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三部曲——八婆、玉林和钢管厂丨家在四川

“八婆”在广东话里是骂人的话,香港喜剧片里常有,所以当看到《舌尖3》第二集把麻辣烫源头定位在乐山牛华镇的八婆麻辣烫,有广东朋友问我:怎么取这么不吉利的名字?

在四川话语境里,八婆并没有广东话台湾话里对应的贬义,是指排行老八的小女孩的意思,只不过,牛华这个八婆并非妇女,而是一位男子——据说家里有八个小孩,前面六个都是丫头,老七老八是男孩,这么一长串孩子,为了寓意好养活,所以老七老八两个男孩也从小也被呼作七婆、八婆。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贱名风俗,给孩子取个低贱的小名,希望能够躲过恶鬼瘟疫好养活,比如北方常见的狗剩、丫丫,正如犬子之于司马相如,寄奴之于刘裕。

在牛华这个小小的场镇上,随着一代代人长大,八婆成了一种当地耳熟能详的符号,而后来成为一个品牌甚至一个商标,这就和麻辣烫的产生分不开了。

​串串三部曲——八婆、玉林和钢管厂丨家在四川

牛华八婆麻辣烫

麻辣烫据信最早应该是一种走街串巷的流动饮食,用担子或者自行车带一个锅,把荤菜素菜穿在竹签子上于麻辣汤锅中煮食,这是为了方便路人边走边吃。八婆看见这种路边摊摊还很受欢迎,就动了要让它登堂入室的心,于是找了间铺子,摆起桌椅板凳砂锅罐罐开了张,从一开始的一张桌子,逐渐到三张桌子很多桌子。牛华的街坊邻居看见八婆成功了,争相模仿各有各招,也就让牛华成了麻辣烫的起源之地。同样起源于牛华的绿缘麻辣烫,在品牌和连锁发展上后来居上,把分店开到了全国,而八婆依旧保留了麻辣烫最初的感觉,让我们这些本地本方的人更觉亲切。

奇怪的是,目前最知名的麻辣烫品牌是来自哈尔滨的杨国福麻辣烫,这是一种店面很小但VI统一快餐化、以烫各种人工火腿肠(荤)和蘑菇(素)为特色东北风格麻辣烫。第一次看到这个招牌,我兴冲冲得奔进去,看到菜品后吓得我落荒而逃!

​串串三部曲——八婆、玉林和钢管厂丨家在四川

杨国福麻辣烫

是成都的玉林串串香,把麻辣烫这个乐山的小吃变成了川菜的一个新品类。

玉林是成都中心区南部的一个社区,向来就是时尚餐饮聚集之地,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玉林正街上一家串串香突然火起来,不仅本地人趋之若鹜,外地人到成都也多有慕名前往之辈。现在,这家总店依旧是熟悉的矮桌子矮板凳、拥挤嘈杂的川内县城吃法,在文人川菜盛行的成都,嘴油牙刁的成都人往往乐于对突然冒出来的某种地方特色吃法大加关注,似乎只有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方能显出成都人吃货的本色。

​串串三部曲——八婆、玉林和钢管厂丨家在四川

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方能显出成都人吃货的本色

有了成都这个川菜之都的平台,麻辣烫就以串串香之名,迅速地崛起了。据多年前我在玉林串串香总店的考察,相比乐山的麻辣烫,玉林串串香极大地丰富了菜品和料碟,凡是能够烫的食材,都被穿起来入锅,以海椒粉和味精混合的干碟子,也替代“花生碎+香油”成为了标配。在这里,串串香也从一种作为宵夜的小吃,转变为一种可以作为正餐的火锅品类,串串也就从边走边吃的方便设计,成为改良火锅的创新之举。

这两年,钢管厂小郡肝串串香作为新派串串香的代表,爆得大名,各种相关名号的火锅店纷纷开张,据媒体报道还引起了商标的纠纷。

钢管厂是成都无缝钢管厂的简称,是成都市区东部的一个工业企业,它的家属区第五区陆续开了以小郡肝为特色的串串店,据说最早的店叫结子串串,结子是把肥肠打个结放在汤里煮的食物,比如著名的冒节子肥肠粉,看来结子串串没有整火肥肠这道菜,倒是把小郡肝整火了。郡肝是四川人对鸡肾鸭肾的称呼,一般卤来吃或者切成花瓣状涮火锅,把郡肝切细穿起来涮,让肉厚的郡肝更加入味而又不失本来的爽口脆感,也让串串香因新加了主打菜品而更具新鲜感,这一主打菜品也让串串香更富新鲜感。

​串串三部曲——八婆、玉林和钢管厂丨家在四川

结子,是把肥肠打个结放在汤里煮的食物

正如八婆在牛华迈出第一步带动了整个麻辣烫的兴起一样,结子串串也带动了钢管厂五区一带的小郡肝串串香,一家家店开得此起彼伏。随着加盟连锁经济的高度发展,在吸引加盟者的巨大利益驱动下,百花齐放的钢管厂小郡肝品牌开始了正牌之争。

其中一家注册了钢管厂五区的商标,因此就要求其他品牌不能使用钢管厂这个字眼作为招牌,并派出了律师交涉,扬言要走法律途径,一时,钢管厂招牌之争成为成都报纸的头条热点。

成都无缝钢管厂这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出来说:你们都不能用钢管厂这个名称!

有分教:

都是平民饮食,

哪有真伪之意?

下岗就业不易,

可别相煎何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