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CEO王小川從技術和商業角度講解區塊鏈和比特幣

問:我知道比特幣,但它和最近大火的區塊鏈有什麼關係呢?請給我講講區塊鏈唄

王:數字化之後,發郵件很方便的,一種是中心化服務,一種叫非中心化服務,其實發郵件做到非中心化了,世界上沒有一個唯一的郵件服務器,而且是接力的,郵件會通過它發過去,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就是這份郵件可能會被複制了好幾份。但是你沒法把郵件內容變成數字資產,對吧?如果把一個資產轉移給你,發給你之後,我自己還留了一份,假如我告訴你發完後我已經銷燬掉了,又怎麼證明呢?

以前資產在互聯網登記是中心化的,你必須有個服務器放在這,有它的認證,這個資產歸你還是歸他。是中心化才能解決的一個信任的問題,依靠一個第三方解決信任。如果沒有第三方,兩個人之間是在數字世界裡面是沒法達成一致的,對吧?

所以比特幣或者區塊鏈的技術破天荒的在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的、無需信任的這樣一個場合裡面,把一個幣給造出來了,這個幣給你的時候就確保這個幣就是你的,不是我的。也沒人能仿造一個幣,也不能多造一個幣,這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是它的本質。因為我們人是通常說中心化的。

問:所以創始者等於是要推翻之前的中心化是嗎,持續十年了吧,最早什麼時候開始的?

王:二零零九年吧,第二件事情說:它是個商業,用哪個地方,可以用它改造生產力關係,改造這種產業結構。但要完整理解區塊鏈的時候,光看技術是不夠的,包括商業是不夠的,光看zheng zhi制度也是不夠,要從完整的視角來看它是什麼

問:如果說應用到底怎麼用?比如這個技術對商業世界的改變,對行業的,它的圖景是怎麼樣?

王:比如說,第一個典型就是來發幣,比特幣一共2100萬個。上限這麼多,沒有人能夠說多造一個出來。而且現在大概只發了大概2/3的樣子,還有1/3等著大家去挖出來。然後這個幣我轉給你,那就你的了。不會出現這種歧義。而且幣可以細分的,可以說我轉0.01個給你,所以你可以認為造了一種叫做數字黃金。可分割,有限量,這麼一個東西,大家很高興,因為以前的貨幣ZF發的,對吧?而且ZF可以印錢,然後你還被監管,如果存在銀行裡面,你還給你搞沒了,不是你的了,身份也被暴露了。所以比特幣是你不知道我是誰!我就是一串數字,這是我的錢包代號。然後轉給誰就誰。

問:對,但是之前的貨幣後面是有一個某種意義上ZF的強烈的信用支撐的,一般都有對應的黃金儲備來支持這個貨幣的價值的,這套系統的運轉,這個比特幣到底是什麼東西在支撐它的運轉?

王:第一個,ZF的貨幣其實已經沒有黃金做支撐了。你可以無限發幣,所以這個幣到底值多少錢? 就是本質上是交換價值多少,但更重要的是共識,大家相信它有價值,它就有了,比特幣經常被大家質疑的地方就是它沒有內在價值。它就是“你相信”,你路邊撿個貝殼,貝殼有價值嗎,如果大家都相信它換一斤肉,你拿它就能換一斤肉了。如果它是一個超越貨幣,一個能取代貨幣的東西,那它可能一個幣就會變成幾百萬美金,全世界交易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都用比特幣來交易,這筆交易就是具有價值的,所以貨幣本身也沒有內在價值,就你一種信任,或者因為一種共識,大家都相信,它就有價值了。

問:那這種信任怎麼就突然開始建立起來了?

王:少數人吧,最早是幾個人信,就很便宜,隨著信的人越多價格越貴。

問:所有的貨幣,所有的信任本身都是幻象,你願意相信這種幻象。那它也有可能突然消失了!

