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丨渺渺赤子春晖情 带领乡亲跃“龙门”

春晖丨渺渺赤子春晖情 带领乡亲跃“龙门”

刘云,男,1969年出生,万山谢桥龙门坳人,在外务工多年,想着一定要为家乡做些什么,2016年回家当起了村支部书记,2017年龙门坳春晖社成立,他是第一个主动申请为春晖使者的人。

“龙门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离家有多远,最难以割舍的是家乡的情怀,最难忘记的是儿时的记忆,我将为了家乡发展尽我所能。”刘云说的不是空话。

龙门坳,作为谢桥街道唯一未脱贫的贫困村,该村共有贫困户80户172人,是国务院确定的贵州10个贫困村脱贫监测点之一。因为贫困,刘云在20年前离村外出打拼,创办了三家公司的他身家已过千万,但他从未忘记还未脱贫的乡亲。自被聘为春晖使者以来,通过“春晖社”这一平台,刘云经常联系在外仁人志士,邀请他们加入“春晖社”,并筹集资金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为龙门坳通村道路筹集改造资金。此外,他还常年资助5名大学生。随着对春晖理念的进一步认识,他意识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是靠“捐点钱”就能完成的,必须帮助村里发展产业。

春晖丨渺渺赤子春晖情 带领乡亲跃“龙门”

“山地多、平地少,龙门坳村发展产业没有优势,没有土地优势,就得在找项目上动脑筋,闯出一条新路子,把‘劣势’转化成为‘优势’。”目标确定后,刘云带领村组干部到群众家中流转土地,动员贫困群众贷款投入产业。然而,项目的进展远没有想像那么容易,穷够了、苦怕了的乡亲们担心万一产业失败,土地荒废了而自己也背上累累债务,不敢贷款和流转土地。僵持的局面让大家将目光转移到刘云身上,从小家境同样贫困的刘云十分理解乡亲们的担忧,他当即向乡亲们表态:“利用精扶贷投入产业的贫困户,每年收入保证不低于1万元,每亩土地租金收入400元,如果不能兑现,他拿个人的钱先垫上。这句话给群众吃下“定心丸”,24户贫困户在贷款协议书上按下了手印,近800亩的土地流转协议也一并敲定。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村两委干部又自筹资金400万元,买烧烤设备、建厂房,还流转了60亩水田发展莲藕+泥鳅立体种养产业。不到半年的时间,850亩荒坡全部种上了竹荪,竹荪加工厂房全部建好,60亩水田种上了莲藕,投放泥鳅苗150万尾。

竹荪在铜仁市周边并不常见,竹荪怎么卖出去?刘云与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注册成立了“铜仁市万山区荪灵原生态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竹荪先后通过了国家iso900质量认证,国家iso14000环保认证,QS食品认证,富晒有机农业认证,打通了网上销售渠道。目前,该公司推出的“荪灵”品牌竹荪,通过电商、京东等网上渠道销售,本地已经入驻上海华联超市,产品供不应求,解决了竹荪销售问题。

春晖丨渺渺赤子春晖情 带领乡亲跃“龙门”

据悉,竹荪基地常年用工人数在150人左右,仅人工工资就发放140万元,加上贫困户分红、土地租金等收入,该村贫困户每年收入在1.5万元,精扶贷投入的贫困户收入达2.5万元。

“土地种竹荪、良田种荷花,我干这么多年农活以来想都没想过,当时我们还以为刘支书是在搞花架子不着调,现在看起来还是人家刘云厉害,荷花长起来好看,还能增加了我们的收入,看来种地也要有眼光呀!”正在荷塘喂泥鳅的刘大爷笑吟吟地说道。

“种植、管理、采收、包装都要用工,干一天就有80元。”龙门坳村村民饶丽芳正是靠着村里的产业,让收入翻上几翻。

2017年,龙门坳村实现发放分红资金55余万元,流转土地500亩,带动群众就近就业200余人,发放农民工工资140余万元。龙门坳村在村党支部和春晖使者刘云的带领下,全村6800亩土地近5000亩用于发展产业,龙门坳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产业村的华丽转身。

这样一个曾经道路泥泞、田地荒芜、房屋破烂的落后山村,如今,杂草丛身的山坡变成了一垄垄规整的土地,原本荒芜的田地变成了一口口明亮的河塘,龙门坳村面貌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而这一变化均源于刘云。现在,谈起刘云,全村上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春晖使者,刘云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回报桑梓、回报社会”的春晖理念。

审 核 | 母 丹

编 辑 | 张 超

供 稿 | 共青团万山区委

春晖丨渺渺赤子春晖情 带领乡亲跃“龙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