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不到一個月5人溺亡 溺水後教你咋急救自救

  連日來,持續高溫天氣致使野浴、游泳等溺水事件頻發。今年僅7月15 日至8月8日20幾天的時間裡,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就接到5起打撈救援任務,不幸溺亡的5人中,有4人因野浴溺亡,1人因釣魚不慎滑入水中。頻發的悲劇再次提醒我們,戶外水域水況複雜,易發生溺水事件,最好不要到河邊遊玩。那麼,面對溺水,周邊的同伴該如何施救?溺水者又該如何自救?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溺亡事件頻發 令人痛心  

7月15日14:00,藍天救援隊隊長吳憲亮接到彰武縣馮家派出所打來的電話,請求隊員們協助打撈一名落水者。接到任務後,隊員們緊急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隊部,迅速趕到現場,很快將落水者打撈上來。  

7月25日,32歲的王某(化名)與同伴來到阜蒙縣阜新鎮三道溝村附近的水塘釣魚,就在準備釣魚時,天空下起了小雨,小雨並沒有阻擋他們釣魚的興致,繼續在河邊釣魚。誰知災難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天色漸黑時,王某不慎滑入水中。

當日23:26,藍天救援隊接到求救電話,他們迅速整合趕赴現場,由於天黑路滑,隊員們也幾次險些滑倒,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搜尋,王某屍體被打撈上來。  

就在救援隊隊員們拖著疲憊身體回到家僅幾個小時後,7月26日11:30又接到一起救援任務。在阜蒙縣國華鄉一名50歲左右的村民在附近水塘裡野浴時不慎溺水。來不及休息,救援隊員們立刻迴歸戰鬥狀態,馬上趕赴事發現場。現場救援情況十分特殊,水塘兩側是90度的崖壁,水深有四五米,只有一個低矮處可以進入水中,救援難度非常大,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搜尋,終於將溺水者成功打撈上來。  

7月29日17:40,吳憲亮接到彰武縣四合城鎮居民打來的求救電話,電話裡稱,有人在水庫裡溺水,請求幫忙打撈。當隊員們來到現場查看後發現,這起救援並不容易。水底深處全都是水草,要想在眾多水草中找到落水者,難度可想而知。隊員們邊打撈邊清理水草,從18:00開始,一直連續作戰到凌晨3:00 左右仍未見到溺水者。此時,4名隊員已疲憊不堪,隊員的胳膊、腿和腳等多處被刮傷,儘管非常疲憊也受了傷,但他們對救援沒有半點兒放棄,稍作休息後,他們迅速調整狀態,繼續進行打撈,經過18 個多小時的打撈,在次日中午時分,隊員們終將溺水者打撈上來。事後清理現場時發現,打撈上來的水草就有2000多斤,可想而知,當時的救援難度有多大。  

8月3日17:20,藍天救援隊接到電話,稱新邱區丁香湖發生有人野浴後失蹤事件,請求救援人員協助打撈。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連續打撈,隊員們終於把落水的50多歲的張某(化名)成功打撈上來。據瞭解,由於天熱,張某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帶外孫子來丁香湖避暑,誰知為了涼爽下水游泳的他再也沒有上來。

安全意識淡薄 存僥倖心理 

 一起起悲劇的發生,著實令人惋惜。吳憲亮說:“每年在媒體上都會報道一些溺水事件,以暑假孩子居多。但近年來,成年人野浴溺水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安全意識薄弱、不熟悉水域環境、認為自己有水性會游泳、存在僥倖心理等成溺水主因。”  

“野浴溺亡者多數是水塘周邊的居民,因為自我感覺對家附近水塘十分熟悉,所以忽略了安全因素,只圖一時涼爽。”吳憲亮說,經過這麼多年的救援,他發現,凡是在野浴中溺亡的人,大多都是事故水浴周邊居民,而且會游泳。認為自己會游泳所以並沒有考慮水域裡面暗藏著的漩渦、浮游植物、深坑等問題,這些都可能成為“索命物”。吳憲亮表示,如果游泳時出現不適,要及時上岸或通過各種方式向同伴發出求救信號,當發現有人落水時,旁觀者不要貿然去救人,因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將十分危險,此時應當向就近的人員呼救,或利用長樹枝去營救,同時要迅速撥打報警求助電話。 

