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游记

民国上海游记

法兰西只是地平线上的一个黑点,船轮每转一次,就见他渐渐地沉没海中,沉没在渐趋消失的普罗文斯的蓝色的天空中。

船第一次停在绥特埠。我们经过了雷色布的铜像,经过运河的入口,沙漠,伊斯马利,苏夷士;最后,我们毕竟走过了这火炉样的地狱。但是红海和他的险恶的名誉,仍使我们感到恐惧,虽然到晚来,风过处,是令人觉得清凉的。以后一天天的是航行。

我们的船一天天的减空,像渐渐挤干的海绵一样。每次停船总有几个旅客登岸,还有枪械、鱼类及其他零星东西,同时也卸了上岸。船边的水线就渐渐的高了起来。

在科伦坡、槟榔及新加坡,我们看到奇异的树木,与好看得像天神一样的长发的土人,在西贡的船埠上,挤满了人众。女人面上涂着脂粉,与法国一样,可是男人仍旧是面孔黄黄的。有些是肥的,有些是瘦的——样子正像是避暑地的情景。

以后我们迢远的长途过了英国的都市香港,最后来到上海。上海住民二百万人,都不绝的为了万能的金钱而奔走争竞。除了纽约以外,在世界上要像这样竭力以求达此鹄的,要像这样集中其心意于单一的活动的,怕没有第二个地方了。真的,能够不为此阿堵物所迷的是很少很少,可怜呀旅客,他耳中所听到的只是叮当的金钱声——他再不能找到他所进去的金门了,因为这门只是开在外面的。

这是我们航程上的第四十天。在这里,所见到的,便是各地方所曾见的面孔。四十天来,我们像笼中的松鼠样移动着——看着太阳向海中下沉,有时可以望见绿绿的陆地,睡着的时候因为船底的机器声,心中觉得懊恼。但是今天我们到了目的地了——上海,毕竟到了!

船在黄浦江的两岸中行过,波浪便向两旁激起,小船上的船夫似在恼我们的船的无礼。我们早远远的见到工厂的烟囱了,河流每转,便愈加见的明白。煤烟缕缕,在平静的天空中飘浮。

我们的出入道上是一片喊声,骂声。旅程的最终所常有的喧嚣,激闹到了顶点。此时是七点钟,我们希望于午时到上海。旅行皮包是拍着踢着的用力的在盖,一个月前箱子的空处,现在都填满了东西了。小儿啼哭着,有劈拍的掌击声刺破繁闹的空气。安南人的茶房,装作不知道这回事的样子,前来表示帮助,但是到底因了他宝贵的助力,箱子得以盖上扣好,于是快活的船客就给他以加倍的小账。甲板上,远望的旅客,管自的立着,在观览平整的河岸,但见两旁尽是堆栈,码头——一种动人的红色砖瓦的建筑物,上面用大黑字写着所有者的名字——还有是纱厂丝厂,以及各色各种的工场。江中,是驳船,小火轮,帆船,各种声音搅成一片,成为一种可怕的嚣声。

最后,细索抛上我们的码头,系船于埠的长铁索开始转动。群众小心的暂时退开。船上的推进机停止了对泥水的拍击。一声最后的凄惨的汽笛声,跳板放下了,我们的甲板上就挤满了群众。

此时是八点钟,在这得任轮船徐缓的旁岸停止的异地,正喧扰着从睡眠中醒来的城市的闹声,是预备作工了。

这里一带,街道狭隘,屋宇低矮,所有的中国人似也比平常肮脏。工部局巨大的洒水车,把所有的灰尘都变成泥土了。有美国的水手,已醉或醉醒的,在调笑中国的女工。我们继续的行去,是市上了。房屋渐渐的高大,渐渐的整洁,街道也宽广了。我们走过了一条桥,就到外滩——即俨然突出的外滩,在远东,没有个人不知道的外滩,也即是沿着黄浦,在风雨的日子,河水无力的拍着的广大的道路,也即是上海在这里显示其所有的财富之地。

岸上,这些三和土与花钢石的宫殿,伟大的银行建筑,便是从中国广大的省分,源源不绝的抽取金钱成功的。河上,是显露着巨炮的灰色的战舰,法国的,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都有。

【图书简介】

《海上行旅(民国上海游记)/民国分省游记丛书》是民国时期的上海游记选,是民国人写上海的游记专辑,旨在凸显民国人的旅游意识和旅游趣味。对于今人重新认识民国旅游趣味及旅游线路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游记本身的文学价值也值得关注。这些都是当下读书界不甚注意的文化死角,不仅可拓展全民读书眼界,对于体味民国生活亦有切实的作用。

民国上海游记

《海上行旅》 冯仰操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来源丨《海上行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