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婆媳,也就是婆媳

俗話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

當我們選擇與另一個人,組成了一個全新的小家庭。隨之而來的,是我們與另外一群人,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一定的關係,特別是對方的父母。

自打我們結婚的那天起,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好的婆媳關係,就應該把彼此當做親生母女!

*這真的是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所在嗎?

*您有聽到過自己的婆婆這麼說過嗎?

*您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在之後的生活中,您的感受與想法又是什麼呢?

聽到婆婆說“我會把你當作親閨女”,到底是喜是憂 ?

歡迎大家就這個問題,在文末“寫評論”一起來討論!

首先,我想為婆婆說句話:婆婆說這句話,多數是真心的!

不過,先等一等高興,因為後面還有一句話:婆婆對兒媳通常來說只是 “間接興趣” 。

“因為我兒子喜歡,因為我兒子和你結婚了,所以我需要“喜歡”你!”婆婆在這段婆媳關係中,是被動接受的!

沒有十月懷胎的骨肉相連,沒有幾十年來的朝夕相伴,能有多少真情實感?說實話,真談不上!

雖不排除有婆媳投緣的可能性,但這種幾率,並不大。

最好的婆媳,也就是婆媳

01 婆婆把媳婦 “當作親閨女“ 的目的

第一層:家裡多了一口人,作為主人,想要“媳婦“這個家庭新成員開心,感覺有家的溫暖。

第二層:想要媳婦對兒子好,讓兒子生活幸福。

02 “當作親閨女“ 的隱患

的確,有可能婆婆打算“把媳婦當做親閨女”之後,會有意識地要求自己平等對待兒子和媳婦,甚至有的婆婆會對媳婦比兒子還要好。

這是大家首先會想到的層面。

但這背後,還有另外一種期待,卻很少有人意識到。

那就是:婆婆會無意識地把兒媳拿“女兒”的標準來衡量打分!對兒媳有著更高的要求與期望。

這是非常可怕的!

就好像完美主義者,通常都是悶悶不樂的,高期望對應著的就是較低的“滿意度”!

舉個例子來說:

如果婆婆列了個清單要兒媳買菜,兒媳照樣買回來了。

如果是以“兒媳”的標準,這就已經很好了;

如果是以“女兒”的標準,婆婆會心想:哎!經過包子店,怎麼不知道給我帶幾個回來呢?要是我女兒的話,就一定會買。

來訪者小A的婆婆,逢年過節總愛比較小A給她買了什麼,給孃家買了什麼,一旦買給自己的禮物遜了一籌,她就會冷嘲熱諷地道:“唉,虧我平時待你像親女兒……”

想一想:一位整天期待您考90分+的媽媽,和另一位只需要您能夠靠及格就行的媽媽,對您來說,哪一個會更輕鬆呢?

而對於婆婆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來諮詢的婆婆們,跟我講起自己的兒媳,沒講兩句就要掉下淚來:“我辛辛苦苦幫她帶孩子,她連句感激的話都沒有,還要挑三揀四,嫌我的飯做得不好,地掃得不乾淨,這種氣誰受得了啊!”

無所顧忌的親近,最終會換來巨大的失望。因為從一開始,雙方相互間的期望,就是不合理的!

因為“成為母女”的實質是:

婆婆的期望:多一個“女兒”對我掏心掏肺地好。

婆婆想要行使的權利:可以無所顧忌地使喚媳婦,要求媳婦,管教媳婦(就像對待自己女兒那樣)。

媳婦的期望:多一個“媽媽”對我掏心掏肺地好。

媳婦想要行使的權利: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婆婆幫忙,無需客套(就像對待親媽一樣)。

我們最壞的一面,往往都給了最親的人。而婆媳關係,卻往往脆弱得並不足以承受這一切。

最好的婆媳,也就是婆媳

03 作為媳婦,要如何應對

01. 懂得感恩

通常,婆婆在這麼說的時候,心裡是想著要為媳婦好好付出的。(潛意識層面的東西,一般人是意識不到的)

因此,對於婆婆的這份心,我們要看見,要表示接納與感謝!

02. 守衛邊界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中國人“哥倆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的集體潛意識傾向。

曾有一位來訪者小C這樣告訴我:

她的房間,婆婆想進就進,從來不敲門;見到好的護膚品,婆婆隨手就拿去用了,也不問問自己的意見;最令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稍有不如意就衝她甩臉。

美其名曰:我把你當女兒啊!

特別是婆媳住在一起的情況,要謹記守衛“小家庭”的隱私與邊界。雖然表面上可能有點難看,但這都是小問題,可以避免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間因為“邊界不清”造成的糾纏。

03. 建立模式

別人怎麼做、怎麼想,我們無法改變也無法控制。然而,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一個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模式,是通過慢慢的磨合從而建立起來的。

所以,不要灰心,努力做好自己應當承擔的部分,守護好自己的邊界,對公婆以禮相待,懂得感恩。家是一個平衡的結構,慢慢地,在這個“catch ball” 的過程中,對方也會慢慢地相應調整自己。

04. 調整預期

婆婆不是親媽,做不到親媽那般好,那都是正常的;

婆婆和自己非親非故,居然還願意幫忙帶孩子,那簡直就像賺到了!

慢慢地,婆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慢慢調整自己:

一旦她明白,媳婦不是親女兒,自然不會隨便動媳婦東西,更不會動不動就訓媳婦一頓。

平白多一個大活人,居然願意喊自己一聲媽,逢年過節還給自己送禮、塞紅包,多麼開心啊!

這樣一來,不都皆大歡喜了麼?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歡喜。

為什麼呀?

因為說穿了:在“嫁女兒,娶媳婦”的傳統觀念中,“女婿”不是自己人,大家從來都把他們當客人看!

期望不同,感覺自然不同。

最好的婆媳,也就是婆媳

中國人最缺的兩個字,叫“邊界” 。

父母子女之間,都開始在尋求相處邊界。而很多人卻在試圖跟毫無感情基礎的婆婆抹掉“邊界”,硬要讓兩個人刻意親近,以強行營造“親如母女”的效果,不出問題才怪!

而最好的婆媳,也就是婆媳。

就好像在馬路上:車,就該在自己的車道里行駛,轉彎就要遵循 “轉彎讓直行“ 的規則,“謙讓來、謙讓去” 表面看是一種親近,實質卻是埋下事故的禍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守住 “邊界” 是收穫幸福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