王: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呢?就相當於說地球上生命突然間無故就消失了嗎?對比特幣的信仰跟基督教擴散的方式相似

問:區塊鏈對我們的商業世界最直接的影響會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這種方式還沒有進入傳統的商業世界嗎?那麼它進入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王:在區塊鏈的世界裡面,我要把幣跟鏈分開,鏈就是說我形成一種共識機制,不一定指是什麼方式發幣,對吧?比如說我的房產合同交割,在商業裡面是一定需要中心化才能做清算業務

幣剛談完了,因為它就是建立信任,再提一個問題,像彩票,今天大家其實是擔心裡面有貓膩的,它進行搖號,搖完號之後,這就是我中獎了。有可能是搖了之後,作弊的人把自己寫進數據庫,他就中獎了。或者按某個機制搖,說是按一種隨機的機制,它是真的隨機嗎?

但是用區塊鏈技術就可以解決這事,每個人是否在規定時間之前真的買了這個號是寫在一個鏈上的,所以你看到的不是一箇中心數據庫,而是每個人手上的賬本都有這筆記錄,你想看你可以隨便拿一個賬本過來看到它,而且不能再篡改了,你只能往上加東西。

它所有的修改記錄都是放在上面的,或者彩票這個號碼怎麼搖,有沒有計算公式把上面都拿來取隨機數,就出來了,整個東西就沒法作弊了。就是這種沒有信任的時候,它怎麼能夠建立信任?

其實彩票這麼做就可以了。合法的情況下,你要發個彩票,別人說你憑什麼對吧,誰發彩票誰都可能會有貓膩,你說我拿這個技術做東西,我代碼是全公開的,他就信了,也不用個人所謂的信用背書,這件事是靠技術來背書,因為第三方靠不住!

王:鏈上每一個數據的增加都是寫在上面,不能抹掉原有的數據,所有數據全都記在一塊,那你就能很快地檢索,看到所有歷史過程。

問:九幾年你剛進入互聯網的時候,也沒有現成的規範,現在過了20年,現在基本上所有東西都進入到規範裡面了,區塊鏈也會是這麼一個過程。

王:我分三個層面將把區塊鏈的技術講透以後再開始講它的這個商業,然後最後講到它的zheng zhi!

區塊鏈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在就是大概每十分鐘會生成一個新的賬本,把這個十分鐘裡面產生所有交易記在這個賬本上,然後把賬本發給所有人同步。

所以區塊鏈的每一塊是一個新增賬本,然後鏈到原來層面上就形成一個不可篡改的這樣一個賬本記錄,本質是這個東西,這個賬本你可以下載,也可以看其局部,它算法很優化,如果只關心我自己錢包,我會下載這個賬本中一小部分,如果我高興,也可以把這些賬全記下來。

甚至我可以把這幣託管,我一筆賬都不記,最後託管銀行一樣把我的幣放在裡面。這個區塊鏈式每十分鐘增加一個賬本。但是到底誰來完成記賬這個事情呢?

絕大多數人都想去記這個賬,因為有激勵,就是在這十分鐘裡,如果是誰被上帝恩寵選中就記賬了,他就能獲得一個獎勵,在最早獎的是50個比特幣給你,每過一段時間會折半,前一段時間會獎勵你25個幣,現在只獎勵給你12.5個幣!而且再過一段時間就獎勵你再一半的幣,以表彰你記的這個賬

為什麼給你發幣呢?因為記賬是有成本的,我先說收益,一個是你記賬獎勵你錢,但是越往後獎勵錢越少,那你覺得不虧了嗎?越往後給你獎勵什麼呢?交易費!就是如果兩個做交易要記賬的時候,你可以自己說,你交多少錢來做交易費

那麼對於這個記賬的人,他一定會選擇這種這個利益最大的這個賬,因為他這賬本數量就每十分鐘記錄這個條數有限的,他會選交易費最高的來記,交易特別活躍的時候,我怕時間長,我就願意交點錢,要不老排不上隊,記不上賬,交點錢他就幫你插隊了

所以實際上中間有記賬的這個人,能夠有利益驅動他去做這個事,但這是很大成本的,他要去算個隨機數,就是根據這個賬本的東西來講的話,去算這個數就等於要解個謎題一樣的,這個謎題是特別耗費算力的,而且沒有什麼優化算法,也就是很粗暴的算,隨機數量算,也許你把它解開,也許別人解開了,就好像說你去找個特別大的一個數,然後這數字是是家公認的,你先找到這個數字,你就獲得這個記賬權,於是大家拼命算。

