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慘!暴雨成災!多地玉米一夜全倒!幾乎絕收!

以下圖片均為各地玉米倒伏慘狀!!!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看了這麼多,你是不是被驚到了?有什麼想說的!老百姓的莊稼在水裡泡著,玉米倒伏那麼嚴重,損失如此慘重,做農民咋就那麼難啊!!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怎麼辦呢?農民還得想辦法自救!

玉米倒了,要不要扶,怎麼扶?咱來說說清楚!

有專家建議大雨過後玉米倒伏不要扶,原因是扶的同時可能會對玉米根系造成傷害,影響玉米的後期生長,一旦在人工扶的過程中傷害了根系,就會對玉米後期生長造成二次傷害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但是還有的人說不扶的話,玉米田裡不通風,都捂死了,玉米再生長過程中就沒辦法結穗。

那麼大雨過後玉米倒伏要不要扶呢?如果扶,我們又該怎麼扶呢?今天再為大家來說道說道玉米倒伏的那些事兒!

玉米倒伏後,我們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玉米倒伏的三種類型

一是玉米根倒。即玉米植株自地表處連同根系一起傾斜歪倒。發生根倒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溼度過大,當降雨量大、風大時容易發生。

二是玉米莖折。即玉米植株未發生根倒,而是從基部某節位折斷,莖稈折斷的部位有的是幼嫩的節,有的是節間。莖稈發育不良和瞬間強風是引起莖折的主要原因

三是玉米中上部彎倒。即植株中上部彎曲、匍匐。田間玉米倒伏的情況比較複雜,有的是整塊地表現為同一種類型,有的則是上述三種類型都有。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大雨過後玉米倒伏怎麼扶?

首先發生根倒的玉米時,雨後應該儘快人工扶直並進行培土。

其次發生彎倒的玉米時,雨後可用長竹竿輕輕挑動植株,抖落雨水,以減輕植株壓力,待天晴後讓植株慢慢恢復直立生長。但抖落雨水時要注意儘量不要翻動植株,以防人為造成莖稈折斷。

第三發生莖折的玉米時,要根據發生程度區別對待。莖折比較嚴重的地塊,可以考慮將倒折植株割除用做青飼料,然後補種一些葉類蔬菜;莖折比例比較小的地塊,將倒折植株割除即可。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根據玉米倒伏不同時期

1、抽雄授粉前後出現的倒伏。要從倒伏時的上風頭開始扶起,扶起的同時要將玉米根部用土培好,最好兩人一起操作,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較上部位輕輕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培土高度以6-8釐米為宜,培土後要用腳踏實。

最好當天倒,當天扶,最多不能超過3天,3天后不能再扶,再扶傷根反而更加減產。

2、雌穗抽出後出現的倒伏。中度倒伏(與地面夾角30—60度),按上述方法人工扶起,也可以3-5棵玉米扶直後,在玉米結穗部位用細線繩把秸稈捆紮在一起,最好不要捆紮玉米葉片。

過3天后,再將綁繩剪斷使玉米自然生長,這樣對玉米的後期灌漿和產量基本沒有影響。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3、對全倒伏的玉米植株,可在確保不傷莖稈和根的前提下,於穗位以下用木棍等進行支撐,使玉米穗離開地面30釐米左右,防止鼠害、防止黴變。在扶起和支撐植株的同時,可結合打掉底葉,增強通風與透光;可追施速效氮肥,增加營養,促進成熟。

玉米倒伏這麼多,面積這麼大,除了是因為颱風引發的的暴雨導致之外,是不是完全是因為品種不抗倒伏呢?

玉米為什麼易倒伏?不光是品種的問題!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玉米是一種高稈作物,夏季如遇颳風、下雨,就特別容易倒伏。玉米一旦倒伏,輕者照成減產,重者則會造成絕收,令農民朋友十分頭疼。好多農民朋友在選擇玉米種時,往往選擇矮稈品種,覺得這樣會不易倒伏,真的是這樣嗎?

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

*

01

種植密度過大

*

合理的密度才會有合理的產量!

