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孩子,我要和你吵架!

為了孩子,我要和你吵架!

早上好!

每個孩子,從小,都有著這樣的希望:

家庭和睦、父母恩愛,爸爸媽媽能夠愛自己。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

父母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吵架、冷戰,甚至是發生肢體上的衝突。

或許有的人會想:小孩子懂什麼懂,他們顧好自己、吃好玩好不就行了?

那麼,這就真的小瞧孩子們了!

作為孩子,他們身在這樣的家庭,既感到害怕,卻又忍不住想要去幫助父母!

於是,常常因此揹負了太多的心理壓力,限制了他們的成長!

很多母親,都知道吵架對於孩子心理的影響。

於是,很多人就秉承了這樣一種信念:為了孩子,我不和你吵架!

於是,媽媽開始了

忍氣吞聲 的生活。

於是,家裡開始冷戰

家裡,雖然表面上平靜了。

但空氣,卻是 冰冷的

飯桌上,不再有歡聲笑語,

睡覺前,也不再有親親抱抱。

媽媽心裡憋著一股氣,

無論是臉還是身體,

常常都是 緊繃著 的。

而這一切,都會讓孩子感到很恐懼

因為孩子看到的:

是媽媽面對衝突時候的軟弱與無力。

當孩子面對 表情冰冷、僵硬的媽媽

會感到 自責、感到 不知所措

他們並不清楚,媽媽是在生爸爸的氣,

而只會懷疑自己:

因為我不是一個好孩子,所以媽媽生氣了?!

孩子,在他們的心理發展階段,會有一種:自我中心 的傾向。

說白了,就是: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我!

於是,家中所有的“負能量”都被這個弱小的孩子所吸收。

於是,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

. . . . . .

曾有一對夫妻,他們輾轉了好幾個醫院,因為孩子夜哭、尿床的問題找到這裡。

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孩子父母間,就常常處於冷戰的狀態,是一種 “為了孩子,我們才勉強在一起” 的狀態。

在這樣一個冰冷的家裡,孩子的恐懼、痛苦,可想而知。

當我把孩子的這種心理,呈現給這位媽媽之後。

媽媽從此,開始在家中慢慢表達自己。

無論是自己的需求,還是不滿,就算是和爸爸吵上幾句,也必據理力爭。

媽媽從此,開始給孩子"劃清界限"。

每次吵完架,都會抱抱孩子,告訴她: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的問題,和她無關。

慢慢地,雖然這對夫妻間依舊矛盾不斷,但他們的孩子卻不再有那些:夜哭、尿床的問題。

媽媽說,她 感覺這樣不憋屈自己之後,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都活得更舒坦了。

雖說“吵架”的溝通方式,是不好的。

但人們卻常常不知道:

它要 比“冷戰”強上百倍!

就好像蹣跚學步的孩子,

剛開始的時候,總有些跌跌撞撞。

但是沒有關係,

只要邁開了雙腿,就已經,在路上!

在敢於表達自己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一些溝通上的技巧、方法。那就更好了!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第一關係。

拋開夫妻和睦,去談孩子教育,

是荒謬的。

父母是根。

爸爸媽媽好,孩子才能真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