當然如果你計算力是別人的兩倍,你就兩倍的概率把它算出來,只是概率。對吧?然後大家就拼命增加計算,如果所有計算機都提升兩倍了,這題目難度就得增加兩倍。就是它是通過這個難度控制大家十分鐘才算的出這個賬本來。為什麼今天大家拼命增加計算力,就是搶那個記賬權,搶到就獎勵你這個幣,所以他把大家叫礦工,礦機。所以比特幣它是在這個環境中間是用一個巨大的計算力去解決一個沒有這個中間環境裡面的一個信任問題了,再往深的就不講了。總之你知道比特幣其實很低效的,因為你不能做到效率又高,又去中心化,又足夠安全,這三件事只能滿足兩條,也就選擇了一個這個效率低的做法。這是技術裡面的一個實踐,有其他變種,但大概離不開這個思路。

問:但是你剛才說那個所有人都拼命計算獲得那個權利記賬權,所有人這個主體是什麼呢?

王:計算機,可能是代碼,有很多的代碼副本,你只要說想做,你買臺機器,然後放代碼副本就開始算就行了,因為網上的交易很多,傳一堆過來,找到記賬權,把這個交易記在裡面,儘可能在有限的條件下,記更多帳!

問:那麼對公司和對個體是什麼概念呢,參與整個的記賬過程,比如小川你這個個體怎樣參與到這個區塊的這個遊戲之中呢?

王:因為有三個角色,一個叫做它的社區,就是寫代碼的人,第二個話是叫做礦機、礦工、礦池,他們擁有巨大的計算力。本來按道理在計算機是全球分佈的,那麼算力也應該全球分佈。但實際上很多人扎堆,因為算力集中化效率高,他就通過這種記賬來獲得比特幣,這是第二類,就叫挖礦。第三類的話,就是這個這個真正擁有幣的人,就是那種花錢買幣的人,他們掏現金去買幣,然後現在他擁有幣

這三個人群組織的比特幣生態的這個系統中間有個法則,因為記賬這事,如果是一半以上的人都作假,最後你這個帳就給抹了,所以它有一個假設,是不會有一半以上的人同時參與造假,跟投票一樣的,但是是用它的計算力投票,而不是人數,一半以上的計算力不參與造假,就能保持它的這個系統的穩定,因為你如果拿ip來投票,有可能有人搞一大堆ip就行了,但算力很難造假

問:目前到底多少人捲入到了這種你可以說資源的形態,就是這個區塊鏈這個世界裡面

王:大概也就幾百萬人吧!

問:比如說你在95年的時候或者93年的時候,只是幾個美國大學的機房,就我們現在處於什麼一個狀態?我覺得很好奇,它是不是一個新的世界誕生,一群人在建立一個新世界?

王:現在還是黎明之前的感覺,還沒到一個大眾認可,只是一小群認為自己覺醒的人,比別人有先見之明的人進來了

問:就很像可能20多年前那些編程者或者……

王:不一樣,因為這個世界太瘋狂,這是個利益相關,20年前那次人是沒錢賺的!

問:完全理想主義的方式?

王:現在是大量投機的人,或者說是那種貪婪慾望已經扎進來了,技術問題就是這個十分鐘的賬本的連接不可造假,全部可以回溯,然後講商業,講商業化的這種區塊鏈大概有三種情況可以用,一般這種分法叫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

公有鏈的意思就是全社會就是這一個代碼副本,它解決商業問題是全社會共同的一件事,就是公有鏈,就代碼開放給所有人,誰都可以參與,所以最典型應用就是用來造代幣。這是第一種形態

