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谋建产业高地,助推产城融合——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

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

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剑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高端,三大产业板块形成“三足鼎立”发展态势,产业集聚助推产城融合成为全新增长极。

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功能区作为成都实施“东进”战略的主战场之一,形成了航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其着力加快建设以智能制造模式为主线的产业生态圈,着力壮大产业链、强化创新链、构建人才链、嵌入资金链、完善服务链、优化供应链,增强人与产的匹配度、人与城的关联度、产与城的融合度,为“功能复合程度越高的产业园区更具备活力”这一论断再添成功范例。

深度!谋建产业高地,助推产城融合——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

美富特膜

区位淮州:成都东北门户城市

淮州新城地处成都市龙泉山脉东部,金堂县域中部地区,位于成渝经济圈和成德绵乐经济带主轴线上,“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支撑点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节点

其紧邻成都中心城区,北联国际铁路港,西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南靠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距离成都市区48 公里,金堂县城23 公里, 是成都“东进”主战场和核心承载地;

涵盖淮口、三溪、高板、白果4 个乡镇和成阿工业园、金堂工业区2 个省级工业开发区。

境内京昆、沪蓉、成渝等6 条高速公路交织环绕;

成金青、成金等多条快速路通达八方,规划建设中的成金简、金简黄等三纵三横6条市域快速路网对外联通,达成铁路、成遂渝高铁、成渝铁路穿境而过,地铁24、38 号线快速串联。

深度!谋建产业高地,助推产城融合——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

环能德美

2018 年7 月6 日至7 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会议审议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并提出,成都要充分发挥天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高端创新资源集成运用能力;

用足用好空铁一体化形成的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以淮州新城为中心整合区域资源,规划建设第四个国家级开发区。

淮州新城全面建成国家级开发区后,将在成都东北部形成新的发展极核,再创一个产业高地,协同成都西南部高质量发展区,共同支撑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利于整合金堂、青白江、新都构建环成都经济圈东北部城市群,成为辐射川东北经济区的重要门户枢纽,有利于促进川东北经济区、成遂渝经济轴、成德绵产业带协同发展,对全省扶贫攻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深度!谋建产业高地,助推产城融合——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

淮州新城是成都“东进”战略的核心承载区

宜业淮州:发展高端势在必行

淮州新城作为成都“东进”战略的核心承载区,荣获“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环保装备(成都)制造基地”等多种称号,产业规模实力不断提升。

园区遵循“城、人、产”发展规律,先公建配套后产业发展,2017 年6月委托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淮州新城系列规划,其中《淮州新城分区详细规划》、《淮州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以及同兴、小柏、老城、高板片区等区域控规和《淮州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已完成成果方案。

编制《淮州新城产业发展规划》、《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功能区总体规划》,启动并加快了能源、通信、交通、控制性详规及产业园区“二次创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并围绕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航空服务业3 大主导产业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投资促进方案。

区域错位协同发展是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功能区的重要举措。重大技术装备产业推进发展思路,抓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历史机遇,以

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装备、绿色环保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军工生产装备等细分领域,将淮州新城建成中西部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集中先进制造业。

清洁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大数据产品及服务、载能新型材料制造、电能替代装备电器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服务业,前期以政府发力(招引项目、试点示范应用)为主, 中期转向外源动力与内源动力同时发力(外来龙头企业与本地企业协同发展),后期逐渐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突破核心技术、创建自主品牌),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的清洁能源产业园区示范区。

航空服务业

发挥一类通用机场的独特优势,重点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运行保障等细分领域,将淮州新城建成中西部地区

通航运营基地、会展基地通航枢纽

“东进”战略实施以来,园区已引进投资95 亿元的尼桑电池、投资56 亿元的同捷新能源、投资75 亿元的京东无人机智慧物流、投资50 亿元的中国建材凯盛科技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等重大产业化项目53 个,总投资532.45 亿元,其中“六类500 强”行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12 个

深度!谋建产业高地,助推产城融合——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

构建多功能生态新城区

宜居淮州:多功能生态新城区

根据人才结构占比与从业人员特征,淮州新城差异化、定制化提升城市居住功能。人才公寓布局在观山生态廊道两侧,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之间,成为产城互动的联系和纽带。

园区力争到2022 年总产值突破1000 亿元;到2035 年建成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60 万人;远景规划13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0 万人,将淮州新城建设成为成都东北部一流的产业新城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为实现未来愿景,园区将坚定以建设成都第四个国家级经开区为导向,全力推进新城城市建设。

☞一是积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推动“金淮一体、拥江发展”,充分借鉴莱茵河经验, 以沱江为轴线,沿江布局功能性、引领性配套项目,加快滨江路、沱江绿道等城市轴线建设。

☞二是加快征地拆迁工作。围绕城市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重大“引爆点”项目,全面启动沱江两岸及重点区域整体拆迁搬迁。大力推进清溪湖、扬溪湖等“引爆点”项目范围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形成城市新名片。

☞三是加快构建“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体系,推进贯穿“东进”城市群的金简仁快速、联通成都主城区的成青金(成淮)快速以及遂成铁路动车公交化改造、轨道交通等道路工程建设。

喜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七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