,無償擔保,不符合利益對等關係的,多數存在隱性關聯關係。

四、關聯企業風險防控

1

加強貸前調查,嚴格客戶准入

樹立正確的營銷和風險管理理念,新客戶准入要充分收集各類內外部信息,利用徵信系統平臺、銀監會披露信息等外部工具,對客戶主體進行綜合分析,符合集團客戶標準的,要摸清其管理體制、組織結構、治理結構,理順成員之間的法律關係,按照集團客戶管理模式進行統一授信、管理,防止過度授信;對刻意隱瞞關聯關係、參與民間借貸、多頭授信、多業並舉、快速擴張、他行退出客戶要審慎介入,從源頭控制風險。

2

加強貸後管理,完善擔保方式

客戶用信後,在貸後監管中發現客戶存有隱性關聯關係的,要多渠道摸清關聯關係,嚴格落實集團客戶管理要求。

一是優化擔保方式,將企業互保方式逐步轉換為抵押擔保方式,對現有抵押物確保產權明晰,法律手續完善,抵押物充足,能有效覆蓋風險敞口。

二是嚴格控制企業對外擔保行為,與企業簽訂補充協議,要求企業對外擔保必須經貸款行書面同意,規避集團成員企業涉訴帶來的風險。三是加強對信貸資金的跟蹤監測,重點關注無貿易背景的關聯交易情況,落實信貸資金歸行管理,確保不被關聯企業擠佔挪用。

3

綜合分析風險,適時調整策略

對於符合集團客戶定義,但未按集團客戶管理的隱性關聯客戶,要綜合分析、判斷客戶風險,適時調整管理策略,確保措施可行、風險可控。

一是對貸前刻意隱瞞關聯關係的客戶,分析其目的性,屬於借殼融資,套取貸款,以及信貸資金被實際控制人挪用於股權投資、民間借貸的,要及時退出;

二是借款人生產經營正常,信貸資金使用規範,還款來源充足,無實際風險因素的關聯企業,要參照集團客戶模式進行管理,確保風險可控;

三是存在潛在風險的隱性關聯客戶,在優化擔保方式,落實有效資產抵押的情況下,制訂壓降計劃,逐步壓降用信額度,擇機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