第二種叫做私有鏈,就比如說一個企業,我拿區塊鏈解決我企業內部的數據的這種不可篡改問題

因為一個企業中心化是最簡單的,一定是有CEO對吧?我有數據小組,明明我是可信的環境,然後非把它搞成不可信任,要用高成本來做這件事情,在一個組織內部如果有權威,就像一個國家是發的貨幣全民認,企業的數據庫大家認,那就沒有區塊鏈的意義,所以私有鏈是沒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那剩下的就是聯盟鏈了,在一個行業當中有若干組織,互相之間有共同生存基礎,但是又沒有一個所謂的的盟主,說你們跟著我,每個人都屬於既需要合作,又互相在產生不信任和敵視狀態

比如製造業或者農業,上下之間,其實沒有一個人能夠說話算數,那也許有機會產出一種區塊鏈技術,使他們之間大家願意形成這種信息的同步,信息的信任,所以不是愛希歐和代幣這種事

所以在你腦子中,最樂觀的情況下會變成什麼樣的一個場景,其實就是有些產業,然後他們建立某種機制,比如說廣告體系,然後廣告點擊對吧?到底點沒點,然後對廣告主付錢,所有廣告資源也許可以用這種東西

問:再比如說這樣的一個浪潮過來,比如對你現在做的公司,會有一個怎樣的衝擊呢?

王:我覺得主流的公司,做大的公司都不喜歡這東西,你既然用公司的信用背書,這東西就是越屌絲越草根越沒有話語權的人才越擁護這件事情,總是希望公司信用不被信任

愛希歐是模仿IPO這個詞,公司上市就是公眾發行,我把這股份發給公眾,然後你們擁有著公司一部分,就上市對公司來講是屬於募資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募資是需要層層審批的,比如說什麼證監會也好,然後股市,然後有什麼像分析師啊一堆東西的,所以有很多小公司當初創的時候,他是沒有能力說我就上市了的,對吧?

愛希歐不是發行股票。他就發個白皮書,然後就發幣,你願意買就買,你買我的幣,就擁有我這個公司多少這種資產,以後我會幹一個什麼樣的區塊鏈企業,就等於繞過證監會去上市這件事情,這是前段時間最熱鬧的一個東西。就大家去認為這東西有價值,去買去搶,它就升值,再迅速套現,特別熱鬧

這聽來講的話,就等於又是去中心化了,擺脫ZF,擺脫了一個集中的股市,能夠就發幣了。民眾也能參與進去了,而且可能立馬眼見著這個估值就漲了

傳銷也是這樣的。這個繞過所有的事情,所以思考有邏輯的。幾年前有個眾籌的東西也特別火,我來說一下

第一個,其實大眾這種投資理念,投資是不是獲得成功?其實因為這種公司信息是很不透明的,它的白皮書鬼知道長啥樣,沒有一句話靠譜

所以最透明的這種投資渠道,是股市二級市場,尤其是西方世界二級市場,是你講的每一句話必須是真的。即便這樣成熟市場裡面90%的這個交易來自於基金,不是個人,因為即便給你所有公開信息,作為個人你有沒有能力去甄別它?那退到一級市場意義上,就是這種信息就不透明瞭!個人是不怎麼能參與的。對吧?

二級市場到新三板這個一級市場,其實一個比一個難判斷,越難判斷是越需要更專業的少數人,新三板是500萬人民幣才讓你投,就避免這種無知的散戶去做這種事情,所以我想講的是,投資這件事情其實是一個特別專業的活,大眾其實是做不到的。

所以愛希歐實際意味著最後有大量的投資人得不到保護而破產,那個白皮書不具備法律效應,幣對應資產是沒有法律效益的,你如果投資了股權拿在手裡面,那是受國家法律約束來保證你的權益的。如果起糾紛,上市公司解決不好,我告你你就很慘。但對於愛希歐,你買了這個幣之後,從技術上說這個幣的確沒人能搶走,但是如果這個公司最後跑路了呢?或者這個公司就是不遵守遊戲規則把資產變賣了呢?你是沒地說理去的,你擁有這個幣不代表擁有這個公司的對應價值

問:那些接受這個遊戲規則,那些國家是怎麼想的?比如說新加坡接受了,你覺得他們的思路是什麼?

王:我覺得他們還沒想明白,沒想明白這事沒什麼用!

問:其實還蠻神奇的哦!

