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普通人不应轻易模仿高难度的医药投资

导读

医药行业存在两个流传甚广的共识,一曰确定性强,二曰防御性品种。遗憾的是,市场中的共识,往往都是代价高昂的错误,这两个共识,可能统统都不正确。

上次我们说到,一部电影,让全民热议医药话题和医疗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医药公司的关注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关回顾

一周总结:快速扫盲医保变革与仿制药企

人们对医药行业普遍存在两个共识:

  • 行业确定性强,可以大赚
  • 医药历来是个防御性品种,至少很安全

可是遗憾的是,市场中的共识,往往都是代价高昂的错误。这两个共识,可能统统都不正确,普通人其实不应该轻易尝试高难度医药投资。

首先,大家认为医药行业确定性强,这个认识来自朴素的民间智慧:中国人很多,而且正在快速老龄化,同时,新生儿数量和结婚率都在下降,因此当人们越来越老,药必然越吃越多。

这里面最典型的问题在于,行业机会未必是公司的机会,多数情况下,由于行业景气度高,往往引发竞争加剧。当投资过剩,供过于求,那么多数没有竞争优势的公司,都会在行业欣欣向荣的同时,平庸的原地踏步。

再比如说,我们曾说过固定成本非常重要,它看似是一项成本,但其实是领先企业最重要的壁垒。对于医药行业来讲,研发支出就是最重要的固定成本之一。

假如这是个增速一般的小市场,那么竞争者根本进不来,因为你能得到的那一点小份额,那一点小收入,全花出去都覆盖不了庞大的固定成本。但是,如果现在市场增加突然加速,市场规模突然增加一倍,那么很多人收入增加一倍后,就可能支撑起这个固定成本。

因此,行业规模大,行业增长确定性强,对于多数的公司来讲,可能根本不是好事情。

用大家更熟悉的餐饮行业来说明一下这个道理,因为人们都是要吃饭的,而且肯定消费升级越吃越好,所以你应该去投资一家饭店。可是很遗憾,餐饮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是不到10%的个位数水平。

因此,行业的机会,未必是属于你的机会,越是确定性的大规模行业,往往越难做。

说回到医药行业,按照国际最权威的GICS行业认定标准,制药、生物科技行业

2017年的行业净利润率水平是1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10%。

作为生意,这两项数据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水平了。而且理应如此,医药行业本来就应该强调社会价值而不应该过分的去强调盈利和商业价值。

小鲜肉:普通人不应轻易模仿高难度的医药投资

有关于医药行业的第二个共识,说市场里医药行业是个防御品种,就算不大赚,至少很安全。很遗憾,这个共识又是错误的。当年大名鼎鼎的重庆啤酒,做疫苗临床研发实验都通过了,市场非常兴奋,可是最后突然爆出黑天鹅失败了,如今的市值不足当年2011年的40%。

在投资中,人们都喜欢追捧有原创研发能力的创新型医药公司,可是这种公司更不是防御类品种,这是典型的科技公司,而且是人类最前沿最复杂难度最高的领域,不要说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去评判这类公司的实验室研发进度,甚至我们可能都没有见过他们的产品。这类公司研发一款原创药品,往往耗时长达10年。

在10年的漫长岁月里,完全有可能发生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有行业数据表明临床I期到III期的失败率在90-95%,且不用说整个研发期间的失败率可能会更高。而且还有一种可能是对手在你之前提前研发成功,一将功成万骨枯,你的投入都会打水漂,变成沉没成本。

还有很多原创药企,投入的大量研发成本,它会在会计报表上做资本化处理。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研发花的钱,本来是一项经营中的费用和成本,但是资本化处理之后,认为这钱花出去是投了专利,等于你花钱买了资产。

这么一来,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的医药公司,凭空少了一大块费用,当期财务报表的利润会非常好看,直到某一年跟你说研发失败,然后这个投入会突然计提亏损和减值,那么这种风险在某一年集中释放,是根本无力去承担的。这是典型的高精尖科技公司,而根本不是什么防御类品种。

最后总结一下,医药行业是个典型的承载社会价值的行业,但正因为它的社会价值大于商业价值,因此不应该成为强调回报率的投资者的首选,如果不具备医药相关专业背景,普通人不适合轻易尝试这种高风险和高难度的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