很多農民播種時播種量加大,有些品種密度一米4棵最佳,往往播到一米5棵甚至更多。

每一種玉米品種都有它最合理的種植密度,常見品種的種植密度如3800--4000、4000-4400、甚至到5500,這都是根據品種審定公告上廠家推薦的合理密度,超過或低於這個密度都不行。

低於合理密度,同樣水肥條件下,玉米單株個頭肯定大,但總體產量上不去。而種植密度過大危害更大,和小麥一樣,種植密度過大,很多農民都常說“光長個子,不長肉”,水肥跟不上,通風透光差,極易倒伏反而造成減產或抗病性降低。所以說“合理密植才是關鍵”!

為什麼農民明知道密度大不好但每年還是種的密度大呢?

原因:天氣乾旱,保苗為主的心理。

常言道:“有錢買種,沒錢買苗”。特別是“鐮刀彎”玉米產區,玉米播種期往往天氣乾旱,雨水不足,而拔節後期雨水過大。播種期都是搶墒播種,或人工澆水造墒播種。就怕天旱出不好苗,播種量故意加大。現在都是機械化單粒播種,機播手也怕出不好苗,怕擔責任,也建議播多種子。而現在的玉米品種發芽率都很高,墒情好的情況下發芽率都很高。等玉米出齊苗,農民又沒精力和時間間苗了,又或者不捨得間苗,最後照成種植密度過大。

颱風來,暴雨到,多地玉米倒了!扶不扶,要知道,不能怪品種了!

玉米禿尖空杆嚴重

密度過大,通風透光足,照成玉米植株生長空間縮小,同樣水肥條件下極易競相往上生長,爭奪更多的陽光,照成徒長,莖稈纖細,葉片薄而窄,氣生根少,根系不發達,後期照成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衡,穗位往往偏高,極易倒伏,即使沒有倒伏,往往造成玉米棒禿尖嚴重,甚至空杆,棒穗短小。最終產量也不會太高。

*

02

施肥不合理,氮肥過量

*

目前玉米施肥“種肥同播”、“一炮轟”很常見,都知道玉米是喜氮作物,往往施用氮肥過大。農民朋友為省時省工還都是採用“一炮轟”的方式施肥。

這種施肥方式極易造成氮肥玉米前期氮肥過量。而市場上化肥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好的控釋肥還相對好點,能在玉米不同時期,根據吸收氮肥量的不同做到合理有效釋放。而劣質的控釋肥往往做不到真正控釋,苗期氮肥釋放過多,後期脫肥。而且劣質化肥含氮量大,磷鉀肥少,特別是鉀肥偏少。玉米雖是喜氮作物,但鉀肥對玉米的作用除了對產量有益以外,對玉米莖稈韌性增強有很大作用。玉米缺鉀往往造成玉米莖稈纖細,韌性不足,玉米極易倒伏。玉米缺磷造成根系不發達,霸王根少,抓地不牢固,營養水分吸收不足,也容易倒伏。

氮肥偏大的危害更大,眾所周知“氮促生長、磷促根,鉀膨果”。氮肥過量極易造成玉米徒長,特別是玉米苗期,本該蹲苗,讓莖稈粗壯的時期,因為氮肥過大,雨水充足的情況下,生長過快,造成玉米莖稈節間增長,植株過高,加大倒伏風險。

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控制玉米株高的基礎。科學的玉米施肥最好能做到分量多次依據玉米不同時期需肥量合理施肥。當然現在省工省時是趨勢,即使要“一炮轟”儘量選擇正規名牌大廠的控釋肥。

*

03

玉米品種缺陷

*

現階段沒有完美的玉米品種(沒有即高產,又抗病,抗倒、抗旱、抗澇,耐密植,脫水快、易機收的品種)

目前市場上高產玉米品種很多都是高稈品種(因為有高大和健壯的身體,才有高產的保證,沒高度就沒有產量),這些品種雖然產量很高,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發生倒伏。有些高杆高產品種在

合理種植密度情況下抗倒伏能力也挺強,但農民目前的種植習慣往往向高密度發展,所以抗倒性再好的玉米品種一旦超過合理密度也很容易倒伏。

矮稈的玉米品種就一定抗倒嗎?不一定!

玉米抗不抗到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穗位高度”。

有些品種生長高度確實不高,但是它的穗位並不一定低,有的穗位高度能達到1.5米以上,甚至更高。同樣容易倒伏,特別是玉米到中後期,玉米的重心全在棒穗上,穗位越高,越容易倒伏,所以“控制穗位高度是控旺關鍵”,矮稈的玉米品種不一定就不倒。只降低株高,不降穗位是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