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從我們的祖先離開叢林的那一刻起

飢餓感就如影隨形

吃不飽使人進步

於是各種法子就都冒了出來

人們在貯藏食物上費盡心力

但最佳手法之一——“發酵”

卻起源於一個豆腐匠的“小氣”

·

“一臭不可收拾”

《武清縣誌》記錄了發酵法的起源

一年夏天

一個叫王致和的豆腐匠正要挑擔外出賣豆腐

卻被親戚拉走幫忙,數天後回到家中

豆腐已經發黴發臭

節儉的王致和不甘心地嚐了一口

竟然有股香味!

自此他便賣起了“臭豆腐”

還將生意做得“臭”名遠揚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王致和”的第一家門店

王致和從貨郎擔變成了能在北京延壽街開鋪子的老闆

被慈禧太后賜名“御青方”的臭豆腐

也演變出各種各樣的臭味而走遍全國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王致和腐乳系列

自此,臭味食品便一發不可收拾

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豆汁兒、臭千張······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老祖宗發明了這麼多臭臭的豆製品

並不是有多喜歡讓豆腐變臭

而是豆腐發酵後會產生多種氨基酸

味蕾觸碰到這些氨基酸就一個感覺“鮮!”

味覺通過自產鮮味物質戰勝了嗅覺

鼻子嫌臭,嘴巴說香

在二者的”鬥爭“中

臭味與香味的界限也模糊了

·

吃哭外地人:臭味蔬菜

說到中華臭味美食

就不得不提寧波和紹興的“臭”字輩

這些傳統美食

在外地人眼中基本屬於不可食用的變質食品

但寧波人卻為自己的三大臭:

臭冬瓜、臭莧菜管、臭菜心(即芋艿蓊)

專門發明了一道菜

就叫“蒸三臭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寧波蒸三臭

紹興人也表示不能示弱

於是到了紹興蒸三臭變成了:

臭豆腐、臭冬瓜、臭莧菜梗

真是“軟塌塌”、“香糜糜”、“臭兮兮”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紹興蒸三臭

很多當地人家的傳家寶

就是用來發酵這些臭味蔬菜的滷汁

其實發酵食物產生的臭味主要是硫化氫

加熱後就會揮發掉

味覺藉助高溫再次戰勝嗅覺

因而上面兩道菜都是高溫蒸出來的

.

而說到最近狂賣30億的網紅——螺螄粉

讓它能一碗臭一街”的元兇

也是一種發酵蔬菜——酸筍

正是這種散發臭味的酸筍為螺獅粉提鮮去腥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節儉的產物:臭鱖(guì)魚

舌尖上的中國菜是”省出來“的美食

中國人在利用剩菜上花費了很多的心思

有些東西都已經臭了也捨不得扔

這樣就有了臭鱖魚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齊白石《桃花鱖魚》

徽菜能成為八大菜系之一

與臭鱖魚關係頗大

通過“醃鮮”的方法

在“桃花流水鱖魚肥”時

將處理過的整魚用淡鹽水醃漬在木桶裡

等到魚的表皮變成銅綠色

飄出似臭非臭的味道

上鍋先煎再燜

當真是臭暈鼻子,迷倒舌頭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臭鱖魚

每一樣臭味美食

都是偶然的過失造就驚人的成果

但其中又藏著必然

“臭”,或者說它的根源——“發酵”

其實不是區域性的

而是全國性的

甚至是超越國界的

所以愛斯基摩人有kiviak(將海鳥放在海豹屍體裡發酵)

瑞典人有鯡魚罐頭(臭到懷疑人生)

韓國人有Hongeo(通過皮膚排洩的鰩魚發酵而成)

德國有臭奶酪(德國臭豆腐吧)

·

氣味是與記憶相連的

當我們吃東西時

大腦會同時處理來自舌頭和鼻子的化學信號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如果記憶中深刻留下了臭味食物不好吃的想法

嗅覺就會主導大腦:這東西不能吃!!!

如果成長環境讓我們習慣了臭味

味覺就會主導大腦:這東西賊好吃!!!

所以臭味食物總是最流行於發源地

經過幾世幾代的記憶沉澱

忽略熟悉的臭味已成當地人的條件反射

so, 各位食友:

乙之砒霜,甲之蜜糖

愛者如命,恨者牙癢

誘人的臭味:嗅覺與味覺之戰|全榜食史

(你還有哪些“愛它如命”的臭味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