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远亲不如近邻,相聚始于敲门。”

……

从珠江街采风归来已有一段日子了,尽管工作忙,但这些字眼时刻在我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特有的“邻居节”,似乎已住进了我的心房,让我好像欠了一份情债似的久久不能释怀。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日前,从报纸、电视、网络上得知,珠江街第四届邻居节开幕了。本届邻居节以“美珠江、话珠江、乐珠江”为主线,突出“水乡”特色,让社区居民化身“助理河长”,积极参与河涌水环境治理,共同营造珠江街美好的家园。

看到这,我想起了珠江街邻居节厚重的内涵与外延,想起了珠江街创办和举办邻居节四年来的那些日日夜夜……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2014年,创办这个邻居节时,珠江街党工委、办事处万万没想到,这个节的创办,在南沙区是首次,在广州市甚至广东省内也是第一个。他们当时想到的是,要把这个节办成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增进党群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促进邻里和谐的平台、窗口和载体。确定的“守望相助,情暖珠江,幸福邻里”主题非常实用,12 个主题活动也丰富多彩、地气味浓,既设有厨艺比赛、棋艺交流、青年交友联谊、跳蚤市场等搭建邻里沟通的平台,也设有年行百善启动仪式、书写邻居里情、牵手邻里情等倡导邻居里新风的窗口,还有合影百家福、幸福接力运动会、蔬菜种植活动、“敲响邻居里情”微电影创作等展示邻里感情的载体。这种用“头脑风暴法”精心策划的主题细节,贴近了居民、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也实现了“居民满意、街道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三方满意,说明邻居节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要让邻居节走得长远、成为品牌,必须常办常新。2015年,珠江街党工委、办事处在内容上进一步丰富邻居节的内涵,在形式上拓展邻居节的处延,把增进邻里之情融入了第二届邻居节,确定了“缘聚珠江边,共话邻里情”为主题,设置贴近居民生活的各项围绕主题展开的活动。“居民情”活动贴近民意,围绕社区环境、退休干部如何发挥余热、新型邻居里关系、社区治安环境等话题,设置开展了“街坊论坛”活动,还以扶老、助残、济困为重点,开展了常态化、规范化的“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团结友爱、热心公益的社区氛围;“外来工情”活动暖人心,包括“珠江是我家,我的异乡梦”励志故事征集、演讲等活动,让外来工在宣传橱窗用图片展示家乡的风情风貌,在演讲台上讲述家乡的故事,令外来工有了归宿感,使居民分享到了他们的家乡美和异乡梦。结合街道侨民、知青多的情况,开展的“侨友情、知青情”活动也别具风情,“舌尖上的东南亚”美食比赛,出版征文集《知青岁月》,举办侨友、知青图片展,让侨友们和知青们追忆起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当年同甘共苦的情谊。珠江街党工委、办事处还在邻居节里专门把居民喜爱且参与人多的拔河、挑战十米长绳等活动设置成为全民运动会,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工作,又让居民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感受到体育运动团结向上的魅力。最能传递正能量的是评先树优。能当评上最佳明星志愿者、十佳好邻居,在珠江街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邻居节渐渐成为街坊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成为了珠江街人民心中的节日,也成为珠江街社区服务品牌的一张亮丽名片。这让筹备2016年第三届邻居节的珠江街党工委、办事处在方面感到欣慰,一方面又感到进一步办好邻居节责任重大。几番思量,他们认为相识、相知、相助、相守望的和谐邻里情没有休止符,是始终维系每一个珠江人情怀的纽带,邻居节不仅要在打感情牌的基础上创新形式,而且活动时间也必须由原有的二个月延长至四个月,这样才能保证邻居节的长久持续。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数百条建议,上百条点子,第三届邻居节的主题终于确定下来。“共筑邻居里亲情,建设幸福珠江”主题亮相开幕式,得到了街坊们的认同;“小城故事多”“小城微爱汇”“小城力量旺”等“一社区一品牌”的展示,“与邻相会”“与邻相助”“与邻相乐”等活动的开展,凝聚了街坊们的心,也表达了他们人人支持、户户参与的激情。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以“三社联动·邻助篇”“侨网情深·自助篇”“人人公益·互助篇”为主线的第三届邻居节,在整整四个月里传递了邻里情、街坊情、友爱情、亲子情,也让我仿佛从中看到了一幕幕真情的绽放。那由珠江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链接珠江街中医院、创艺发廊等辖区单位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列车”活动中,我仿佛看到一家家老小拉着邻居相互依偎的亲切笑容;那为外来工子女暑期探望父母设置的“小候鸟探亲”系列活动,我仿佛看到了珠江街坊们的包容、担当、亲和,看到了外来工子女在这里与本地孩子一同学习、娱戏等场景;那为残障居民设置的“残健相融,大爱相聚”趣味运动会,我仿佛看到健残居民“一对一”携手比赛的全过程,看到了健残互助、邻居里大爱的浓厚氛围;那人人公益的“小城大爱聚大家”“相聚榕树头,共话邻里情”“挖掘农耕故事,感怀前人耕耘”“凝聚微光,亲邻爱家”“同住七涌畔,共唱邻里歌”等活动,让我仿佛读到了乡愁的味道,读到了这里的亲情、友情、邻里情的厚重。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邻居节推动了珠江街敬老、爱老、助老工作开展。2014年12月,珠江街创建以“社工+低龄长者‘金太阳’+中高龄长者”SVO模式的“金太阳邻里暖心工程”。几年来,这一工程得到了发展壮大,如今已有平均年68岁的“金太阳”志愿服务者60名,结对503名长者,服务已达12000次。还培养了7次义剪、义诊等专长义工队,开展活动160场次,惠及11000多人次。以“金太阳”工程为原型的电视片《爱的力量》,荣获全国首届社会工作微课大赛优秀奖。去年,珠江街又支持拍摄了《爱的力量2》。珠江街道办副主任方洁明告诉我,“金太阳邻里暖心工程”整合了朋辈资料源,创造了社区自助养老照顾模式,补充了家庭养老、居家养老、院舍养老的短板,是一种敬老、爱老、助老的好模式。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那一天离开珠江街时,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国家到处都像珠江街一样开展邻居节,到处都有珠江街这种敬老、爱老、助老这种一条龙服务模式,我相信,我们邻里情会更浓,我们的老人会更受敬重,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和谐。

广州南沙区珠江街:这里有一个外来工也是成员的邻居节!

珠江街的邻居节只是为全国的街道、社区、农村带了个好头,但我希望这样邻居节能在全国遍地开花。

祝珠江街的邻居节越办越好!

作者简介:族人才俊,真名陈建族,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解放军生活》《中国作家网》《人民海军报》《海军文艺》《中国国家地理》《黄金时代》《人之初》《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州文艺》等,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数十篇作品入选相关写作书籍作为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