 “不僅野浴可以溺亡,其實在正規的游泳池裡也會發生溺亡事件。”吳憲亮說,很多人以為溺水的人會大喊大叫驚慌失措,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站立的樣子,或者好像在水裡垂直爬一個隱形的樓梯。頭大多數在水面上,嘴巴有時候在水外,有時候在水裡,一上一下好像冒泡。如果這時,你要是以為他在玩兒,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此時,他已經溺水了。人溺水的時候會本能自動先保護呼吸系統,其他身體部位都是次要。所以不可能說話或者濺水來引起別人注意力的。一旦這樣,旁邊的人只有30 秒鐘的營救時間,時間再長溺水者很可能因大腦長時間缺氧後會有後遺症。

溺水後急救自救 成救命關鍵 

 無論是野浴和正規游泳池,溺水都可隨時出現,那麼如果你遇到溺水者,該怎麼施救?如果自己溺水又如何自救?吳憲亮告訴記者,往往人們遇到溺水者的時候,自然反應是趕緊將其嗆到肺裡的水給排出來。於是,時常看到有人對救上岸的溺水者拍背、頂肚子,甚至倒吊的救助方式。但是根據現代救援理論,趕緊做心肺復甦才是正確的溺水救援方式。  

一般溺水者都無法像電影中那樣呼喊撲騰。因為如果不會游泳,加上溺水時的慌亂與誤吸,多數人是無法將頭抬起來的。因此,如果發現有人在水中做“怪異”泳姿,或慌亂掙扎,就要留心——是不是遇到溺水者需要救助了。 

 氣道痙攣和窒息是溺水早期的主要矛盾,隨著全身缺氧時間延長,會導致溺水者心跳驟停。如果遇到心臟驟停,常規的搶救是優先進行心臟按壓。但是,溺水者是因為缺氧繼發心髒驟停的,所以開放氣道、恢復呼吸是救援的第一步。  

如果不善於游泳救人不要盲目跳入水中救人,若溺水者還在撲騰應用繩索、救生圈、竹竿等物品幫助他,若溺水者已無反應,應爭分奪秒進行心肺復甦,同時撥打120急救。 

 一旦溺水現象不幸發生在你身上,那麼該如何自救?吳憲亮說,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掙扎。很多人當知道自己現在可能正面臨著溺水的危險,就會下意識地開始雙手胡亂拍打掙扎,這樣的做法會導致水流進鼻腔,從而阻礙溺水者的呼吸,嚴重時可導致嗆水而亡。  

正確的做法是保持鎮定,不要使身體下沉,儘量不要浪費過多的體力。丟掉身上的重物,屏住呼吸,全身放鬆。因為水是有浮力的,當身體在沉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身上沒有重物的人很有可能向上浮起的。身體上浮獲救的幾率就會增大,儘可能在短時間內擺脫困境。不過,一定切記不要嘗試把整個頭部伸出水面,這樣很危險,對於不會游泳的人來說只會打亂平衡使自己緊張和被動。其次,不要大口呼氣,儘可能使身體浮在水面上,呼叫他人,等待他人救你。當你感覺開始上浮時,應儘量保持仰位,使頭部後仰。只要不胡亂掙扎,人體在水中就不會失去平衡。仰位的話口鼻才能先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和求助。  

此外,要相信他人,冷靜自救。很多事故降臨後,溺水者都會特別的慌張而失去理智。當救助者來臨時,溺水者儘量不要驚慌失措的去纏住救助者的手、腰、腿等重要肢體部位,要聽從救助者的安排,相信救助者能夠成功施救。

阜新日報社 阜新微報 記者 趙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