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舊影1972年,受多元文化影響的寶島


臺灣有98%的人口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漢族,約2%則是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定居的臺灣原住民族。臺灣本省人指二戰結束前就已在臺灣生活的族群。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人種屬馬來人種。中國政府將臺灣南島語系各族群統稱為高山族。

臺北歷史悠久,歷史遺蹟眾多,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居住,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意為臺灣之北從此有“臺北”之名,統管臺灣軍民政務,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省的政治中心。

1970年代與1980年代為臺北市的高度發展期,城市的商業重心也從此時開始逐漸向東移至東區,西區相對顯現出發展衰退的態勢。截至2018年1月,臺北市總人口2,682,721人,人口密度為9,870.21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臺灣第一位。

高雄市,是中國臺灣省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由原高雄直轄市與臺灣省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合併而來。

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以及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等縣市相鄰。

花蓮縣隸屬臺灣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界宜蘭,南接臺東,西沿中央山脈脊線與臺中市、南投縣、高雄市為鄰,東向太平洋。花蓮是臺灣最後一個被漢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稱“奇萊”, 花蓮縣還是臺灣面積第一大縣。經濟主要以工業、商業和運輸業為主。

縣境東西寬僅27~43公里,南北長達142公里,為臺灣僅次於臺東的第二“長”縣。 花蓮縣是臺灣原住民最多的區域,境內原住民以臺灣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佈最廣。舉世聞名的太魯閣峽谷就是位於該縣秀林鄉境內。

臺南,是中國臺灣省的六大“直轄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臨臺灣海峽、東依阿里山山脈、北接嘉義縣、南與高雄市接壤,是臺灣重要農業及蔗糖產區。

荷蘭人佔領臺南,於大員港建立奧倫治城,後更名為“熱蘭遮城”。並建“普羅民遮城”。清代,清政府在臺南設臺灣府,為全臺首府。【臺灣舊影,1972年。攝影:尼克·德沃爾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