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良:談談傳統武術文化(二)

傳聞故事有它的類型,因此我們考察這一類傳聞故事時,首先要看一下這類故事有幾種類型,通過歸納我們發現,傳統武術的傳聞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歷史附會型;第二種是假託佛道型;第三種是傳說延伸型。下面我們就對這三種故事類型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

傳統武術的傳聞故事

一,歷史附會型。所謂歷史附會型是指構成這類故事的基本內容,無論它的時代還是人物,似乎都有一定的史實依據,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社會名士,都可以成為這類故事中的關鍵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宋代第一代皇帝宋太祖,有關這位帝王的故事,歷來被習武群體津津樂道,在明代的著作中,就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拳種。在今天的民間還流傳著不少以他名字命名的拳種套路。比如《太祖長拳》、《太祖連拳》、《盤龍棍》等等,他們都把開山祖推為趙匡胤。歷史上趙匡胤宋太祖擅武並非虛構,宋史中就說,他少時學騎射,則出人之上。宋人筆記中也說他擅長使用棍棒。《水滸傳》中一開始就有這麼兩句話“一條漢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中都姓趙。”由此可見宋元以後,宋太祖擅武的故事已在民間流傳,棍是他擅長的兵器。在華北地區民間還流傳著趙匡胤與董家五兄弟相鬥的故事,不同的區域其故事內容也不一樣。講趙匡胤在外闖蕩,有一次碰到了董家五兄弟,有人說是打樹上的棗和五兄弟發生了爭吵,也有人說是趙匡胤住了房間,付不起房錢,最後和董家五兄弟發生了打鬥。趙匡胤和董家五兄弟打鬥的故事,最終逐漸演變成華北地區廟會武術表演。

除了趙匡胤以外再看岳飛,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廣泛文化影響的民族英雄,因此不少傳聞故事拳種就把它的創始人推為岳飛,在傳聞故事中就連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也把岳飛請進山門,像明清開始流傳的《易筋經》就講《易筋經》傳到宋代以後是由岳飛傳下來的。這種歷史附會型中的人物,除了趙匡胤、岳飛之外還有很多,比如假託先秦孫臏的孫臏拳,假託關羽的春秋大刀、趙雲的子龍槍等等,這類故事很多,我們把這類故事稱為歷史附會型。

第二類是假託佛道型,佛道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每一個子系統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傳統武術也不例外,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傳統武術文化中這種佛道的印痕。比如少林武術就是假託佛門的最典型事例,早在明中期開始,少林寺就以棍法名聞天下,談到它的起源,一些書上是這麼記載的,由明末的錦拿羅王傳下的,錦拿羅王是佛教的護法深,因此錦拿羅王就成為少林寺中的護法,從而還形成了少林武術文化中別具特色的錦拿羅王文化信仰,南北達摩更是少林拳術的始祖。達摩傳拳曾幾何時是習武群體內部普遍的說法。

說到道,影響同樣非常清晰,較早地記載著道教文化對於傳統武術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明清時期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撰寫的《?墓誌銘》,在這篇墓誌銘中記載了有關內家拳的源流,當然,黃宗羲的記載是根據黃鎮南生前所說而記,他說,所謂內家拳者,概起於宋子張三丰。由於張三丰是武當山的道士,後來也就演繹出了“武當拳”,或者說,武當派內家拳。因為到了近代以後,內家拳又指像太極、行役(音)、八卦這樣的拳種,因此又把內家拳混同於太極拳,張三丰也就邏輯地成了太極拳的創始鼻祖。這是道教文化的影響之一。

另外我們還看一下青萍劍,據說青萍劍的劍法是出自明末江西龍虎山天食府(音)全真道人潘元貴所創,該劍法以應周天之術,一共有365劍。這套劍法到底是否起於明末,是不是應周天之術,但說這套劍法是由龍虎山全真道人所創,就給青萍劍法抹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第三種故事類型是傳說延伸型,傳說延伸型的故事是指該故事或由前代的傳奇故事演變而來,或者編撰出一兩個人物加以鋪張。在具體內容上又和上面所說的兩類故事密切相關,比如我們看看八卦掌的故事,談到八卦掌的起源,人們往往說它的創始人是董海川,說他年輕時好武,喜歡遊歷名山大川,有一次他在深山之中迷路了,碰到了一個小道士,小道士把他領到老道那兒,老道給他傳授了一套高妙的拳法,之後董海川習練之後就非常厲害,進入了宮內等等等等。這種故事很清楚,它和中國歷史上的遇仙故事非常接近,一個人不管什麼原因吧,或者說是理由,或者說砍柴,迷道于山中,最後碰上一兩個仙人,帶到某個地方,得到了各種各樣的恩惠,受到了很大的好處,最後回到凡間,這種故事我們稱為“遇仙模式”,這種遇仙模式和董海川的故事就非常接近。

類似的故事模式又體現在形意拳的創始人姬龍豐身上,說行役拳也是明末時期有一個叫紀龍風的人,在終南山遇到了一個高人所傳授的。另外《水滸傳》中的許多人物、許多故事,也給傳統拳種的故事增添了很多內容,就《水滸傳》中的武松而言,以他命名的拳種就有“打虎棍”、“武松脫銬”、“武松獨背擒方臘”等等;由歷史附會型、假託佛道型、傳說延伸型三大類別所組成的傳統拳種故事,各具特色,同時他們又在彼此之間相互滲透、相互整合、演繹。

從它傳承的方式看,主要是在民間口頭相傳,比起記載來,口頭相傳具有變易性,會按照傳說者不同的愛好,理解,加以潤色加工,使得故事不斷地充實,同時也發生變化。相反,這類故事如果一旦用文字加以記載下來,它的故事內容就相對穩定,而且還往往會被後人引為事實加以引用。這類應該是我們在考察傳統武術時注意到的問題,在口傳時變異性相當大,但一旦這類故事用文字加以記載就具有了穩定性,同時又往往被某些人作為史實材料加以運用。比如說我們剛才說到內家拳黃宗羲寫的《黃鎮南墓誌銘》中提到的內家拳起源,特別是由這篇墓誌銘出自黃宗羲之手,身價更不得了。比如說,到了晚清明初時期出現了一本《少林拳術秘訣》,其中有關少林武術的描寫,很多人把它作為史實加以引用。這個情況我們應該要看到,因為有史為證的文字記載對於長期被剝奪了受教育權利的下層民眾來說,具有很大的導向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