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人就是自己长大了就是?所谓爸妈就是你有了孩子就是了?

所谓大人就是自己长大了就是?所谓爸妈就是你有了孩子就是了?

昨晚一家人外出吃饭,本来吃得好好的,一家人有说有笑,饭店里灯光柔和气氛融洽,直到对面传来孩子的哭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斜对桌是一家三口,应当是刚开始吃没多久,桌上的菜还没怎么动。小男孩也就两岁多,坐在宝宝椅上,伸着两只小手,张着小嘴儿,可劲儿哭着,一看可能是有什么要求。

本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哄一哄,抱一抱,走一走,陪他玩一玩儿,转移下孩子的注意力,就没事了,所以大家根本没在意,我还笑着跟钱儿说了句:你看对面小弟弟,虎头虎脑儿的,多可爱,我看他是撒娇了要妈妈抱。”而后,我们就继续吃我们的了。

可过了一会儿,哭声却更厉害了,由大哭变嚎哭,引得一饭店客人的视线都投了过来。两个服务员也赶紧过来,手里拿着小玩具帮着一起哄。

可小男孩儿根本不买账,把头转向一边,只是哭。比较奇怪的是,男孩的父亲始终自顾自坐着,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筷子,就没挪过地方,只是嘴里不耐烦地冲着孩子妈妈说着,你快把他抱出来呀!别光坐着呀,快点儿啊!

孩子妈妈身着一袭长裙,高挽着发髻,打扮很时尚。此刻她站到宝宝椅旁,一脸幽怨地看着孩子父亲,嘴里小声说,我抱了,他把腿盘在椅子腿上,我抱不出来,不信你看。说着伸手又去抱孩子。

说实话看她的架势,我这个做父亲的也看得出,平时她应当很少抱孩子或亲近孩子:两只胳膊几乎都伸直了,身体离孩子很远,身子不是往前俯而是往后仰,也就形式上略一用力就放弃了。这种架势,就算孩子不把腿盘在椅子腿上,也很难抱起来。

孩子呢,一边哭一边使劲儿摇头,看得我也直摇头,心里直着急。她又试了两次,便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了,既没有想别的办法,也没有跟孩子好好沟通的意思,脸上的表情不是替孩子着急,而是厌烦,大概是觉得孩子碍事了,或者埋怨孩子父亲的不闻不问。

就在这时候,一直没挪窝的孩子父亲突然发飙了:冲着孩子吼道,你有什么话你说呀,别光tm哭!孩子当然不买账,根本就不看他,头歪向一边,哭声更烈了。我心说这不是废话吗,孩子这么小,他倒是想说,还得说得出来呀。

而后发生的一幕,真让人实在忍不了。就见孩子父亲突然站起来,一把把孩子妈扒拉到一边,来到宝宝椅旁边,双手抄起孩子,连带宝宝椅,一把提了起来,嘴里骂着你个傻x,你松不松开,松不松开?而后在空中重重地一下又一下往下甩孩子,想把宝宝椅甩下去。

那巨大的力道,让孩子的下半身和宝宝椅一下下撞击在一起,发出咔咔的声音。 孩子开始明显吓懵了,停了哭声,接着就是变了声地哭,大概是太疼了。。。

更奇葩的是,孩子妈此时没事人一样站在一旁看着,好像终于轮到孩子爸解决,自己可算解脱了,我也真是服气了。

这一瞬间太快,我们都还没来得及反应,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孩子已经被甩了七八下了。

我想大概是个当爹妈的,可能就跟我一样吧,我当时心揪到嗓子眼儿了,浑身开始哆嗦,拳头不知不觉攥得紧紧的。因为我们两桌离得比较近,我半个身子已经站起来,就准备上了,因为真忍不了。好在这时几个服务员一起跑过来拦下了他,帮着让孩子把腿松开,一起把孩子从宝宝椅上抱了出来。

没想到的是,孩子父亲依然不依不饶,冲着孩子妈喊了一声,你结账,而后一手抱着孩子往外走,另外一只手抡起巴掌一下一下拍在孩子背上和头上,我不记得孩子哭成什么样了,只记得那一声声砰砰的声音,拍在我们这些同为父母的人心上。

后面的事不必写了,不敢想他余怒未消回去之后会怎样对待孩子,只想说,这夫妻俩,关系是真拧巴,让人看了真不舒服,偶然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儿,不吐不快。

按说孩子闹觉或者哪儿不舒服,再或者有什么诉求都有可能会一直哭,这样的事太常见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跟孩子沟通。

即便这些都没用,对于一个尚不懂事又不会说话的孩子来说,也再正常不过了,即使孩子一直哭,也没人会当回事,因为孩子的这点事就恼羞成怒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我感觉大概这当爹妈的有这样一层意思,就是觉得孩子只能可爱天真事事顺着自己,绝不能给自己添堵添乱碍着自己的事;孩子只能在外人面前给自己长脸,绝不能给自己丢人。如果不然,孩子就不是孩子了,自己也就不是大人,就爱谁谁了。但愿这样的为人父母者是少数中的少数!

小时候总有一种感觉,现在看是错觉,觉得很多事情,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很多能力,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具备了;很多好习惯和责任感,等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所谓大人,就是等长大了自己就是了;所谓爸妈,就是你有了孩子就是了。

成年后才发现,真不是这么回事!你不去学习,不去修炼,不去打磨,督促自己成长,那么你骨子里仍是小时候那个无知的自己,你也就仍是掩藏在大人躯体里的小人儿,时不时拿自己表面上的大,去堂而皇之给自己找理由,去尖酸刻薄,甚至颐指气使于孩子的小!

我想那做父亲的冷静下来后,夜深人静时,应当会深深自责于自己的一时冲动,和恼羞成怒之下失去理智的做法吧,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毕竟,抛开众人的眼光,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确是切切实实的,也许是无法弥补的。

当然这样的例子太极端,我以前总觉得只有剧中才得见,不想生活中竟会真实上演。

可是面对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多少可以反观一下自己内心深处,有时不自知的那些小,和表面呈现的那些虚假的大,让我们以更真实,更谦逊,更自知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孩子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