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提起毒品,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金三角。

這片地區遍佈毒品、毒販聚集,是名副其實的死亡之地。

許多影視作品在這裡取材,無數戲劇衝突在這裡上演。

而要了解這片區域,一個重要人物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

他的歷史,就是半部金三角的歷史。

他在販毒界的地位,就如洛克菲勒之於石油,巴菲特之於股票,馬雲之於互聯網。

他就是坤沙,販毒界的行業擔當。

坤沙,中文名張奇夫,有一半的漢族血統。

一般來說,從事販毒這種行業的人,小時候都應該過得比較慘。

不好好學習,導致沒文化、沒學歷,最後被逼無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不過,坤沙的經歷卻有些一言難盡。

坤沙三歲喪父、五歲喪母。

是個倒黴透頂的苦孩子。

不過,至少從物質上來說,父母的離去並沒有讓坤沙的生活產生什麼問題。

坤沙的家庭屬於當地的貴族階級,相當有錢。

加上爺爺和叔叔都對他關愛有加,讓他能夠在失去爹孃的情況下依然成長為一個陽光快樂的小正太。

當時,坤沙的爺爺在當地經營著一個比較大的馬幫。

馬幫,其實就是當地的物流公司。

因為金三角那片地區山地多,車輛不通。

所以運貨的差事就只能辛苦騾馬驢了。

而這個幫人運送東西的行業就被稱為馬幫。

照此推算,當地的物流行業從業者可能會被稱為馬仔。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不過,當地既沒有淘寶店家,也沒有網購剁手黨。

購物的群體也就不會是廣大的婦女同胞。

在那片窮鄉僻壤,人嫌狗不待見的地區,只有一種東西值得運送——

毒品。

所以,坤沙的毒梟身份可以說是祖傳的。

他並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不良少年,而是一個把家族榮耀發揚光大的乖孫子。

不過,放在整個金三角地區來看,坤沙家族的生意還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當時,金三角地區唯一的霸王龍是羅星漢,他才是當之無愧的毒王。

但是,正如《紅樓夢》中王熙鳳所說的那句名言——

大有大的難處。

老大面對的壓力可比小弟們大多了。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由於羅星漢的強勢,緬甸和泰國政府都感到了危機。

於是,政府軍沒事就找羅星漢撕個逼,撲滅他蠢蠢欲動的小火苗。

羅星漢這個帶頭大哥在上邊頂著政府軍的圍剿,而小弟們則在暗地裡茁壯成長。

坤沙,在默默等待著屬於他的時代。

機會很快就來了。

一箇中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坤沙的命運。

也改變了金三角的歷史。

這個人叫張蘇泉。

張蘇泉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國民黨軍官,50年代末被派到了中緬邊境執行任務並留了下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蘇泉結識了坤沙。

二人相見的場景可以參考《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情節。

具體細節不再贅述。

總而言之,坤沙緊緊抱住張蘇泉的大腿,任命他為部隊的總參謀長。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張蘇泉把先進的軍事理念和戰鬥素養植入了這隻部隊。

自此,坤沙的部隊如魚得水。

手下的關羽、張飛、趙雲也被張蘇泉治的服服帖帖。

原本由烏合之眾組織起來的武裝力量搖身一變,成為訓練有素的正規軍。

自此,坤沙發展成金三角地區的第二隻霸王龍。

成為和羅星漢平起平坐的人物。

一山不容二虎,一金三角不容二霸王龍。

坤沙開始和羅星漢發生摩擦,撕逼大戰拉開帷幕。

由於坤沙機智地向政府投誠,所以他面對的壓力不如羅星漢那麼大。

1967年,在坤沙與羅星漢史詩級的撕逼中,坤沙大敗羅星漢。

從此,金三角的霸王龍只剩下一隻。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不過,緬甸政府關注的重點也開始轉移到坤沙身上。

政府是絕對不希望有一支政府之外的武裝力量獨霸金三角的。

哪怕他現在看起來還是條比較聽話的小奶狗。

可惜,坤沙的政治水平還是不夠高,他絕對沒有好好研讀《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以至於錯估了政府的意圖。

1969年,緬甸政府邀請坤沙出席軍事會議。

坤沙覺得他與政府的關係依然很友好,便屁顛屁顛的去了。

沿途一路拍照合影留念。

結果,緬甸政府組織的卻是一場鴻門宴。

坤沙從霸王龍一下變成了甕中被抓住的鱉。

與此同時,緬甸政府雙管齊下。

趁他病要他命,一股腦清掃坤沙舊部。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失去帶頭大哥的坤沙武裝犯罪團伙眼看就要崩盤。

不過,好在他們還有擅長打逆風戰的張蘇泉。

在政府軍全面出擊的情況下,張蘇泉且戰且退,保存實力。

憑藉其出色的軍事素養和指揮才能,保住了坤沙的主力部隊。

而且,張蘇泉的政治水平也是非常了得。

思想覺悟比坤沙高了不少。

當時,坤沙部隊所處的地區是緬甸的撣邦。

這是緬甸聯邦中一個少數民族比較多的邦。

當地的群眾時不時的就會鬧一下獨立。

張蘇泉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一細節。

既然和政府已經明面開撕了,也就無所謂再鬧的大一點了。

作為一個純種的漢族人,張蘇泉居然腆著臉打出了“撣邦革命軍”的招牌。

口號是——

爭取撣邦民族獨立。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這事的奇葩程度就好比一個英國人在清朝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

並號召所有漢人跟隨他一起推翻滿族統治。

這麼不靠譜的事還真就被張蘇泉有鼻子有眼兒的做起來了。

接下來,在營救坤沙的過程中,張蘇泉又顯示出他卓越的政治智慧。

他趁著夜黑風高,綁架了兩名蘇聯派到緬甸工作的醫生。

而後,張蘇泉召開記者招待會,逼迫國際輿論向蘇聯施壓,營救兩位人質。

蘇聯政府的壓力隨即轉化成緬甸政府的壓力。

最終,在幾次輾轉騰挪後,坤沙重獲自由。

在張蘇泉的苦心經營下,坤沙的形象從毒販一下子轉變成撣邦的民族英雄。

他的武裝力量發展到了兩萬人,全都是有編制的正規軍。

而且,坤沙治軍非常嚴格,手下一旦沾染毒品,立即槍決。

這也使得坤沙部隊的戰鬥力十足。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隨著地位的不斷攀升,坤沙的政治抱負也越來越高。

1993年,坤沙宣佈成立“撣邦共和國”,自己出任總統。

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不過,也是最後的輝煌。

時代變了。

位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國交界的金新月地帶崛起,成為新興的毒源地。

而且,隨著冰毒的問世,傳統毒品海洛因的地位也在不斷下降。

失去財政支撐的坤沙集團走向沒落。

1996年,迫於國際和國內的種種壓力,坤沙向政府軍投降。

從此,坤沙退隱江湖,在緬甸首都仰光養老。

而他的戰友張蘇泉也來到仰光,經營一家電影院和一家中餐廳安度晚年。

2007年,坤沙去世;

2011年,張蘇泉去世。

金三角毒販撕逼史

這對在20世紀叱詫風雲的毒梟組合永遠退出了大眾的視野。

毒品的黃金時代就此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