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專利戰,街電科技或成最後贏家

共享經濟的迅速崛起,在影響和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自身發展的困擾也不斷升級。近日,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專利糾紛有了新進展——來電此前針對街電的7件專利侵權訴訟和行政處理請求,在街電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起了無效宣告請求後,有消息爆出,這7件專利無效案件中,有6件專利被宣告部分無效,其中4件專利涉及侵權的權利要求全部被宣告無效,迫使來電撤回相關案件的起訴和行政處理請求;另外1件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正在審理中,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已作出街電不侵權的判決。

至此,街電已經無效了來電專利的絕大部分主張的權利要求,街電在雙方專利戰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此判決有望打破行業依靠專利獲取企業發展優勢,為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創新發展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之路。

共享充電寶專利戰,街電科技或成最後贏家

專利濫用,共享充電寶行業創新的最大絆腳石

今年年初,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報告稱,2020年共享充電寶的市場規模將逼近400億大關。此外,艾瑞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的增長率高達225%。實際上,行業各個品牌的增速都保持了較高水平。

共享充電寶網點密度達到某個臨界點後,用戶體驗不斷提升,其剛需的特性便愈加突顯。對於重場景的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產品的盈利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探索出更為有效和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模式,將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當前技術創新的當務之急。

而當下,在面臨接踵而至的知識產權糾紛時,行業的創新發展與市場運營無疑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專利的濫用,便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創新的最大絆腳石。

在這次來電與街電已經持續了一年之久的專利訴訟案中,包括核心專利的大部分專利被宣告無效,來電科技的專利大棒在街電面前,此次徹底的折了。當下,對於屢次依靠揮舞專利大棒,來獲得企業發展優勢的來電科技來說,在與街電科技專利糾紛中碰壁後,它依靠專利獲取企業發展優勢的妄想也就此落空了。

有專家對此評論稱,對於硬件型產品,如果一個企業不打算後續創新,而是專注於專利戰,那麼它可能安於一站式授權,同時也只能獲得微薄利潤,而最終,企業也會很快被對手通過技術創新反超。對於來電科技來說,糾纏於連續的知識產權訴訟案,業務重心完全發生了偏移,這樣不僅不利於增加來電的品牌價值,反而降低了來電的品牌口碑和其行業的商業競爭優勢。

核心專利被無效 自信的來電反被“打臉”

共享充電寶專利戰,街電科技或成最後贏家

此前,來電曾以專利侵權,起訴街電、雲充吧、友電等行業競爭對手。在共享充電寶行業肆意揮舞著專利的大棒。

從上表中可看出,街電針對來電的這7件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起了無效宣告請求,不僅獲得支持,而且來電有6件專利被宣告部分無效。

其中,來電曾花費了2年時間進行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獲取了被其認作核心專利的“一種移動電源”和“一種吸納式充電裝置”等多項專利技術。來電把它們認作充電寶共享領域的底層核心邏輯,來電CEO袁柄松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也表示,“後進的廠商只要做吸納式掃碼借電,就不可能繞開我們的專利”。

如今,來電科技所獲取的以上兩項核心專利,據資料顯示,一項早前由來電主動撤訴,一項則於近日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判定部分無效。這對於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專利戰中,自信十足的來電科技來說,此波來自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無效判定,無疑是搬起石頭自己砸了自己的腳。

另外,對於僅剩的7953號未被宣告無效的專利“充電夾緊裝置”,仍存在商榷之處。據悉,街電針對7953號專利中僅存的來電主張侵權的權利要求2、8提起了新的無效請求,並使用了其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CN104377773A。

共享充電寶發展重在用戶體驗和市場運營

共享充電寶的發展依靠的是產品的創新和市場的運營。專利作為暫時的競爭手段,並不能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對於來電依靠知識產權打擊競爭對手的做法,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擔憂。

在行業的專利糾紛中,企業即便贏得專利戰,也只是延緩競爭對手的進度,為自己爭取多一些的時間優勢。但對於形成企業自身的核心優勢並沒有太大的推動作用。且對於共享充電寶來說,知識產權並非核心的門檻,而對於頭部企業來說,真正重心在於市場的運營和用戶體驗的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