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敵」的反擊:美國媒體聯手抨擊川普

8月16日是美國媒體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就在這一天,多達340餘家的美國媒體集體刊登社論,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起“群毆”

“人民公敵”的反擊:美國媒體聯手抨擊特朗普

“人民公敵”的反擊:美國媒體聯手抨擊特朗普

“人民公敵”的反擊:美國媒體聯手抨擊特朗普

“人民公敵”的反擊:美國媒體聯手抨擊特朗普

“波士頓傾茶”

就像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波士頓傾茶事件”一樣,此次美國媒體的聯合行動,是由老牌波士頓報紙《波士頓環球報》發起的。

上週,《波士頓環球報》發出倡議,號召全國媒體團結起來,反擊特朗普針對媒體和媒體人的“骯髒戰爭”,具體行動,則是大家集體使用#EnemyOfNone標籤發表社論,對特朗普進行抨擊。該報承諾會在8月16日發表一篇“關於政府攻擊新聞媒體的危險” (on the dangers of the administration's assault on the press)社論,要求其他媒體也這樣做。

在《波士頓環球報》的積極串聯下,媒體群起響應。最初有消息稱,會有100家媒體這麼做,但截至8月16日北美東部時間中午12點,加入這場“當代波士頓傾茶”媒體聯動的美國和外國傳媒,據波士頓環球副總編普利特查德(Marjorie Pritchard)已達343家,其中包括《紐約時報》、《邁阿密先驅報》、《費城問詢報》、《丹佛郵報》等美國全國主要媒體,眾多地方性傳媒,以及英國《衛報》等部分海外媒體。

“急先鋒”《波士頓環球報》社論表示,記者不是敵人,新聞自由作為美國核心原則已有200多年曆史;《紐約時報》社論題為《新聞自由需要你》(A free press needs you),發佈了幾十家響應媒體的相關報道摘要,指出特朗普對媒體的攻擊是“對民主命脈的一種危險”;《費城問訊報》社論稱“新聞報道有權報道政府或特定個人不歡迎的觀點和信息,且不應因此受到報復、懲罰與懷疑”;《邁阿密先驅報》等30家日報集體刊登了作家麥克拉奇(McClatchy)撰寫的社論,稱媒體此前幾乎從未用同一個聲音說一件事,但如今被迫這樣做,社論指責“人民敵人”的說法,指出那是納粹貼在猶太人、斯大林(Joseph Stalin)貼在“肅反”對象頭上的標籤。

耐人尋味的是,著名保守派媒體、一向支持特朗普的《紐約郵報》和特朗普在選戰期間難得表揚過的堪薩斯地方傳媒《託皮卡首府日報》Topeka Capital-Journal也加入其中,指責特朗普對媒體的攻擊是“邪惡和具有破壞性的,必須立即結束”。

當然,置身事外、甚至持相反意見的傳媒也有,雖然數量極少。

保守派網站Townhall.com上特拉杜普(Tom Tradup)諷刺《波士頓環球報》“假裝自己還有幾分斤兩”,表示拒絕參加;《華爾街日報》刊出弗里曼(James Freeman)文章稱“特朗普也有言論自由”、“波士頓環球報的做法與其標榜的獨立性背道而馳”。

忍無可忍只好不忍

本次媒體聯動的直接導火索,是7月份的“佛羅里達事件”。

7月佛羅里達州一次特朗普支持者集會上,特朗普支持者大聲辱罵CNN記者的畫面被拍下來,CNN主持人阿科斯塔(Jim Acosta)對此加以批評,要求特朗普“立即承認媒體不是敵人”。

這件事激化了媒體和特朗普早已根深蒂固的隔閡與矛盾。

自2016年選戰以來,特朗普經常批評和自己意見相左的媒體和媒體人,稱這些媒體和媒體人的報道是“假新聞”,2017年2月他在推特上稱紐約時報、NBC、ABC、CBS和CNN是“美國人民公敵而非僅僅我個人敵人”,稱他們是“FAKE NEWS”,正如冷眼旁觀的路透社所評論的,這實際上反映了許多美國保守派人士的觀點,即“絕大多數新聞媒體都因偏見或歪曲,在報道中扭曲事實或添油加醋”——只是特朗普不顧“政治正確”將之說了出來,而且激發了民粹。