王:從zheng zhi實踐上看,比特幣這種事叫無政府主義,像利維坦開始講到的這個體制,說人民是需要有政府能夠幫你抵禦外敵,它是指對外的東西

但其實我覺得也需要ZF才能實現你的內部的一些利益的分配和治理的,像北京市平均每人每天製造一點幾公斤的垃圾,如果沒有清掃組織那麼北京就毀了,所以其實我相信還是需要利用集中力量來解決問題

其實比特幣如果在完美情況下運行時是好的,但一旦遇到有問題之後,怎麼做修改,投票機制就開始出現問題了,比如說像遇到這問題了,現在一秒鐘交易七筆,可以叫堵車堵的很厲害了,這時把公路拓寬,那可能幣的價值會上升,對吧?

原來一秒鐘交易7筆,現在一秒鐘7000筆,比特幣可能會很活躍,所以擁有幣的人會喜歡,因為這樣交易起來方便,沒有交易成本,幣還可增值,我先前還講到說幫你記賬的那些礦工,他們也喜歡幣增值,但他不想把路修得特別寬,因為路修特別寬之後,那麼交易就不擁堵,它就收不了高價過路費了

幣圈裡面做社區的常常具極 右的無ZF主義,號稱對利益不看重,它有另一套想法,所以當他們想去完善社區,擬去修改比特幣機制時,因為各方利益不一致,就會形成巨大的分歧了

於是就出現了分叉,分叉的意思在BTC外面出現了BCC的東西,就是在多少塊之前凍結了以後,用兩套技術協議來解決,你以前擁有幣都承認,但是以後哪個鏈是大家最認同的東西,就變成兩個不同的幣了,就等於一塊人民幣分成兩張幣了,每個幣的面值還一樣,但是以後就不兼容了

比特幣不斷出現分叉這種事,並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極 右主義其實是比民主化還民主的一個東西,但是另一方面比特幣其實已經中心化了,因為據說90%的比特幣是掌握在百分之9的人手上的,前四大礦廠擁有了超過60%的計算力,其實他們想搗亂的話,是可以把整個比特幣的交易信息重新給你推翻的,這不就能造假了嗎?

在一個去中心化的地方,其實已經出現很多中心化了,這個事情是沒有那麼理想的,所以我從商業之外,在zheng zhi理念裡面,發現這個東西可能玩不動

問:好有意思,從這個衍生出來,面對區塊鏈和比特幣這樣一個新話題,當你面對一個新事物的時候,就你的去理解他的出發點,或者說你的最初的這種就接近他的方式,這套思維訓練是怎麼出現的?

王:我是這樣,其實我本來不是特別關心的,有一天是一個搞生物學的朋友跑來問我,問的問題特別專業,我都回答不了,我就驚了,這方面我應該更專業啊,他應該比我白痴才對。我就開始去研究這東西了

問:對,包括你剛才說的,你認為它的那個優點也好,它的弊端也好,都這樣羅列出來了,這背後肯定是因為你有自己比較明確的一個價值判斷!

王:沒有沒有,我是在學的過程中逐步去清晰的,先不要做任何假設

問:我意思是有一個基本的東西使你對世界有一個切入角度,你才會更好地理解對嗎,這個東西對你來說是什麼?

王:我覺得有兩塊東西,一個是對技術本身的理解,其實好多人在卡在技術上,你在讀那個技術白皮書的時候,因為比如你講到這種公鑰私鑰體系,什麼哈希算法,如果你不理解,你可能讀不懂這東西,所以技術層面對我不是障礙,我能看懂它的每一個基本的元素,就像這個齒輪是怎麼轉的,我先看見了,就不會丟,這是最基本的事情,先搞懂它的技術

然後再去看一些相關的這些詳細的文章視頻,他們提出一些概念,然後我會看哪些概念,他所構建的這樣一個模型,比如說像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這是其他人提出來的,提完之後我去理解,這個分類方法到底哪裡有合理性,然後對他們東西在去偽存真來做判斷,然後包括因為我說我講盲人摸象一定要橫跨技術、商業和zheng zhi,多個維度間在互相校驗這個事情這樣一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