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農技員:李光金

江油市大康鎮旱豐村駐村農技員李光金——

情牽旱豐解民憂 心繫群眾苦也樂

編者按:作為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隊伍之一,駐村農技員是農業產業扶貧的重要技術力量。在駐村工作中,他們在田間揮灑汗水、搭建科技橋樑,為了農民兄弟增收致富日夜奔忙。2017年全省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個人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我市14名駐村農技員被表彰為“全省優秀農技員”。即日起,本報推出《助力脫貧攻堅——我市農技員在行動》專欄,陸續報道部分農技員紮根農村、奔走在脫貧一線的感人故事。敬請關注。

為了旱豐村脫貧奔康,他終日忙碌奔波,在無數個節假日裡不得與家人團聚,甚至累倒醫院的病床上……他就是江油市大康畜牧獸醫站站長、省級貧困村大康鎮旱豐村駐村農技員李光金。

沒有產業就不能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如今,在他的幫助下,旱豐村的扶貧產業有楠竹900畝、高山蔬菜200畝,生態跑山雞和綠殼蛋雞5000只,陸續獲得了125萬元的收益。

今年年初的一個冬夜,寒風呼嘯,李光金的腦海裡忽然浮現旱豐村貧困戶李文金家雞圈的場景。“我得去看看。”加班回家的他立即驅車向李文金家趕去,一下車便叫老兩口帶他到雞舍裡去。拉開雞舍的燈,眼前呈現出他所預料的情景:雞舍四周沒有牆,只用彩條布簡單的圍著,600只小雞擠在四個角落裡打堆取暖,最外層的雞被凍得瑟瑟發抖。他趕緊叫二老找來墊料和玉米稈,把雞舍四周所有縫隙塞得嚴嚴實實,在雞舍內鋪上了厚厚的墊料。接著又向老兩口講解如何飼餵小雞,如何防病治病,如何管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看看時間已經深夜11點20分,他起身拍拍手,在老兩口的感謝聲中告辭回家。

貧困戶李洪順家與村主幹道被一條10米寬的山洪溝相隔,山洪溝上的小橋是唯一通往村主幹道的路徑。然而搭建已久的小橋簡易窄小,平時行走隨時都可能發生跌落橋下的危險。李光金得知後,立即向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彙報,經請示成功獲准2000元資金對小橋維修加固並焊接了防護圍欄。62歲高齡的蘭大興家境十分貧寒,為了幫助這個家庭早日脫貧,李光金送去了兩群價值千元的蜜蜂,又請來鄰村的蜂農為蘭大興作技術指導。一年來,經過手把手的教學,蘭大興初步掌握了蜜蜂養殖技術,對脫貧奔康充滿信心。

為了更好地幫助旱豐村的貧困百姓搞好種養殖,李光金遠赴閬中、福建等地考察生態豬養殖,學習養蜂技藝。為了拓寬農產品銷路,他聯繫中央電視臺微電影社區頻道“民樂安居”民生工程,就旱豐村農產品價格平進平出、線上訂單、線下產品追溯等合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促進了旱豐村跑山雞、綠殼雞蛋、蜂蜜等農產品的銷售,增加了群眾收入。(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