今年1月有男子用電話威脅“發佈假新聞的CNN員工,而最近馬里蘭《首府公報》辦公室5人遇害事件,原因雖尚未查明,但已有許多人將之指向“特朗普所煽動的、針對媒體和媒體人的民粹”——有統計顯示,在特朗普推特上把媒體稱作“假新聞”共281次,因此許多媒體人對自身安全感到不安,甚至不願在集會上前往指定媒體區。

對此近來許多媒體業者和各界名流紛紛發表意見:美洲人權委員會的凱伊(David Kaye )和蘭扎 (Edison Lanza)指責特朗普敵視媒體的言論增加了記者被暴力攻擊的風險,目的是“動搖公眾對媒體報道從信心”;《紐約時報》出版商蘇茲貝格(AG Sulzberger,)今年7月當面告訴特朗普,後者的某些言論“導致對記者威脅上升,並將引發暴力”;即將卸任的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侯賽因(Zeid Ra’ad al-Hussein)本週表示,特朗普的言論“非常接近於煽動暴力”,可能“很容易導致對媒體工作者的傷害,或迫使媒體進行自我審查”。主動加入美國同行“統一戰線”的英國《衛報》在社論中稱,特朗普並非首位攻擊新聞界或對新聞界不一視同仁的美國總統,但他似乎是首個有計劃且一以貫之採取破壞媒體聲譽、攻擊媒體合法性,甚至危害媒體人行動的總統。

甚至一些本來站在特朗普陣營的人也發出了明確的不同聲音:前面提到、曾被特朗普“表揚”的堪薩斯《託皮卡首府日報》兩年前曾發表社論,稱特朗普當選“是領導美國前進的最明智選擇”,但如今這家媒體也發表社論,加入350家同行行列,表示“只站對,不站隊”,批評特朗普經常將媒體稱作“人民公敵”,將媒體報道稱作“假新聞”的做法,媒體出版商瓦德(Stephen Wade)在解釋“轉向”動機時表示,“我們不得不在這件事上站在媒體的一邊,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同行”。瓦德指出,在堪薩斯首府託皮卡的共和黨中期選舉造勢集會上,只要特朗普支持者認為媒體不認同他們支持的對象,就會大聲呼喊“假媒體”,這對於媒體而言是艱難的氛圍;亞利桑那州共和黨參議員弗萊克(Jeff Flake)今年初將特朗普攻擊媒體的做法和斯大林相提並論,而曾是特朗普心腹的前白宮通訊主管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批評佛羅里達集會上攻擊媒體記者的特朗普支持者“行為令人髮指”。

又能如何?

然而又能如何?

一位匿名評論家在看到“343家媒體集火攻擊”的統計數據後指出,僅僅不到半個世紀前,區區一家美國媒體中一位媒體人的一篇報道,就足以改變整個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政策和戰略的走向,而如今近350家大小媒體一齊發力,白宮在最初幾小時竟可當什麼都沒發生過,這本身就表明,如今的媒體已不具備“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的震撼力——或許在特朗普看來,它們加起來還不如自己“推特三連擊”好使。

正如BBC在報道這樁事件時所質疑的,既然當初特朗普在媒體大多站在對立面的情況下大選獲勝,人們就不得不有理由懷疑,《波士頓環球報》所倡導的此次行動,是否真會削弱公眾對特朗普的支持。

數據似乎證實了BBC的質疑。

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8月14日一份民調結果顯示,51%共和黨選民如今認為“媒體是人民的敵人,而非民主重要組成部分”,525共和黨選民並不關注“特朗普批評媒體會導致對記者暴力行為”這一假設,在所有受訪者中65%認為媒體是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

稍早的益普索(Ipsos)民調給出了類似數據,更有甚者,在該調查中,23%共和黨支持者和約1/8美國人認為,特朗普應該關閉CNN、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這樣的主流媒體。

據此似乎有理由推斷,特朗普之所以對媒體如此肆無忌憚、有恃無恐,說到底是抱著“你們又能奈我何”的不屑心態。

當然,既然媒體可能“測不準”,特朗普同樣可能——問題是究竟誰會“中招”,恰也是個“測不準”的命題。

無論此次“當代波士頓傾茶”媒體集火攻擊事件如何發展,都足以令白宮和美國主流媒體間早已劍拔弩張的險惡關係雪上加霜。

圖1、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衛報);

圖2、阿科斯塔在佛羅里達集會上對峙特朗普支持者是此次事件導火索(CNN)

圖3、特朗普:“你們在報假新聞”(法新社)

圖4、“新聞自由需要你”(紐約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