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生不外乎 「妙手仁心」

醫生這個職業,其技術的形成,往往需要長年如一日的堅持與付出,如果不是因為對職業充滿熱愛,很難堅持下去,很難攀上高峰。這種對職業的熱愛,與對患者的摯愛,是很難分開的。

8月19日,首個“中國醫師節”,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80名來自全國各地,從院士到鄉村醫生,涵蓋了婦產科、兒科、麻醉科、全科、中醫科、口腔科等35個臨床專業的醫師獲得“中國醫師獎”。(8月19日澎湃新聞)

好醫生不外乎 “妙手仁心”

“中國醫師節”是繼教師節、記者節、護士節之後,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四個行業性專屬節日。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表示,設立醫師節,第一是提升醫生職業的榮譽感,第二是推動全社會對醫生群體的關愛,第三是推動醫生行業的職業精神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在人們看來,還要加上一句:落腳點也要在改善醫患關係上。

說到醫患關係,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和諧的醫患關係,對於醫患雙方都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個職業都有社會認可度和尊重度的問題,很難想象,醫生這個職業可以無視社會評價而孤立存在。看病是最需要信任的。對於患者來說,在一個互不信任的空間裡,也很難得到醫生最貼心最用心的對待。患者又何嘗不是醫患關係緊張的犧牲品。

現實中的醫患關係並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劍拔弩張,在很多醫院,都有著大量和諧醫患關係的佳話。失敗的醫患關係,只是極端個例。分析良好醫患關係的成功案例,符合設立“中國醫師節”的初衷,有利於從根本上改善醫患關係。

這一次,有80名醫師獲得“中國醫師獎”。這些“中國醫師獎”得主,不僅得到了業內的認可,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們與患者之間表現出了尊重、信任、和諧的關係,分析他們的事蹟,不外乎四個字:妙手仁心。具體講,就是有精湛的醫技和高尚的醫德。

妙手和仁心,醫技和醫德,常常被分開強調,但在事實上,兩者往往是統一的。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學慶每次與患者溝通時,始終將自己的音量控制在60分貝左右。被稱為“60分貝暖醫”的江學慶解釋說,“醫療方面一切按照規範來,怎麼讓患者聽了舒服,容易接受,就怎麼說而已”。這種職業養成,是德,何嘗不是技?

人們心目中的好醫生,就應該是既有醫技也有醫德。一個真正的好醫生,也一定是既有醫技也有醫德。醫生這個職業,其技術的形成,往往需要長年如一日的堅持與付出,如果不是因為對職業充滿熱愛,很難堅持下去,很難攀上高峰。這種對職業的熱愛,與對患者的摯愛,是很難分開的。這也是很多人感慨的,一個沒有大愛的人也很難成為大醫。一個醫生只要具有了醫技與醫德,一定會贏得患者的信任與認可。

和諧的醫患關係對醫患雙方都十分重要,需要醫患雙方都付出努力。其實,人們心目中的好醫生不外乎“妙手仁心”。“中國醫師節”和“中國醫師獎”不僅告訴了患者,在我們身邊永遠都存在好醫生,也在提醒廣大醫生應該朝著什麼方向去努力。

(燕趙都市報 毛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