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了幾個暑假,我們就畢業了;等不了幾個明天,我們就老了

等不了幾個暑假,我們就畢業了;等不了幾個明天,我們就老了

01

學校的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又是一年暑假,又到了立flag的時候”。

看到這個標題,不禁一笑,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

“這個暑假要把下學期的專業書看完”、“這個暑假結束就去考雅思託福”、“這個暑假就要減肥到xx斤”……

我們從學校揹回了一摞摞書,制定了許多宏大的計劃,但等到暑假結束的時候,卻發現哪一項都沒有實現。

我們常常把假期、把大段的空餘時間當成一種保底,當成一種對平時不努力的彌補。

殊不知,做事不能等放假、等“閒下來”,功夫永遠要下在平時。

02

我一位同學,業餘愛好音樂。

曾經,他只不過是喜歡聽聽歌、唱唱歌而已。沒想到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他想要作曲。

大家都是工科生,平時做的事大多是讀讀萬用表,看看示波器,泡泡實驗室。

跨專業整這些藝術類的東西,而且沒什麼基礎,怕是不靠譜——我心想。

可這位同學把能上的音樂選修課報了個遍,作曲四大件的書買了一套,趁著每天半夜,擠出些時間讀它幾頁,然後就在電腦上去實踐。

最初的“成果”不出所料,簡直是讓人耳不忍聞,像是一隻猴子在琴鍵上亂按。

可是不出半年,他寫作的旋律居然有模有樣。

現在不到兩年過去,雖然和專業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至少已經寫起來洋洋灑灑,奏出來的效果也可謂恢弘大氣。

這位同學如今在學校裡,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03

由於在學生會工作的關係,我曾經採訪過幾位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學長學姐。

同樣是一天24小時,同樣是一年一個寒假一個暑假,他們做出的成果卻幾倍於普通學生,獲得的獎勵讓人豔羨。

我問道:“我們的空閒時間只有週末和寒暑假,請問學長學姐是怎樣在這麼少的空閒時間裡做完這些研究的?”

其中一位學長的回答讓我特別印象深刻:

“平時小段的空閒時間,也是空閒時間啊!比如我,每天晚上都去實驗室一直到關門,自然就多了很多接觸科研的時間。”

想想我們大多數同學,每天晚上大多是在閒聊、刷手機中度過,直到寒暑假才想起找導師、進實驗室,僅僅從時間投入上來講,就比學長少了一大截。

04

清華大學精儀系81班2008級本科生馬冬晗,上學期間三年學分績班級第一,連續兩年素質測評第一,於2011年獲得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

要知道,每年的清華本科生,只有5人能夠獲此殊榮。

不僅成績突出,她還是精儀系學生會近些年來第一位女主席,並歷任精儀系乒乓球隊、排球隊、羽毛球隊隊長,可謂各方面全面發展。

而我們看看她那張密密麻麻的作息時間安排表就會知道,成績的取得不會無緣無故。

很多人感嘆:“比國家領導人還忙”、“深刻感覺自己連呼吸都在浪費時間”。

正是她有效利用了一切空閒時間,使得她在人才濟濟的清華脫穎而出。

等不了幾個暑假,我們就畢業了;等不了幾個明天,我們就老了

05

當我們想要學習一些技能或做些什麼“大工程”時,總是想找一段足夠長的空閒時間。

這當然是人之常情,誰都不願在日常生活的焦頭爛額中再加上些什麼工作,“閒下來了再去做吧”,很多時候成為了我們首先的想法。

在想象中,等閒了下來,每天早睡早起,專心致志地做這一件事,哪怕留出休息娛樂的時間,也頗有富餘。

可是,或許是到頭來又有了別的事情,抑或是自身的惰性使進度慢了幾分,自然是“克終者蓋寡”。

魯迅講,哪裡有天才,自己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

我們需要的是減少“喝咖啡”這樣的休閒,抓住每天的空閒提升自己,而不是等真正“閒下來”之後,再去做本應在平時就做好的事。

不會利用平時,只想著暑假的人,也利用不好暑假,“等放假”只是他們麻醉自己的藉口。

真正想做事,不要等暑假,不要等明天,從現在開始。

因為,等不了幾個暑假,我們就畢業了,等不了幾個明天,我們就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