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老中校”在正營這個崗位上已經幹滿第五個年頭,“兩槓兩星”也掛了三年。面對波濤洶湧的軍改大潮,老中校感覺自己的軍旅生涯有點撐不住了。

他的思緒不禁追溯到年初。那是“脖子以下”改革動刀的時候,幹部轉業指標驟然增多。按照慣例,組織上找他談話。

老中校想留下來,但是領導卻一盆涼水將他澆了個透,各種打擊讓他陷入低谷。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老中校心中酸楚,有千言萬語匯聚心頭,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他想把自己這幾年參加大項活動的事情說一說;想把自己作為單位主官走不開,研究生保留學籍的事情講一講;想為滿足18年自主擇業就差一年的遺憾談一談。所有的想法最後匯成一句話:“首長,我還想繼續在部隊幹!”

幾天後,轉業名單下來了,一大批營團職幹部紛紛轉業。與老中校談話的那位領導,也被轉業了,但老中校卻意外地留了下來。

當年9月,老中校如願實現攻讀非全日制軍隊碩士研究生的夢想。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重返校園的感覺,那麼遙遠,卻又那麼親切。他十分珍惜學習機會,立下“不曠一節課,不請一次假”的錚錚誓言,按時完成各項課程作業。稍有閒暇,他就泡在學校圖書館,如飢似渴地閱讀一部部計劃之內的著作。他堅持每天晚上寫日記反思梳理學習心得體會,讀過的書籍、看過的視頻、撰寫的文章分類有序的詳實記錄在案。課餘時間,老中校堅決紮起心理防線,真正做到了滴酒不沾。

雖然追求知識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多年的知識陳舊卻是不爭的事實,“聽不懂”是最大的遺憾,“融不進”是痛苦的體會。老中校由衷地感受到自己知識的欠缺,似乎與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漸行漸遠。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為了證明自己青春不老激情猶在,老中校積極參加地方各項公益活動,“一次歡樂長跑”、“一次愛心獻血”、“一次紅色旅遊”, 每一次享受活動的過程,都讓老中校感受到不一樣的溫暖。原來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如此簡單!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老中校先後在軍內外媒體雜誌上發表學術文章6篇,網絡稿件5篇。這些輝煌碩果是每晚挑燈夜戰的回報,更是老中校留給自己研究生生涯難忘的印跡。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很快,老中校又學成歸來,回到基層野戰部隊,專心致志於部隊的基層建設工作。

面對忙碌緊張的生活,老中校時常在夜深人靜時認真回顧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剛剛上軍校時,在400米障礙場給大家表演雙立臂掛腿的“示範兵”,每次瀟灑的動作都會博得讚譽的掌聲。如今的老中校看見障礙物心裡就發怵,每次考核時,都要提醒保護人員拉一把。最後一個障礙物壕溝,如果坑裡沒有人推,可能就真的上不來了!

歲月帶走了輕盈的身姿,卻沉澱了豐富的經驗。

還記得剛剛被分配到基層時,一個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肩佩嶄新的中尉軍銜,身穿筆挺的馬褲呢常服。大家摩拳擦掌,都想在軍營裡幹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忘不了在抗震救災中,作為指導員的他帶領全連官兵義無反顧挺進重災區,進村入戶排查災情,搶救醫療設備、搭設板房、搬運救命食品;

忘不了跨區演習中,在帳篷裡推演軍情預案,連續幾個晝夜風餐露宿挑燈夜戰,在沙場陣地衝鋒到身體虛脫;

忘不了在國際比武中,第一次走出國門的將士們與俄羅斯國際友人同臺比武切磋武藝;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忘不了赴藏演練中,帶著氧氣袋翻越唐古拉山口的艱難和震撼。這就是從“小中尉”到“老中校”的成長之路。

老中校對比了一下同批畢業的高中同學。有的去了國外留學,有的當了外企老闆,有的留在大城市打拼,有的回到故鄉加入公務員行列。而老中校參軍入伍,一干就是十八年,好在這個兵齡十八年,終於讓老中校可以有了更多的選擇。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幹部轉業時節,老中校翻閱了自己單位領導的履歷信息:比自己晚一年畢業的旅參謀長,和自己同期當教導員的主任,雖然軍銜都是中校,職務卻相差了兩級。面對現實,老中校只能開玩笑地說,他也是很優秀的。

戴上耳機,聽鄭智化的《冬季》:“冬季是一個選擇,年年在選擇。過去我選擇別人,現在別人選擇我……”

軍改的號角再一次吹響,這次,那個老中校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

軍旅18載!那個正營老中校,終於要轉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