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持續9個季度盈利和背後不可忽視的智能供應鏈

現階段電商界絕對是一個所有行業內的熱門話題,當然談到電商,大家首會想到的或許是於8月16日剛發佈今年第二季度財報的實現連續9個季度盈利的京東!

據瞭解,作為國領先的技術驅動型電商和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京東集團,其當季淨收入再創新高,淨服務收入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達到1223億元人民幣(約185億美元),同比增長31.2%; 其中,來自於服務業務的淨收入達到了118億元人民幣(約1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1.0%;而儘管剛剛經歷了二季度的年中大促,但是作為京東集團核心業務的京東商城,其經營利潤率在二季度的也達到了1.1%,同比與去年的0.8%有顯著提升。

京東持續9個季度盈利和背後不可忽視的智能供應鏈

毫無疑問,這是一串亮眼的財報數據,也正是這些數據,讓我們不得不正視這些數據背後的“推手”,既有京東商城在優勢品類、大客戶以及新興業務上的持續領先,更有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物流體系等這些高科技助陣。而這些得以順利併成功開展,筆者猜測這或許均離不開京東多年的厚積薄發以及不斷的完善的智能供應鏈。

零售業的競爭,核心在於供應鏈效率。據瞭解,京東的智能供應鏈始於 2012 年,首先從人工補貨開始做起,逐漸線上化,起初拿一些品類測試,之後逐漸完善算法,但在過程當中也遇到過一些挫折。隨後,又在垂直的領域做相應的研究,在圖書、消費品等領域測試,一點點完善。

京東持續9個季度盈利和背後不可忽視的智能供應鏈

這個過程說來容易,但從開始摸索到找到方向並非一蹴而就,幾年時間裡,京東的專業人員利用多年的採銷經驗,才逐漸覆蓋了海量 SKU,直到現在成為京東的一大優勢。舉個例子,當Costco等全球超級零售公司能夠將綜合費用率控制在10%之下時,其只要達到11%-12%的在銷售毛利率就可以實現盈利,而國內的眾多零售商往往要實現20%以上的毛利率,才能實現盈利。相比於只有十多萬SKU的傳統零售商,京東商城的SKU高達數百萬,這對於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來說幾乎是幾何級的增長,儘管如此,京東商城的自營業務仍舊能夠將綜合費用率控制在堪比全球超級零售公司的水平,更多的利潤則可以讓給品牌商和消費者。

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面對眾多零售業同行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開放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讓大家共享京東的供應鏈體系,通過規模優勢讓供應鏈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從而實現讓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向供應鏈要效率、要利潤。”

在6月份啟動的京東超市與美贊臣合作的美贊臣母嬰店項目中,京東供應鏈的成本及配送優勢,能幫助美贊臣實精簡管理鏈路,並通過線上積累的可視化銷售數據,加強了美贊臣對末端渠道的掌控力。

同在今年的618期間,京東作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大量品牌商、渠道商通過京東智能供應鏈實現精細運營,京東開放物流助力商家實現高質量服務。比如在京東商城平臺上銷售出去的生鮮產品多達3萬噸,其中僅小龍蝦就賣出去3373萬隻,冰激凌銷售出去1000多萬支;而就在一個月前,京東在其開啟的泰國超級品牌日期間,將600多萬顆產自泰國的榴蓮銷往國內的300多座城市。憑藉著中國最大的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平臺,京東生鮮正在國內的生鮮市場上創造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蹟。

京東持續9個季度盈利和背後不可忽視的智能供應鏈

除此,從廣大消費者角度來說,近年來,大家已經從原來的「網購便宜」到「網購品質」開始轉變,這是不可逆轉的消費升級大趨勢的到來,京東開始在智能供應鏈將消費者和供應商連接更加密切,無疑會增強人們線上購買的黏性。而在無人機、無人車和無人倉等智能物流上面的技術升級正不斷提高用戶消費的滿意度,這一點也是京東作為網購平臺的優勢。

可以說,智能供應鏈的發展,不僅會全面提升製造業、零售業的效率,更會了解消費者的喜好,從而驅動企業做出更貼近消費者的商品,提供更貼近消費者的服務,對於商業的發展和消費者的選擇將會是更進一步的升級。而京東,在這方面也越來越成熟,未來,京東還會帶來什麼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