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被动上岗,社会欠这些老人一声对不起!

这一届老人,是过得最惨的。

老年人被迫上岗,成为人肉"永动机"

早前,有个新闻提到:老人三年带两娃患上抑郁症。故事中的主人公李阿姨原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自从女儿生了二胎,李阿姨带娃没半年,暴瘦10多斤,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患上中度抑郁。

像李阿姨这样因情绪障碍就医的老人不在少数,在医院,每天接诊失眠的老人中,有三成是带娃、情绪焦虑引起的。

很多老人刚来到城市,还来不及害怕陌生的环境,就已经成为众多带娃大军的一员,成为家里连轴转而且工时最长的那个人。

人到晚年被动上岗,社会欠这些老人一声对不起!

无奈且心酸,但这就是一个普通老人的日常生活,它正折射出千万老人的生活窘境:越老生活越累。

有无数老人和李阿姨一样,还来不及安享晚年,来不及被淘汰,又被拖入时光的洪流里负重前行。

他们殚精竭虑用大半辈子抚养子女,余生试图用最后一点精力为子女减负,他们是家里的保姆,厨师和钟点工,他们全年无休,任劳任怨。就像一台永动机,源源不断输出自己的能量。

捆绑式亲情何时到头,父母们的隐忍和无奈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35-45岁的中年人成为生二胎的主要群体。随着二胎带来的生活经济压力,老人们为了让子女过得更加舒服点,轻松点,又承接了带二宝的重任。

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孩子的老年人比例高达66.47%,2岁半以内的儿童,60%-70%由祖辈照顾,3岁以后则占40%。老人已经成为带娃主力军。

人到晚年被动上岗,社会欠这些老人一声对不起!

如果说中年人生二胎是个主动选择的过程,那么,老年人就只能义无反顾履行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的辛劳付出被视作理所当然,他们的无私奉献也常常被忽略。

这种捆绑式的亲情,正在慢慢毁掉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常年在带娃一线工作的姥姥、姥爷们,身上的标签很多:劳碌、孤独和隐忍,然而没有人去关心他们在大城市的孤寂和落寞,语言不通,习惯不同,街上的标识一个也不认得,没有可以说话的人...这些让大城市的"老漂们"幸福指数越来越低。

他们被捆上的负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你当了甩手掌柜,你爸妈不得不24小时在线

养育一个孩子多么困难?

人到晚年被动上岗,社会欠这些老人一声对不起!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怀孕伊始到孩子大学毕业,一个家庭需要支出的成本至少在49万,这还不包括孩子的兴趣爱好,参加冬令营夏令营,出国游学等费用,不考虑货币贬值等经济因素的情况下估算的结果。如果按照富养孩子计算,这个数字至少得再乘以10。除了经济上面临的压力,还有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问题。

在孩子出生后的几年内,往往是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们充当着各种角色,饱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孩子渴了困了,哭了叫了,病了摔了...全靠24小时在线的老人们去应对这些"危机"。

人到晚年被动上岗,社会欠这些老人一声对不起!

不少老人在带过两个孩子后患上抑郁症,我们一直强调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是老人们的身心健康谁来负责?

他们原本也可以选择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去公园喝茶遛弯,和老年闺蜜团出门旅旅游...一辈子为儿女操劳的父母,用自己的晚年生活做赌注,只希望子女能够过得舒坦点,而子女们始终在毫无愧疚之中享受这种与生俱来的"福利"。

越老生活越累,是当下老人的生活现状,也是无可奈何的生活窘境。

让父母更幸福一点,其实很简单

古人曾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我们有幸选择了父母,孩子有幸选择了我们,都是缘分使然。血脉相连之间,互相支持,也应互相承担。

一生操劳的爸妈,你们曾为他们做过什么?

我们常常把最好的脾气留给陌生人,而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近的父母。是时候,我们也该对老人们温柔以待,让他们每一天都心情愉快。小时候,我们曾用考试分数要求父母兑现承诺,如今,也应该去努力实现他们的愿望。我们总想跨越高山大海,征服宇宙星辰,但前行路上,是不是也可以带上他们一同领略风光。

人到晚年被动上岗,社会欠这些老人一声对不起!

老人们整日在繁重的家务中无法抽身,于他们而言,我们在饭桌前递上一碗饭,回家时送上一句问候,辛苦时一起分担家务,都是最好的慰藉。

我们总以为给他们买最贵的保健品和衣服就足够了,但真正的关爱,是呵护他们的身体健康。福能达空气制水机,太空舱水循环过滤技术,鲜榨出航天级饮用水,最好的爱,就是把航天员饮用的水送给一生辛劳的爸妈。每一滴鲜活的空气水,都是我们对父母最好的回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